<< 小 子 词 谱 >> 简 介 词是中华文化的一件瑰宝。词的魅力是与词的声韵分不开的:读词往往就象唱 着一首首朗朗上口,清新优美的短歌,简单的词句就能给人以“妙不可言”的感觉。 为鉴赏的目的,我总结了一套简化易记的词谱,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与词的声韵相关,词的创作可分三个阶段:一,以李白始,在律诗的基础上, 增加了“粘”(即上下句不再象律诗那样“对”),“断”和“添字与减字”的表现 手法,词产生并初步发展。显然,词比律诗更适于咏唱,更具有音乐性。二,以李 清照为代表,提出词“别是一家”,对词的声韵,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程式化 ”使词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也使词难以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写词成了后 世的难事。三,从姜夔吴文英开始,在四六言的基础上,对词重新“程式化”,创 造了后世所谓的“慢词”等等新的词调。 前人的词谱,对于今天的一般欣赏者,主要有以下缺点:一,在声韵上,过分 强调词“别是一家”,而忽略了它与“诗”的关系。今天,在曲已经失传的情况下 ,词中某些字的平仄,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二,在选材上,有些词今天看来已 经酸臭了。如大量的“怨别”“伤春”“游赏”“宫廷”词,常常写得很“靡”很 “淫”,情调不高;尤其,在这些作品中,大部分词人对封建时代妇女的痛苦,持 的基本上是“赏玩”的态度。所以<<小子词谱>>,力求着重“诗”与“词”的联系 ,力求简化,力求选“表里如一”的好词。 要谈词,首先要谈一点音律。中国的古典诗,词,音律上的三大要素为:“声” ,“韵”与“句法”。 所谓声,是指字的平仄,清浊,长短与轻重。古人对平仄的论述,为“平声清而 长,仄声浊而急”。在现代汉语里,阴平(“妈”)阳平(“麻”)为平,上声(“马” )去声(“骂”)为仄; 一般地讲,平声多为比较平和的词或名词,仄声多为比较激动 的词或动词,(当然有不少例外);由于语言的变化,今天的平声字已比仄声字读 得短。做为仄声的名词,往往读得轻而平滑;做为宣泄感情的平声, 往往读得重而 浊。古汉语里还有入声,为很急的浊声,一般属仄声,<<小子词谱>>将其完全规入 仄声。需要指出,古语里的平声和仄声字,今天已有某些变迁;对诗词声律的理解 ,应着重于它们与声律相关的节奏上。 所谓韵,不仅是指规定的句末字要押韵,而且韵字有一定的平仄,而且倒数第 二,第三字的平仄,也因韵的关系不能随意变,这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另外, 其它不押韵的句尾字(有时是句首字),也有规定的平仄,这可以看做是对韵的一 种呼应。 七言律句的四种基本句式为: 1 2 3 4 5 6 7 一,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二,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三,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四,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五言律句取3-7字。其中,一、三与二、四句相对。词中,六言取1-6字,四 言取1-4或3-6字,三言大多取5-7字。其中,13字平仄可变; 24字为 重音,567字为韵,它们的平仄一般不可变。除此而外,词中常见的句法还有四 言的“仄平平仄”,和六言的“平仄平平平仄”等。一般地讲,律句上口,节奏明 朗;四、六言的节奏稍滞。词正是通过各种句子的穿插,达到音韵的丰富与和谐的 。所谓“词谱”,便是词的句法的图示。 在<<小子词谱>>中,以“ <”表示韵,以“。”表示句。以“(平)”表示平(可 仄),以“(仄)”表示仄(可平)。为方便查找,词牌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特别地, <<小子词谱>>力求通过对词的辞句的空间排列,反映词在结构上的美。希望读者结 合律句,注意上下句之间的相粘或相对,注意同一句子在一首词中反复出现而起的 音韵上“提纲协领”的作用,注意三五七言与四六言之间的反称对比,也注意韵的 引出。<<小子词谱>>只是我今天欣赏和理解词时的一点心得,仍无定势,并不代表 宋人写词时的原旨。 古人非常讲究词的音律,有许多忌讳和一整套补救的方法,<<小子词谱>>均不 采纳。只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象清晰,就可以看成是好的句子。 欣赏词的平仄,可以在读词时辅以“击节”打拍子的方法,即以一轻击代表平 ,一重击代表仄;“平平”两击间缓,“仄仄”两击间急。以上的介绍一定枯燥, 希望今后结合着具体的词,读者们能够获得真正艺术上的享受! 望批评指正。 词例一:<<长 相 思>> 仄 (平) 平 < 仄 (平) 平 <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 平 平 仄 仄 平 < 汴 水 流, 泗 水 流, 流 到 瓜 洲 古 渡 头 ; 吴 山 点 点 愁 。 思 悠 悠, 恨 悠 悠, 恨 到 归 时 方 始 休 ; 月 明 人 倚 楼 。 ----白 居 易 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思别情歌。词的结构上也很简洁。 词例二:<<采 桑 子>>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 少 年 不 识 愁 滋 味, 欲 上 层 楼, 欲 上 层 楼, 为 赋 新 词 强 说 愁 。 而 今 识 尽 愁 滋 味, 欲 述 还 休, 欲 述 还 休, 却 道 天 凉 好 个 秋 。 ----辛去疾 群 芳 过 后 西 湖 好, 狼 藉 残 红, 飞 絮 蒙 蒙, 垂 柳 阑 干 尽 日 风 。 笙 歌 散 尽 游 人 去, 始 觉 春 空, 放 下 帘 栊, 双 燕 归 来 细 雨 中 。 天 容 水 色 西 湖 好, 云 物 俱 鲜, 鸥 鹭 闲 眠, 应 惯 寻 常 听 管 弦 。 风 清 月 白 偏 宜 夜, 一 片 琼 田, 谁 羡 骖 鸾, 人 在 舟 中 便 是 仙 。 ----欧 阳 修 人 生 易 老 天 难 老, 岁 岁 重 阳, 今 又 重 阳, 战 地 黄 花 分 外 香 。 一 年 一 度 秋 风 劲, 不 是 春 光, 胜 似 春 光, 寥 廓 江 天 万 里 霜 。 ----毛 泽 东 可见,此词基本上是一对律句,夹下句头四字的叠唱。一般地讲,越是早期的 词牌,越接近律。变体<<添字丑奴儿>>将下句变长为: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 为避免重复感,念时此句似乎不适拆做上四下五,如: 窗 前 谁 种 芭 蕉 树, 荫 满 中 庭, 荫 满 中 庭, 叶 叶 芯 芯 舒 卷 有 余 情 。 伤 心 枕 上 三 更 雨, 点 滴 霖 霪, 点 滴 霖 霪, 愁 损 北 人 不 惯 起 来 听 。 ----李 清 照 词例三:<<八 声 甘 洲>>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 对 潇 潇 暮 雨 洒 江 天, 一 番 洗 清 秋 ; 渐 霜 风 凄 紧, 关 河 冷 落, 残 照 当 楼 ; 是 处 红 衰 翠 减, 冉 冉 物 华 休 ; 唯 有 长 江 水, 无 语 东 流 。 不 忍 登 高 临 远 ; 望 故 乡 邈 渺, 归 思 难 收 ; 叹 来 年 踪 迹, 何 事 苦 淹 留 ; 想 佳 人 妆 楼 长 望, 误 几 回 天 际 识 归 舟 ; 怎 知 我 倚 栏 杆 处 正 恣 凝 愁 。 ----柳 永 这首词音律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对,渐,望,叹,想,误”连续数个领句字 的应用,使词的节奏紧,快和明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相爱人的热烈伤别之情。所谓 领字句,指的是句前独立的字,用仄声,念得比句中的字快。律句有了领句字而节 奏更快;四六言有了领字句而重音前倾,而音节明朗。有领句字的六,七言,也有做 上三下四,五言的,如: 有 情 风 万 里 卷 潮 来, 无 情 送 潮 归 ; 问 钱 塘 江 上, 西 兴 渡 口, 几 度 斜 晖 ; 不 用 思 今 量 古, 俯 仰 昔 人 非 ; 谁 似 东 坡 老, 白 首 忘 机 。 记 取 西 湖 西 畔, 正 春 山 好 处, 空 翠 烟 翡 ; 算 诗 人 相 得, 如 我 与 君 稀 ; 约 它 年, 东 还 海 道 ; 愿 谢 公, 雅 志 莫 相 违 ; 西 州 路, 不 应 回 首, 为 我 沾 衣 。 ----苏 轼 这首词是写给一位几十年的老朋友的,写的是长期患难与共的友谊。由于下篇 的断句,节奏就比前一首舒缓。可见,词的音韵与词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 词例四: <<暗 香>>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仄 。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 (仄)(仄)(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 (平) 仄 仄 (平)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 (仄)(仄)(仄) 平 (仄)(仄) (仄) 平 平 仄< 。 旧 时 月 色, 算 几 番 照 我 ; 梅 边 吹 笛, 唤 起 玉 人, 不 管 清 寒 与 攀 折 ; 何 逊 而 今 渐 老, 都 忘 却, 春 风 辞 笔 ; 但 怪 得, 竹 外 疏 花, 香 冷 入 瑶 席 。 江 国, 正 寂 寂; 叹 寄 语 路 遥, 夜 雪 初 霁 ; 翠 尊 易 泣, 红 萼 无 言 耿 相 忆 ; 长 忆 曾 携 手 处, 千 树 压, 西 湖 寒 碧 ; 又 片 片, 吹 尽 也, 几 时 得 见 。 ----姜夔 <<暗香>>是姜夔在写此词时新制的一首曲,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词是基于四 言的基础上穿插了六言,变了体的五言,七言,打破了明朗的节奏感,而又保持了语 言的韵味。从而达到了一种非常“冷峻”“暗香”的境界。以其写“国破山河在” 背景下的雪景月色,是再美妙不过了。 作者:成 朴(CPWANG@CCVM.SUNYSB.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