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3/09(第二三六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7.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   乌鸦是扎紧的夜色                   § 【卷首诗】             §    ·聂振生·                   § 聂振生:乌鸦是扎紧的夜色     § 乌鸦是扎紧的夜色 § 激越的钟声后面 【网讯】 § 是明亮的月光 § 一朵云是雷电的包裹 【牛肆】 § 几瓣桃花是撕碎的月光 § 高血压的闪电 陈建明:寻找城市的门 § 从云里翻出鞭影 林 耳:启蒙之后怎样   § 思念从一声蛙鸣开始 子 曦:捍卫科学的少年英雄     §  § 晃动 【丝露集】             § 清风晃动着月亮的小旗 § 蜻蜓穿过我的童年 白雪歌:瓶子楼  § 月光沿着蚁队前行 张 炎:张炎的诗(一组)      § 羊群走在月光的前面                   § 撑起蛙鸣 【网里乾坤】            §  § 有一枚露珠 肖 毛:神龙帕夫:瘾君子还是彼得·潘§ 照亮故乡 徐咏春:从苏轼与罗丹说开去     §  §  【网萃】              § §  丁不二方舟: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                    § 【网讯】∽∽∽∽∽∽∽∽∽∽∽∽∽∽∽∽∽∽∽∽∽∽∽∽∽∽∽∽∽∽∽ ◆ 以下摘自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薛蛮子:“做大V感觉像当皇上,网络没有 制约就会走向反面”》   “网上的声音没有监督、没有规范、没有警示……在不断的追捧声中,我的 虚荣心逐渐膨胀,进而就忘乎所以,误导了网民对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引发了不 满情绪的宣泄,忽视了作为一个网络大V应尽的社会责任,带来不良示范效应。”   9月13日,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的网络大V“薛蛮 子”(中文名薛必群)如是反思。在与民警的交谈中,他含胸埋头、低声答问, 已然不复一个月前做客央视高谈阔论网络“正能量”、抑或半月前初进看守所仍 然昂首挺胸的大V“风范”。   如今身处高墙之内,“薛蛮子”从新闻中得知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后,显得十分关注、紧张不安,主 动要求了解相关具体内容,向民警吐露自己成为网络大V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变化, 并结合自身做了关于依法维护网络秩序的深刻反思。   大V之路:从“小心翼翼”到“不核实就转发”   过去的三年,是微博在中国井喷式发展的三年。正是在此期间,“薛蛮子” 从一个粉丝几万人的“草根”,火箭般蹿升为拥有1200万粉丝的大V。“薛蛮子” 梳理了自己的网络大V成长之路,主要有三个阶段:   “进入第一个粉丝增长的高潮,要从2011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算起。 当时我看到这个事,就和于建嵘、邓飞他们一起推广这个活动,还搞了一个理事 会。”“薛蛮子”说,通过这个活动,他的微博粉丝一下变成了几十万。   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5月,“薛蛮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 再次引来粉丝量的大幅增长,很快就超过了100万。   粉丝量从百万到千万的飞跃是第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微博运营商和一些 媒体的推荐成为“薛蛮子”大V之路的加速器。“新浪选出了我和李开复、任志 强、潘石屹和姚晨、李宇春、陈坤等一些演艺明星的微博,推荐给新开微博的 人。”   之后,“薛蛮子”又上了一些杂志封面、接受电视采访,经常参加‘微博达 人’会议,发起慈善活动,粉丝量迅速从100万涨到500万,再突破1000万,成为 最早的那批“千万级”大V之一。   “薛蛮子”自称,“爱开玩笑、好散漫”的老顽童性格和“万金油”式的知 识结构,正好符合微博这种自媒体形式的传播特点;同时,年龄大、阅历丰富也 是优势之一。   “刚接触微博时,我的心态是小心翼翼。每天转20、30条,有时候也会加 ‘顶’‘支持’这样简短的评论,甚至就是一个符号,表明一下态度。”“薛蛮 子”说,当时转发的微博主要集中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而且反复向消息来源 了解情况,有时候修改十多次才敢发出去,不了解的内容不轻易发表意见。   “为了让粉丝量和关注度不断提升,就要保持较高的微博产量。”“薛蛮子” 说,他后来每天发微博近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转发,因为自己根本写不过来。   “转着转着,思想上的要求就越来越放松,看到了立即转发出去,也不会去 核实真伪。这样一方面比较省事;另一方面觉得反正是别人写的,就算有假要追 查,自己也就是个转发者,不用承担多大责任。”   “薛蛮子”说,自己的微博话题从最初的财经、慈善逐步扩展到时事、环保、 历史、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擅长不擅长的都要说几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百 科全书型的“杂家”形象。他还转发过不少负面新闻,也发过一些格调不高的东 西,甚至对一些热点事件发表负面点评,引发网民发泄不满情绪,以此博取眼球、 获得更多关注。   民警透露,“薛蛮子”有时会忍不住炫耀自己有1200万粉丝,还嬉皮笑脸地 问民警:“你‘粉’我了吗?”   享受大V:“回复粉丝留言感觉像皇上批奏章”   成为大V的“薛蛮子”充分体会到了“网上转发力”的惊人之处。他说,自 己从一个退休老头,突然变成一个比影视明星还受关注的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 在网上不管说有什么都有很多人追捧转发,迅速成为一种舆论;对一些地方提出 批评意见后,地方政府担心网上负面影响,反应速度很快,“早上发了条微博, 他们一天就解决了。”   “个人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逐渐就飘飘然了。”“薛蛮子”说到此处, 抬起头来,忍不住眉飞色舞,不时蹦出一些滑稽的论调——   “一条募捐的微博发出去,一天就(收到捐款)十几万元,七天筹到了上百 万,别人谁做得到?”   “就算是部长,也不可能每天收到30个省市的会议邀请。我每天都能收到各 省市创业大会、高校创业园、互联网投资未来方向研讨等会议的邀请。经我推荐 的企业或地方,都能迅速被广泛关注,人气提升很快,为他们带来效益。”   “每天早上打开微博都有上千条求我的信息,求关注、求转发。我随手回复 或转发,感觉就像皇上批阅奏章一样。转XX省人民政府阅,一个私信发过去就解 决问题。”   “毛主席也没这招吧?早上六点钟,毛主席也找不了(地方政府),毛主席 首先得找省委书记,省委找地委的,地委找县委的,已经是三天以后了,到我这 儿一天就解决了。你说像不像皇上?还是有点像吧,批阅还是有作用的。”   “薛蛮子”同时发现,当大V的另一个好处是,即使网上有人对他发布的内 容提出质疑和反驳,无需他出面,都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盲目追随的粉丝们站出 来替他说话,将批评和质疑“淹”了。   “我越来越关注在新浪微博热度榜上的排名,与李开复等其他大V比谁的粉 丝多、谁的言论受追捧。”“薛蛮子”供述,从孤芳自赏到哗众取宠,这种心态 助长了他在网上发言“肆无忌惮”,一味追求网民关注。只要能引发关注,不做 核实就转发;而且觉得自己是大V了,可以摆摆老资格了,即使说错了也有粉丝 群出来“护主救驾”。   “习惯了享受这种感觉,自然而然形成‘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习惯,发布信 息相当随意。”“薛蛮子”说,“以前没法律规范,网上造谣也没成本,加个 ‘求辟谣’就行了。”   反思大V:网络权力缺乏监督制约一样会膨胀   “薛蛮子”说,自己是有名的“转发帝”,共计发布8.5万余条微博,其中 充斥着未经核实的谣言、情绪化的调侃,还有对严肃民生问题的戏谑。此外,他 也发了一些自己投资公司的广告,以谋取经济利益。   “我在微博上不负责任、不加核实地转发负面信息。比如水里有避孕药、舟 山汞超标等,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忽视国家和社会的正面主流。”“薛蛮子” 说。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他在微博上转发 “官员拿这些钱公款包二奶,避免了大量美女去做失足妇女传染艾滋,也避免了 官员感染艾滋”等,实际上是把少数领导、少数地方的问题夸大化、极端化了, 容易激化网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薛蛮子”进一步反思说,尤其是作为一个有着千万粉丝的网络意见领袖, 如果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会引发大家的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还要认识到,网 民和现实中的民众一样,素质参差不齐,负面言论或者谣言对于那些知识水平不 高、理性思维不强或者本身就对社会不满的网民来说,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加 剧负面影响。   向民警要来两高的司法解释文稿后,“薛蛮子”仔细读了好几遍,反复强调 “早该出台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说,网络社会在经历了三年“疯狂野 蛮生长”之后,出现了太多突破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的东西,亟须进行清理并建 立制度规范。   “成熟的网络一定需要法律的规范。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也需要秩序,现 实社会不能做的事,网上一样不能做。没有监督、没有规范,只会走向反面,终 究害人害己。”“薛蛮子”介绍,拿网络造谣传谣来说,他自己也曾是网络谣言 的受害者,但咨询律师得到的答复却是“法律上很难管、没处告状”。   “言论自由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作为网络大V,更要遵守秩序。粉丝之所 以‘粉’我们,是因为他们认可、崇拜我们,网络大V的个人言论一旦通过网络 发表出去,就会对网络舆论产生巨大影响。”   “薛蛮子”以自己为例,“成为大V后,长期只听赞美,没有监督、批评、 警示,就像现实社会中权力失去监督会导致膨胀一样,网络社会上缺乏制度和法 律规范,一样会导致膨胀,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就是现在网络问题的深层次 原因之一。”   与民警交谈中,“薛蛮子”不时流露出新的司法解释给他带来的不安,主动 提出条件:“我了解媒体,这方面我有经验,你们找一个影响大的媒体,我们一 起来设计设计,让带着手铐的‘薛蛮子’来说网络上的事儿,配合做好宣传,我 也能早几天出去。”   记者从北京警方了解到,近期不断有网民向警方举报“薛蛮子”涉嫌网络违 法犯罪活动,对此警方正依法开展调查。 ◆ 以下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8月26日报道《网络推手“立二拆四”的终结》。   2009年,网名“立二拆四”的杨秀宇在上海和朋友见面,他说:“互联网变 了,网络推手的时代终结了,以后再也没有网络推手了。”   在这之前,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流露出同样的观点:“现在,我已经不希望 人们还只把我当作网络上的玩家,我想呈现的是一个网络品牌策划公司的形象。 网络推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曾在杨秀宇手下工作的员工告诉北青报记者,杨秀宇认识到网络炒作的局限 性,也认真思考过让业务回归到正规的网络策划营销上,但因为网络环境的变化 和自身经营的问题,转型并没有成功。公司越做越小,从SOHO现代城搬到高碑店 的居民楼里。同时期的其他推手,则相对顺利地完成向专业公关公司的转变。   面对网络水军、网络打手、营销账号等网络势力的涌现,杨秀宇最初内心是 不屑的。作为最早一代的网络推手,他仍然希望通过制造话题获得关注,但网民 已不似当年那样单纯易骗,网民早被眼花缭乱的热点轰炸得视觉疲劳。杨秀宇逐 渐得出结论,要吸引眼球,话题只能口味越来越重。他曾想摆脱网络推手的名号, 最终却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上世纪90年代初的“点子大王”何阳,在中国策划营销业的蛮荒时代创造了 奇迹,但在市场真正腾飞时,江湖已不是他的江湖,何阳也因官司入狱。杨秀宇 在网络策划营销的丛林时期也创造了他的奇迹,但随着网络逐渐拓荒,规则逐渐 建立,依然不愿按常理出牌的杨秀宇在2013年8月被捕,迎来最终的失败。   草莽出身   浪兄为自己印好了名片,头衔就叫“网络推手”。而明白了人气就是价值的 杨秀宇,认为网络是一个最适合玩“四两拨千斤”的地方。   2005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破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网民 国家。中国的网络也“从黑白时代进入彩色时代”,“开始了多姿多彩、丰富鲜 明、生动活跃的时代”(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语)。博客的兴起,让web2.0的概 念大行其道,网民的参与让互联网的交互性空前提高。   这一年年初,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下,“芙蓉姐姐”成为通过互联网和媒体报 道走红的草根第一人,走红的背后却伴随着大量的争议和质疑。直到8月,另一 草根红人的出现,“拯救了网民的眼球”。   2005年8月7日,网名为“浪迹天涯何处家?”(浪兄)的旅友杨军在Tom网 站的汽车论坛,以题为《【浪迹羌寨】单车川藏自驾游之:惊见天仙mm?!》的 帖子,介绍他单车在川藏自驾游途中发现“天仙mm”的情景。   为了回应网友“造假”的质疑,浪兄四进羌寨,五度发帖,把原本旅行路上 的偶遇变成了一场真人秀。浪兄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他要改变尔玛依娜在深山 里的命运,认为“只有把她炒红,可能才会改变她的一生”。   随着传统媒体的介入报道,两个月的时间,原本默默无闻的羌寨女孩尔玛依 娜,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明星。很多企业及经纪公司前来接洽,邀请尔玛依娜代 言产品或做签约艺人。在有的年度人物评选中,“天仙妹妹”人气压过了言承旭、 李宇春等明星。据报道,“天仙妹妹”的走红,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旅游经 济带来30%的增长。   浪兄也同时成名。“天仙妹妹”的走红,令“浪兄”充分意识到网络的力量。 他认定,这种造星模式可以复制。他为自己印好了名片,头衔就叫“网络推手”。   与此同时,网名“立二拆四”的杨秀宇在网络上看到了“天仙妹妹”的新闻。 杨秀宇是吉林人,大学本科毕业,曾经当过国企的助理工程师,企业倒闭后,他 当起了“北漂族”,开始沉迷于网络,这时候他发现了“天仙妹妹”。   “我第一时间被强烈地感染了,在山里放羊,勤劳、善良、弱势、孝顺,因 为跟我现实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我要把对父亲的歉疚,在这个孝道化身的女 孩身上得以补偿,有一天我可以完成她的愿望。”据媒体报道,此时,杨秀宇还 不知道“天仙妹妹”是网络炒作鼻祖“浪兄”的作品,他拼命地推她,让她火起 来,每天困了就在电脑前睡,醒了上网。   网名“非常阿锋”的曹广锋回忆,他和杨秀宇在网上的活跃,吸引了浪兄的 注意,两人加入浪兄的网络推手队伍。杨秀宇因为口才好,能说会道,负责外联, 曹广锋负责文案、技术。   高额的商业回报让杨秀宇始料未及,他没想到靠网络发帖子这种低投入的方 式竟能带来如此效果。他同时也明白了网络上人气就是价值,网络是一个最适合 玩“四两拨千斤”的地方。   “从良”尝试   杨秀宇当着张守刚的面打开电脑,登录艾晴晴的邮箱、博客、QQ……“知道 吗?我才是真正的艾晴晴。”杨秀宇说。   “天仙妹妹”之后,另一个网络神话“别针换别墅”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   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7月5日,一位加拿大小伙子创造了用红色曲别针换 到别墅的神话。2006年10月15日,一个ID为艾晴晴的女孩在网上发帖称,她要用 100天时间在中国复制这个神话。她先后交换到照片、玉佛、手机、项链、数码 相机、珍贵邮票等物品……2007年1月23日,在经过前后16次交换后,艾晴晴宣 布,最后交换的所得为自己与广州美美音像公司的唱片出版协议。   艾晴晴换物的100天,是被网民和媒体狂热追捧的100天。100天的时间内, 主动联系采访此事的媒体达70多家,转载达500多家。这一风靡网络的事件结束 10天后,杨秀宇跳出来宣布自己是该事件的幕后策划人,16次交换有6次是策划 出来的商业行为。   记者张守刚在事件中一直质疑艾晴晴的真实身份,他也成为第一个揭露真相 的记者。当喜欢染头发、戴休闲帽的瘦瘦的杨秀宇,在他的住处当着张守刚的面 打开电脑,登录艾晴晴的邮箱、博客、QQ,那一刹那,张守刚自称有点被冻结的 感觉。杨秀宇说:“知道吗?我才是真正的艾晴晴。”   “有个电视台的记者,跟踪拍摄了艾晴晴好几天,甚至多次到她住处探访, 也没发现疑点。”杨秀宇不无得意地说。   数百家媒体以“惊天骗局”之类的题目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网民也大呼感 情“很受伤害”。杨秀宇说,站出来揭穿此事,一是因为艾晴晴撕毁了双方的合 同,二是他本身也想凭此捞得名声。后一个目的他达到了。   时隔几年,“非常阿锋”曹广锋对北青报记者回忆,“别针换别墅”其实是 浪兄主导、他和杨秀宇参与的一个创意。歌手王晓光找到浪兄,希望能把自己炒 红。加拿大“别针换别墅”的出现,给浪兄提供了创意,他还给王晓光起名“艾 晴晴”。   当王晓光最终获得唱片公司协议时,她突然翻脸撕毁协议,表示“不需要你 们炒作了”。虽然心有不甘,但出于种种顾虑,曹广锋和浪兄选择沉默。这时, 杨秀宇站出来戳穿真相。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背负了“骗子”的骂名,杨秀宇 的网名“立二拆四”却被很多人记住了。   围棋术语里讲究“立二拆三”,杨秀宇称“立二拆四”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我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为网络而生。”杨秀宇说。   波澜过后,一切依旧。网络世界依然需要热点,传统媒体则需要网络提供新 闻下锅。第一拨网络推手们,也在思考怎样把网络推手的事业引入正式的商业轨 道。   浪兄在投资人的支持下,成为天地雄心影视艺术中心的总经理,“天仙妹妹” 尔玛依娜成为公司的签约演员。这个公司在后来推出了电视剧《抗日奇侠》,其 中手撕日本鬼子的情节让网民津津乐道。   杨秀宇则在2006年9月成立了北京尔玛天仙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 后来的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宣武区民房租了个办公地点开始创业。从 公司名称可以看出,“天仙妹妹”尔玛依娜,仍然是招揽业务的招牌。   记者张守刚再见到网络推手“立二拆四”,这个曾被千夫所指的“骗子”, 俨然成为“著名网络营销专家”,开始“从良”之路。   杨秀宇对炒作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他认为网络推广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抓住 网民的感情,满足“三情”原则,即“情感”、“情欲”、“情绪”。他又运作 了《偷拍城市年轻女性生活》系列,成为网络热点,同时也因涉嫌侵犯隐私、低 俗广受质疑。   转型的努力   尔玛公司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封杀王老吉”。2008年汶川地震后,王老吉 捐款一个亿。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封杀王老吉”的帖子。   尔玛公司随后的故事,则充斥着曹广锋和杨秀宇的纠纷。到如今,曹广锋提 起杨秀宇,还称对方是“无耻小人”。   双方各执一词。曹广锋称杨秀宇把别人的创意据为己有,把业务介绍到妻子 的公司,还把自己排挤出公司。杨秀宇则称,自己容忍曹广锋侵吞公司利益,还 容忍曹广锋离职后埋怨和攻击公司。   曹广锋说,尔玛公司最初经营惨淡,恰好王老吉宣传品牌希望和“天仙妹妹” 合作,他和浪兄就把这项业务介绍给尔玛公司,成为杨秀宇的第一单生意。曹广 锋则在2007年底受杨秀宇邀请,加入尔玛公司。浪兄离开原公司后曾出国一段时 间,后来也加入尔玛成立了尔玛上海公司。   曹广锋说,除经济纠纷外,他和杨秀宇的分歧,更多是在经营理念上。他和 浪兄希望公司做一些规范的营销业务,但杨秀宇对剑走偏锋的网络炒作异常执着。   “每次开会,他总是提一些很邪门的创意,我和浪兄总是极力反对。”曹广 锋说,“他就是喜欢搞些涉及性之类的话题,但对公司的品牌宣传没有什么帮 助。”   杨秀宇还曾经搞过一个“立二拆四”被抓捕的噱头。他拨打110,称公司丢 东西了,民警来做笔录时,员工偷拍下杨秀宇和民警的合影,然后在网上散布 “立二拆四”被抓捕的消息,后来又澄清这是一个愚人节玩笑。   “我们不明白这样的创意有什么好,但他认为这样能火,能宣传公司。”曹 广锋说。   尔玛公司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封杀王老吉”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王老 吉捐款一个亿。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封杀王老吉”的帖子:“王老吉你够狠,胆 敢是王石的200倍!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 罐,不买的就不要顶这个帖子了。”王老吉的销量立刻大增,很多地区的超市竟 然出现了断货的现象。   曹广锋说,“封杀王老吉”其实是他策划并撰写的文案,杨秀宇当时甚至不 在北京,但此后却对外宣称这是他的创意。   “封杀王老吉”的成功带有一定偶然性。尔玛公司和王老吉曾长期合作, “封杀”只是其间突发奇想的一个创意,也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回报,但确实 给公司在营销界树立了口碑。曹广锋认为,如果公司继续按部就班经营,至少可 以成为一个中型的公关公司。   内部的矛盾,最终使曹广锋和浪兄离尔玛而去,另外成立了尔玛互动传媒公 司。他们一直把业务重点放在专业的网络营销上,包括微博运营、软文投放等等。   此时,网络世界的大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专业的公关公司开始注意网络营销 市场,借助微博等平台的营销账号开始活跃,“网络水军”等灰色势力的介入, 也搅乱了网络营销市场。这使得网络内容营销鱼龙混杂。2010年6月,《人民日 报》连发三篇深度调查报道,起底“网络推手”,将“网络水军”、“网络打手” 等概念,都归到“网络推手”的笼统概念之下。   尔玛公司的员工告诉北青报记者,杨秀宇很瞧不起“网络水军”,他觉得要 靠创意吸引网民自己自发参与才是成功。但他的事件炒作理念和客户的品牌宣传 需要之间的冲突越发激烈。   在有的员工看来,杨秀宇人并不坏,完全是性情中人,有理想化的一面。他 为人又很随意,不善经营。从2012年起,公司业务萎缩得非常严重。尔玛公司最 鼎盛时,在SOHO现代城办公,有近50人的规模,但没多久就因经营惨淡,不得不 搬到高碑店民居里,员工也只剩下十来人。   推手的没落   “他很急切地想挣钱,他需要噱头和名声,我不会管他,但我不想这样。” 曾经发掘“西单女孩”的线永京说。   一名尔玛公司的前员工回忆,公司搬到高碑店后,困顿到交不起房租的地步。 杨秀宇显得越发焦虑,但他不想让别人看出他过得不好。有前员工离职后自主创 业,杨秀宇去找他帮忙做些视频工作。员工给他递烟,杨秀宇掏出自己口袋里的 中华说:“我抽这个。”但其实他平时抽的多是“长白山”香烟。   在熟人的眼中,杨秀宇是著名广告人叶茂中的信徒,有着东北人的直爽,工 作起来异常勤奋,会通宵改方案。但同时他又有着相当的自负,很享受网络和名 声带给他的成就感。“有时感觉他不是在依赖网络赚钱,这就是他的兴趣和爱 好。”有员工对北青报记者说。   至少从2009年起,杨秀宇也考虑过把公司的业务转向正规的网络营销。有前 员工说,杨秀宇意识到网络炒作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他希望能做些更加专业 化的运作,但过程并不顺利。他的不善经营,一度让因“出卖剩余人生”走红的 女孩陈潇管理公司,却让公司陷入混乱。   网名“挨踢客”的前员工也和杨秀宇提起过转型的问题。杨秀宇说,“我不 是不想做转型,但转型的路太难了,主流永远把我们当作非主流,那我们只有在 非主流这条路上获得成功和认可。”   在员工眼里,杨秀宇在2012年后更容易陷入极端。“他想要成功,必须证明 自己是正确的。”有员工认为,杨秀宇在困顿中,更加希望借助炒作维持自己的 名声,他甚至把很多与自己无关的事件标榜为自己的“成绩”。   他发自己和干露露的合影,称自己是干露露的网络推手。其实,干露露最早 在网络走红的“澡堂征婚”视频,是网名“非我非非我”的线永京拍摄的。干露 露母女也否认和杨秀宇熟识。线永京曾和杨秀宇有过几面之缘,杨秀宇曾拉他一 起工作,但被拒绝。   “他很急切地想挣钱,他需要噱头和名声,我不会管他,但我不想这样。” 曾经发掘“西单女孩”的线永京说,“现在网络上都是炒作的新闻,我本能地就 不想点开看,我现在感觉很可悲。”线永京否认自己是“网络推手”,他现在在 做更偏向文化创意、传媒公关的工作。   杨秀宇则在转型失败后,越发坚定地走炒作之路。他在微博上的介绍是“用 炒作的眼睛看世界”。他写道,网络“从吸引眼球的角度看是口味越来越重了”, “硬广不如软文、软文不如新闻、新闻不如八卦、八卦不如门、门不如假新闻、 假新闻不如违背人伦……”   杨秀宇策划模特杨紫璐在网络炫富,使得杨紫璐在网络上被骂火。艺人王月 楠又声称被杨秀宇骗财骗色,两人在朝阳公园约架。杨秀宇在微博上质疑长春偷 车杀婴案,称如果事件并非炒作,他便到长春站下跪3天。在被网友一通痛骂之 后,“立二拆四”先在长春站前广场停车场下跪了一个小时……   这一系列炒作事件虽然让“立二拆四”的网名维持了曝光度,却再也没有让 他重现当年的辉煌。并不是网民的口味越来越重,而是在日益繁华的网络上,想 吸引眼球越来越难。   2013年8月20日,北京警方宣布“一举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 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抓捕杨秀宇和他网名 “秦火火”的员工秦志晖。和两人熟悉的朋友,在事后感叹,他们的炒作终于踩 到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最早的网络推手浪兄,此时早已远离网络营销圈子,远去美国,成为虔诚的 基督徒。杨秀宇被捕后,他在网络发布了些老照片,回顾自己和徒弟杨秀宇、曹 广锋的往事。浪兄说,自己曾对杨秀宇说“立二拆四不循常规,容易被打入!你 早晚会出事的!”结果一语成谶。   曹广锋则一直在对外解释“尔玛互动传媒公司”和杨秀宇的“尔玛互动营销 公司”无关。对网络推手的概念,他也早有了新的思考。   “网络推手只是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出现的头衔,可能在一定时期还需要 这个噱头,但其实业务上它和传统广告、公关没有什么区别,这种融合早就完成 了。”曹广锋说,“炒作也没有原罪,但负面的、超越道德底线的炒作从来都是 错误的。”   正如杨秀宇本人曾说的,网络推手的时代已经终结了,更专业的网络营销正 在兴起,而互联网也正在由丛林时代跨入秩序时代的路上。 【牛肆】∽∽∽∽∽∽∽∽∽∽∽∽∽∽∽∽∽∽∽∽∽∽∽∽∽∽∽∽∽∽∽ ◆              寻找城市的门                 ·陈建明·   一   现代的城市没有门,所以很向往有门的城市。家乡的县城有一段古城墙,远 古作为军事防御的那一堵墙,或许能抵御千军万马的攻击,却无法抵御现代发展 的步伐,高楼大厦一直向远处伸延,那堵曾经辉煌的墙成为一堵废墟,尽管政府 美名其曰文化遗产,但忙碌的人们匆匆而过,也不曾投过去那怕是一点点意味深 长的一瞥。小时候一直认为,城市就是间大房子,有一扇门,进了这扇门就进了 城,里面才具有城市的繁华,起码古装电视剧里的镜头是这样的。当我第一次进 县城的时候就傻里傻气地问,城市为什么没有门?结果引来一阵嘲笑。后来我找 到了那堵被誉为文化遗产的古城墙,尽管残垣断壁,却让我兴奋了一阵子,沿着 古城墙我一直寻找,希望能找到有关城门的痕迹,哪怕是一点线索。因此站在残 垣断壁上,追忆一些历史或传说之余,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想,如果有一扇门, 并走进这扇门里肯定能感受到更多历史震撼的东西。当我走到古城墙的尽头,依 旧没有找到门,我当时幼稚地问,为什么没有门?   查县志记载,这座县城曾经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车水马龙,很是热闹。从 事新闻工作的姑父说,想看古城墙,去西安,就能看到完整的城墙运河,吊桥拱 门。当时我就好像感受到了远古都市的繁华。从此将西安记心里,好像只有西安, 才能寻找到远古城市的门。   二   一个城市最好的建筑一般都是广场,并充满最现代的气息。我却喜欢寻找这 座城市远古遗迹,城墙,还有门,哪怕是打听有关城门的传说,好像只有走进这 扇门,才能了解这座城市远古的历史,我才能更好地溶入这座城市,才具备成为 这座城市的人的资格,哪怕是短暂的几年,几个月,几天。或许这缘于我内心的 懦弱,我害怕城市的虚假和繁华,只有历史才能告诉你一些真实的东西,才能触 摸到一座城市的本质,底蕴。   当然,有一座门,中国人都不想走进去,但又必须走进去,北京圆明园遗址, 残垣断壁,还有那破碎的门,一走进去,就好像就看到一段流血的历史。之所以 又必须走进去看看,不是需要记住仇恨,而是感受民族昨天的伤痛,今后的民族 才会少受伤。北京毕竟是离封建王朝最近的城市,古建筑相对保存完好,中国是 一个喜欢完美圆满的民族,所以更多的人喜欢走进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感受封建 王朝的繁华,而不喜欢走进伤痛的历史。当然,北京的门是向世界打开的,因为 这些文明与文化不光属于中国人,更属于世界。   家里的门,是通向温馨的通道,记得读过一首叫《门》的诗,意思说木头从 高山砍下来,做成了门,成了墙的奴隶,供人们进出。可是房子没有门,就成不 了方圆了。就像城市,如果没有门,又如何让人们去阅读它的内涵和底蕴呢?当 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门,而没有门的城市是没有性格的城市,虽然它看上去 也很繁华。当然,这个门不再是形式上的一个大门框或是大拱门,而是品位,内 涵,对外来人的接纳程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北京一样浩瀚的文化内涵,一些 城市生来就没有关于城墙的传说,城门的痕迹,因为它们太年轻。   三   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产物,也是一座移民城市,充 满着最现代的流行元素。在人们意识形态中,根本就没有古城墙或门的这些东西, 也不需要。因为城市的规划,总没必要做堵墙围起来,再安上四座门,没有经济 价值,更没有战略意义。再说,深圳这样的地方,寸土寸金。深圳虽然说没有城 门,但有关口,分关内关外,那个时候出入关都要带身份证,或办张边防证,有 的时候没带,会被边防战士扣留,当然这也是为了安全和管理。在深圳,关内还 是相对安全的,也没有摩托车乱窜。当然本地人就没有必要办这些手续了。在深 圳呆了几年,总感觉很难融入这座城市,其实深圳是座文明程度算高的城市,在 中国城市中,深圳是平均文凭最高的城市,之所以难以融入,是没有找到这座城 市的门,无法去阅读它的内涵,或许缘于它的善变和发展之快。年轻的城市总是 需要时间来沉淀,最终会拥有它的气质。   其实打工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沧桑,之所以沧桑是找不到有归宿感的门,城 市的门。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有多高,不光是经济发展有多快,建筑有多高,而 是有没有打开接纳别人的大门,让别人能够真正的走进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内 涵。人很容易怀念故乡,因为故乡的门是随时打开的。漂泊了很多年,总感觉成 不了他乡的人,是因为总找不到那座城市的门。 ◆             启蒙之后怎样                ·林耳·   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说: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娜拉觉悟了自己是家庭的傀 儡,丝毫没有权利可言,于是离了家庭,去追求她的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去了。人 们看了这娜拉的举动想必很是痛快。因为娜拉所做的正是常人不敢做的正义的事 项,很值得写出再编成电视剧本,放在电视上播一播,做励志剧。可娜拉走后到 底是怎样呢?鲁迅给出了两种结果(原本的剧本没写的),一是堕落了(卖淫 了),二是回家——假使一个徒有理想而没有实际财力和挣钱的能力的女性怕 是最终还是要如此的。但假使他自甘地饿死了,则全然就没有了出走的意义了。 因为她原本是要雄心地创造新格局的。   这其中很刺眼地突出了现实性的条件,说白了就是:钱——经济实力——经 济基础——足够温饱,倘若没有了这现实性的条件,到后来因为这般条件折了节 气,就大大地有悖初衷了。所以说,娜拉要出走,是不仅仅要一颗热烈的心,还 要算计好其他的。总而言之:娜拉的出走,不是结束,倒是刚刚开始。   而将这个故事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或许能够得出这样的结果:娜拉是受了 什么启蒙的。基于娜拉可能的厄运,我们敢问:启蒙之后怎样?   关于这个问题,常读一些议论书籍或者被理想、正义所陶醉的人应该是会有 体会的。原本是不启蒙的,合乎蒙昧的,因为领会了这些意思或者价值:对人性, 社会,国家竟有了全新的认识。然后大呼理性,思考,学问的作用,继而把人生 转向“时常思索”的处境。而这般转向又显得太过容易,而知音尚且少得可怜, ——不管怎样是够了指点江山的气力了,但孤零得可怜——这可算是启蒙的结果 了。这样经历怕是常常出现的。现在稍有见识的大概都是愤愤不平的,言辞激烈 的吧!凭这一点就可以见识了启蒙的气质了。凭我这点见识,也是如此的。   然而“时常思索”或者启蒙终是难以持久进行的,不仅是要时不时冲破旧的 观念见识的,还要消隐了现实的状况,离了现实,去考虑远久的话题。而他人又 都是如常地洋溢歌舞,又多是不理解,所以就使得人厌恶了现实。这大概是我以 及很多人的苦恼吧!而启蒙就变得缓慢了。我们且以这种情况来推进娜拉的中国 化,现实化吧,可见这些人就是当代的娜拉的,有好些正计算着“出走”呢   俄国文学里有一种“多余人”的形象:这类人也是有些见识的,但在现实中 常常不能如意,所以很多要么是堕落了的,要么就是浑浑噩噩地活着的,成了社 会真正的多余的人。但他们是很富潜力的,因为他们暂时是看清了现实几分的, 但苦于没有实力,不能进行改革的事业,又遭着周边的不理解,孤立,所以最后 是无能为力,悲伤了的。   所以大凡是对于社会,人性,国家有着独到的精到的认识的,或者深切有感 于时代的弊端的——也就是说启蒙了或者受启蒙着的,都应该思考着:启蒙之后 怎样。只有这样的问题受到重视和冷静地解决,才可能避免着娜拉和“多余人” 的厄运的或者持续着启蒙的。   要说“启蒙之后怎样”的具体方面,我是难以开出好方子的,因为我现在也 只是还未出走的娜拉(就让我这样说吧),正计算着怎样出走呢?(实际上就是 真正自立起来)但前方迷迷糊糊还是有着两个路标的。一是:继续加深精进见识 和学识(这是为了增强脑力吧,为化消极为积极,又不失掉启蒙的),二是:要 计算好经济的独立。我想这两者都是很重要的,而都要去做的。   不过,假使有人觉得启蒙之后,自己的社会性变得薄弱,更加孤独了,自己 承受不了,那不要启蒙,也是可以的。退回要原来的自己嘛,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嘛。但假使有人要凭着启蒙去算计摆布人的话(启蒙是可以使人看到人心的), 那启蒙有时还是不提倡给大众的。凡此种种,说明启蒙本身是中性的,未必是好 的,尤其是对于单个人尤是。要个人去选择,挑拣才是的。   而上述说“启蒙之后”的大致方法,可能又是更使得人感觉困难的了。如何 去精进自己的认识,又是要一番摸索的,而计算好生计,对于已经厌世的人来说 更是要费些心思的。总而言之,都是很困难的,而且还不是轻易的。路是更漫长 了的。这句话和上面说到的“不是结束,倒是刚刚开始”姑且作为主题的我的理 解吧——对于那些认定了启蒙是自己的价值的人来说。 ◆            捍卫科学的少年英雄                 ·子曦·   在美国的行政版图上,位于东南部和中西部的一大片区域,传统上被称为 “圣经地带”(简称“圣经带”)。这一名称来源这些地区高比例的信奉基督教 福音派的人口。圣经带的人特别注重从保守的福音派这一新教派别的立场来诠释 《圣经》。在这样的“民意”氛围下,这些地区的政治、科学和教育等领域都被 不恰当地与宗教搅和在一起,出现了许多反科学的荒唐事。   2008年6月,在位于圣经带核心的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签署通过了名为《路 易斯安那科学教育法案》的473号法案。该法案允许公立学校的教师在科学教室 使用针对一些确立的科学理论的批评材料,这些科学理论包括但不局限于“进化 论、生命起源、全球暖化和克隆人”。法案的支持者声称这是为了提升批判性思 维和改进教育,明眼人马上就可以看出,这实质上为将创世论引入科学教室打开 的方便之门。该法案的发起人,州参议员本·奈维斯(Ben Nevers)毫不隐讳地 表示,他是应一家名为“路易斯安那家庭论坛”的宗教组织请求提出原始提案的, 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在公立学校讲授创世论。奈维斯的提案从一开始就遭到科学界 的一致批评,每一个公开表态的科学团体都持明确的反对态度。知名的《科学》 期刊的发行总监艾伦·雷辛勒(Alan Leshner)专门写信给州众议院发言人予以 谴责,他指出这是“对科学纯洁性的玷污,并将给学生带来思想混乱”。尽管如 此,在庞大的选票压力下,这一反科学的提案在州参众两院一路绿灯,最终由州 长签字成为法令。   《路易斯安那科学教育法案》的通过给创世论者极大鼓舞,他们据此开始给 各地的教育机构施压,要求在生物学的课堂上将创世论作为进化论的并行理论讲 授。其它圣经带的州的宗教团体也陆续跟进,推动在立法机关提出类似的美其名 曰“学术自由法案”。在保守势力看来,他们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场反科 学大跃进前途一片光明。他们高兴得太早了!2010年,一位17岁的高中生奋起抗 争,开始了他的一个人战争,誓必扫除这一反科学法案。他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声 势浩大的运动,将路易斯安那州创世论者的盛宴变成了他们的一场恶梦。他,就 是来自路易斯安那首府巴吞鲁日磁铁高中的扎克·考普林(Zack Kopplin)。   扎克原来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他生性腼腆,对政治并不关心。在2008年 《路易斯安那科学教育法案》刚通过时,他才刚结束高中第一年的学习。和许多 同学一样,他为此感到困惑。在他看来,这是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但这时 的扎克也只是以这个为题材写了一篇文章,交了下个学期英文课的作业而已。他 设想会有其他人起身与此作斗争。两年过去了,情况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人站出 来。他对此一直焦虑不解,大多数人对如此公然违反宪法政教分离原则的法案竟 然无动于衷?此时的扎克比两年前成熟了,他认识到他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恰好当时,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要完成毕业所必需的一项大型课件项目。扎克 就此做了也许是他年轻的生命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他毅然选择了将废止这个法 案作为他的项目主题。   扎克的父亲曾做过两任的州长办公室主任,现任新奥尔良市第一副市长兼行 政主管。也许是受家庭的熏陶,扎克拥有许多政治活动的天赋。这种潜力与高涨 的捍卫科学的热情相结合,激发他迸发出巨大的活动能量。扎克“一时兴起”地 给附近的东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哲学教授芭芭拉·佛瑞斯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直截了当地声明他反对《路易斯安那科学教育法案》,希望为推翻它做一些事。 在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的2006年奇兹米勒诉多佛学区案中,佛瑞斯特教授曾以专家 证人的身份出庭作证,为法庭最终判决在公立学校的科学课程中讲授智能设计论 违宪作出关键性的努力。佛瑞斯特教授很惊诧一名高中生能有如此的见地,甚至 一度怀疑扎克是创世论者派来的卧底。在几次接触后,她被这个年轻人的胆识和 热情所打动,开始为扎克的宏伟计划出谋划策。   有了这个重量级反创世论盟友,扎克的信心倍增。作为他的反创世论法案运 动的正式开始,他首先建立了一个名为“废除《路易斯安那科学教育法案》”的 网站,网站的网址是www.repealcreationism.com。这个网站也成为接下来的这 场持久斗争的信息中心。扎克也在Change.org网站上发起请愿,督请路易斯安那 州州长和议会撤消这一反科学法案。迄今为止,已有超过7万5千人在请愿书上签 名。扎克深知科学家的支持的重要性,在佛瑞斯特教授的介绍下,他联络上了英 国科学家、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克罗托爵士(Sir Harold Kroto)。 克罗托爵士很赞赏扎克的行动,帮助他起草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废除该法案。这封 公开信最终得到了总共78名诺贝尔奖得主的背书。扎克广泛联络各类学术和教育 团体,获得了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生物科学院、美国细胞生物学会、全国生物 学教师协会以及路易斯安那科学教师协会的支持。他还主动联系到一些学校和教 育机构演说、分发材料并举行公开集会,以期得到更多支持。这些进展让扎克士 气高涨,但他还缺最关键的一环,他需要说服州议会的议员提出新的提案!在与 佛瑞斯特教授再次讨论后,他确定了民主党州参议员凯伦·彼得森(Karen Peterson)。彼得森议员来自较开明的新奥尔良选区,她是路易斯安那州民主党 的主席,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就对创世论法案持批评态度。在与扎克和佛瑞斯特教 授面谈之后,彼得森议员大力褒扬扎克的勇气,誓言与这一反科学的恶法作斗争 直至将其清除。   正如扎克所预计的,由于圣经带宗教势力对政治的长期侵蚀,这注定将是一 场长期而艰难的斗争。参议员彼得森在2011年和2012年前后两次在州参议院提案 撤销《路易斯安那科学教育法案》,但都遭遇失败。第一次,她提出的SB70号提 案被提交参议院教育委员会公开听证。作为民间的倡议人,扎克和他的同学一同 出席,毫无惧色地与支持创世论法案的议员们正面交锋。听证会上的辩论异常激 烈,扎克和彼得森据理力争,直指创世论法案荒谬和违宪。扎克一针见血地指出, “科学的内在特征就是批判性思维,你不需要一个法律来提升它,只有非科学的 创世论才需要法律的保护混进科学的课堂。”护教者们理屈词穷,被频频曝光他 们有信仰而无科学素养的本性。更有甚者,在扎克展示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签名的 公开信时,共和党州参议员朱丽叶·奎林(Julie Quinn)竟然轻蔑地指称他们 只是一群“名字之后有小字的人”。如此公然侮辱为人类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科 学家,全国舆论为之哗然。保守派们看到直接否决提案影响太大,就辨用迂回战 术。他们提议由委员会投票将提案延后,最终以5:1票数将之事实封杀。扎克毫 不气馁,继续他的抗争。2012年参议员彼得森再次提交相似的SB374号提案。这 一次扎克请来了退休的高中科学教师达琳·里维斯(Darlene Reaves)作证。和 第一次一样,听证会上那些拥护创世论的政客们的表现再次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 反智。共和党州参议员麦克·沃斯渥什(Mike Walsworth)在念所谓的创世论的 科学“证据”时,无法正确拼读分子(Molecular)一词。而后,在里维斯女士 耐心地介绍一项著名的大肠杆菌的长时进化实验时,他插问道:“它们进化成人 了吗?”这让里维斯女士错愕不已,更让坐在后排的彼得森参议员汗颜。试想, 如果代表人民的都是像这样科学知识如此贫乏、甚至是站在科学对立面的人,一 个国家或地区如何才能保持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第二次提案最终还是在州参议 院被封杀,但这一次鉴于扎克的抗争运动带来的影响,有3名教育委员会成员缺 席投票,提案以2:1票数惜败。   虽然两次在州议会主战场失利,扎克并不沮丧。实际上,他在其它的局部战 场已经取得了引入注目的胜利。他与路易斯安那科学联合会紧密合作,顺利地说 服州中小学教育局排除干扰采纳新的不包含任何创世内容的生物学教科书。之后, 他们又成功地狙击了创世论者在州众议院提交的HB580号提案。这一提案试图弱化 教育局对各个学区所使用教科书的监管权力。还有,扎克在他自身所在的地区积 极运作,推动新奥尔良市议会于2011年5月全票通过决议,拒绝认可创世论为科 学理论。而在2012年底,在扎克声势浩大的运动的影响下,新奥尔良学区委员会 也决定禁止在科学课堂上讲授创世论或其改头换面的智能设计论。   这位年轻的捍卫科学的勇士,在他的斗争开始就受到种种非难。他被反对者 们指称为魔鬼附身、“不信神的自由派学院教授”的走狗,甚至还有教徒指控他 带来了卡特琳娜飓风。对这些扎克根本不屑一顾,真正让他忧虑的是那些来自同 龄人的不理解。扎克说:“他们不相信一个少年能站出来改变世界,他们宁愿静 静地等待自己成年。这种态度必须改变。我们这一代需要大声说出自己的信念。” 扎克的反创世论运动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也为他带来许多荣誉。他多次接受 MSNBC电视台的访问,知名的《时尚》月刊以及《华盛顿邮报》都刊登过对他的 报道。扎克获得国家科学教育中心颁发的达尔文之友奖,以及休·海夫纳第一修 正案奖。他还得到了首个由天使投资人创立的“麻烦制造者奖”,该奖项专门用 来奖励全球20岁以下的年轻人以有创意的行动挑战传统,奖金1万美金。   荣誉和奖励并没有将扎克冲昏了头脑,他清楚地认识到形势依然严峻,反科 学的恶法还未清除。扎克现在在莱斯大学历史系学习。在今年3月份的英国卫报 上他发表专栏文章,直指科学在美国正在受到多方面的攻击。他写道“我们的运 动将改变对科学的态度,我们将让人们相信科学应是我们优先考虑。”毫不怀疑 地,这位年青的科学倡导者和活动家必将在他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地一路走下去。 扎克·考普林,这位少年英雄必将唤醒更多的人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捍卫科学。 【丝露集】∽∽∽∽∽∽∽∽∽∽∽∽∽∽∽∽∽∽∽∽∽∽∽∽∽∽∽∽∽∽ ◆              瓶子楼               ·白雪歌·   这一年九月十六号。这一天对我人生来说,无疑是个最重要的日子。是的, 比哪一天都重要!可以说,我这辈子,就是以后,大概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日子了。 你或许无法理解我说的话,但这是千真万确的。   我是个农民,木匠瓦匠油漆活都会干,而且在县里举办的能工巧匠的比赛中 还得过奖,有证书的。这年头活倒是不愁找,就是工钱难要,两三年前的账有的 现在都还没要回来呢。不得已,姐夫托他姨家哥哥的外甥在外地给我找了份活, 因为太远,父母年纪又大了,说实话,我真不想去,可没法子。   我还是头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后,又坐了一天的汽车, 到了一个城市。“外甥”接着我,看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往后光做你的活, 啥也别问!啥也别说!”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说过这么冷硬的话,当然,听的回 数倒是不少。“外甥”说完就双手插在风衣兜里——不,打见面,他的手就从没 从兜里出来过——领着我出了汽车站,拐弯,过马路。虽说沾亲带故,可我们并 没见过几次面,更连一句话也没说过。他都出去好多年了,虽然年纪比我小,而 且也不常回家。他穿着很洋气,礼帽,墨镜,但没拐杖。右手指头上套了一个大 四方戒指,上面的佛字一目了然。戒指黄澄澄的,也不知是真的假的。如果是真 的,也太大了吧。可看他那派头,又不象是戴假的人。一路走的时候,他不跟我 说话,也不让我离他近。这些,我从他脸上那嫌恶的表情看得出。他嘴上叼根烟, 也没点着。我本来想给他点,可没敢造次,万一那是人家的作派呢。我只好悄无 声息地、不远不近地跟着他。   穿过两条街,便在一家公司门口停了下来。   “外甥”在门边一个一米来高的台子前停住,然后深深地弯下腰,我这才发 现,台子下面还有一个小孩作业本大小的窗户。“外甥”撅着屁股在窗子上轻轻 敲了下,窗子便开了。他把手里的纸条塞进去,一会儿,挡在大门口的不锈钢自 动门便吱纽吱纽缩回去一尺多,我俩侧着身子挤了进去了。   走了几步,我忍不住回过头,那玩意越瞅越象是电影里的暗堡,根本想不到 底下还会有人住。   迎面是一座很气派的象个啤酒瓶子一样的大楼,外墙全是用深灰色的玻璃砌 成的。后来听同事说,它是这个城市最高的楼。刚盖成的时候,并没有上面那截 脖子,后来别处起了新的,比它高了,便续了上面那截,成啤酒瓶子了,重新夺 回了第一。续的那个脖子只是个摆设,没多大用。自那以后,大伙都叫它瓶子楼 了。   楼底下全是门口那暗堡式的又矮又小的窗户,因为有花木挡着,外面根本看 不到。窗子的旁边都有牌牌,上面分别写着人事部、财务部、总务部、后勤部、 劳务部一、劳务部二、业务部一、业务部二、三、四、五、六,等等。“外甥” 到劳务部一的窗子跟前,弯下腰,撅着屁股,又递进去一个条儿,咕咕哝哝和里 面的人说着什么,说着说着便直起腰捶捶后背,又弯下去继续给人家说。后来他 叫我到跟前,让里面的人看。我弯腰低头缩脖子,使劲把脸凑过去,可个子太高, 弯了几次,人家就是没看清,最后只好跪在地上。   看完后,塞出一张表,叫我填好送到人事部。隔四个窗子就是人事部。除了 这表,还要身份证复印件、户口复印件、体检表、计划生育证明等等。把这些都 交了进去,人家就让站旁边等着。   来了个穿制服的女的,到财务部窗口,弯腰和里面的人有说有笑的,一大截 后腰都露出来了,腰上的皮带可劲地朝外撑开一个大口子,好像故意引逗你朝里 看。我赶紧把头扭向一边。   就我们等的工夫,来来去去十来个人,都那样,条子、单据或钱递进递出的。   人事部把合同递出来叫我签了。等了一会,里面又递出一个牌子和条子,叫 我们去总务部。   总务部接过条子,随后塞出一堆东西。工作服是用蓝劳动布做的,左上角印 着公司的大红徽标,徽标下是别工作证的地方,工作证就是刚给我的那个塑料牌 子。除了衣服,还有鞋袜帽子手套口罩,和工作服都一个颜色,上面也都有红色 的标志。另外还有一个挺沉的黄板纸箱子,箱子上一个字也没有,也不知里面装 的是啥。没有吩咐,也不敢贸然拆开。   “外甥”把我交给一位人称黄师傅的人就走了。黄师傅领我走到楼后,推门 进去,在一个写着更衣室的房间,交给我一把钥匙,叫我按钥匙上的号码去找自 己的柜子。他吩咐我把身上衣服脱下放到里面,把工作服换上。我问他纸箱是不 是也放里面,他说这个马上就用。   换好了过来,黄师傅叫我把纸箱拆开。里面是一副城里孩子们玩的滑板一样 的东西。不同的是它上面还有系带和手把。黄师傅把他的也取了来,叫我照他的 样子做。他把两滑板脚前并排摆好,然后跪上去。见我不动,就催了一声。我连 忙也跪了上去,学着他的样子把前后的带子绑在膝弯和脚脖子上,把滑板固定在 自己的小腿上。黄师傅检查了一遍,又帮我紧了紧说:照我做。他手朝地一支, 人一下滑出了好远。   没想到啥事都是说时容易做时难,不是方向掌握不好,就是平衡拿捏不住, 好一会我还在原地打转。   黄师傅等我到了跟前,这才按了一下电梯的按扭。   到五楼我才发现,楼层只有我们跪着那么高,顶多也就一米三。象我这个儿 高点的,一直腰,头就蹭天花板了,根本就站不直,难怪要用这东西呢。里面工 人很多,不论男女,都一个打扮,过来过去,就跟划船似的。我被安排的这个车 间,主任是个女的,牌子上的名字是吴新。刚一看你还以为是男的,可实际是个 女的,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她可是个正而八经的大学生,单位倒闭,便托人到这 里来了。她把我领到西北角,那里有个升降机。我的任务就是负责把车间做好的 半成品收拾到一块,再用升降机送到楼下的车间再加工。她叫一个姓朱的师傅带 我,然后告诉我明天来正式上班。我一看时间还早,就跟她说想先熟悉熟悉。她 没说啥就走了。我问朱师傅干些啥,他从旁边拉过一个平板车。说是平板车,其 实也就是个加大了的滑板。他让我推着这个去收加工好的货物。货装满了,可推 不动,一使劲,腿下的滑板反往后跑,一下把我弄扒地上了。朱师傅叫我开始装 少些,车子轻了,就容易推了。我照朱师傅教的,三五趟下来,渐渐地掌握了要 领。   宿舍在四十六层,和车间一样高。地下挨个摆放着一张张薄木板,那就是床 了。我把铺盖铺好,就去上厕所。厕所也一样。我在乡下解大手蹲惯了茅坑,这 坐式便器坐上去再急就是拉不出。没法子只好缩着脖子蹲上面。傍晚,跟着其他 工人一块去吃饭。饭厅里没有凳子,也不需要,大伙就爬在小矮桌上吃。晚上起 夜,起一次,头就“亲”一次天花板,头顶磕得疼得都没磕睡了。   好在活儿比来前想象的要轻省许多。我们的工作造卷烟纸,都是机器做,人 在旁边招呼着就行了。我们这个车间百十来号人,都是各干各的,很少有人说话, 一整天光听那滑板下面的小轮子,在不锈钢的地板上吱拗吱拗滚动的声音了。再 就是腰和腿酸得有些受不了。   下午,是单位领导和新来员工的见面会。一拉铃,我们就一排排地“跪”在 会议室等侯。两点半多一点,只见站在门口的服务员把门大开,头一低,说: “高董,您好!请!”随后就走进来五六个人。是真的走进来的,腿上根本没绑 滑板,因为他们的个头和这房子的高度刚刚好。高董神采奕奕,站在主席台中间 朝我们一挥手说:“大家辛苦了!”刚说完这句,就有人带头并示意大家鼓掌。 我们急忙跟着拍了起来。一位漂亮的小姐从那堆站立的人后面滑了出来,上前把 一张纸递给高董。高董就照上面念:“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日子里, 我们公司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员工。我相信,你们的到来一定会为企业注入新的活 力,带来新的气象。企业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你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在 此,我代表董事会,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鼓掌。接下来高董逐一介绍身 边站着的人,有副董,理事,副总经理,厂长,总会计师。然后高董领上这些人 下来和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对我们说:“欢迎!辛苦啦!”高董拉着我们的手 不住地问:“吃得好吗?住得惯吗?有什么困难吗?”他经过我面前时,揣在兜 里的发言稿掉了出来。我捡起还他时,他已转身走了。我好奇地打开,上面就是 他刚才念的那几句话。不过,在爽字下面呢,用红铅笔加了个“双”字。桂子加 了个“鬼”字。   见面会后,大家回各自的车间上班。路上,谁也不说一句话。其实,我也是 个爱热闹的人,在家老跟人说笑打趣。到了这儿,大家都板着个脸,也没个人说 话,真是憋的难受。后来总算是慢慢习惯了。到了月底发工资,做梦都想不到, 信封里竟有整整两千块!我一个人对着宿舍的墙角数了好几遍,没错,是两千! 打了这些年工,最苦时在建筑队,从早干到晚也没拿过这么多,扣这扣那的,还 老拖欠。这一个月,没觉着干啥,就两千!下午一下班,到邮局先把钱寄回家, 这忽出忽出的心才稍稍踏实了下来。   打那以后,再也没觉得腰酸腿疼喉咙憋了。   国庆节前,公司决定举办运动会。有“赛跑”,就是赛滑轮了,有花样滑, 还有足球等等。高董是个球迷,据说也要参加,而且打前锋。我上初中踢过足球, 就报名参加了,训练期间不用上班。规则呢,大同小异,就是球比人家正常的小 了一半。教练在练前反复叮嘱我们,要有信心,不要光看到自己的短处,重要的 是要克服这种短处,不能为对手的长处所吓倒。   训练可比上班辛苦多了。先练单腿滑,这样好腾出条腿来运踢球。光这一项, 就整整练了一个多礼拜,我小腿面子都磨出血泡了。   一个月后,运动会如期举行。足球冠军的奖金是一万元,另外,每进一球, 奖励射手一千元。其它项目的我没注意。公司所属企业全部停产观看。外地以及 本部员工不能到场的,一律在办公室或车间收看电视转播。   按照教练定的方案,上半场我们主要是防守,一门心思消磨对方的体力,下 半场再进球。由于滑轮毕竟不如人腿灵活,我们在球门设了三个守门员。   比赛开始后,他们果然欺负我们行动不便,特别是高董,一得空就起脚。我 们的守门员顾了东顾不了西,笨手笨脚,只好再增加两个。五个人蹲那儿,把个 球门围了个严严实实。对方没辙了,球在门口滚来滚去。高董射了几次都没成功。 我们也不射门,只是设法消耗他们体力。不到半个小时,果然把他们一个个累得 气喘嘘嘘,满头是汗。高董干脆就一旁歇去了。   上半场谁也没进球,教练朝我们作了个V字形手势。   下半场换场地。可能是看到他们体力不支,一上来我们就往前冲,很快就冲 到他们球门口。我瞅准空子,可劲用膝盖把球顶了出去,对方守门员毫不费力就 接住了。我们赶紧掉头,转弯时翻倒了一个,他倒时又拽了一个,拽的这个又拌 了一个,就这样几个人搅做一团;中线上那两个刚掉转头,球已经到门口了。守 门的一时到不了位,眼睁睁看着高董脚起球飞。离门最近的守门员不顾一切去救, 球还是擦着他的指尖飞进了网内。他刹车不住,头“嗵”地撞在门柱上,半天抱 着脑袋没起来。   我们的人明显有些急了,临时加的那俩守门员也冲了上来,另外三个还不时 地跑出禁区,给前方的队员“指导”。大伙心里一心想着赢,教练在旁边大喊回防, 一个个想听不想听的。   大家拼命似的把球运到对方门口,正传来传去找机会,我无意中发现高董朝 他的人使了个眼色,对方守门突然露出一个豁口。我立马左手支地,身子侧斜, 甩起右腿,一脚把球踢了出去。球进了!我忘乎所以地朝天举起拳头,可是让天 花板给磕了回来。   尝到了这次甜头,我们的情绪都高涨了起来。三个守门员,也只剩下了两个, 个个都急红了眼似的,不管谁,只要逮住球,就自己往里射,别人就是有再好的 机会也不理。这种自顾自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最后,教练喊破嗓子也没用。最后我 们以一比九的大比分落败,而高董一人就射进了八个。   我把一千元奖金给教练,说大家一起分了。教练把钱朝我兜里一插:“分! 分什么分!还有脸分!”。高董一脸的汗过来,说我们:“打的很好!头一次嘛, 确实不错。”他又对教练说,“我看以后要把这样的活动搞下去。也可以多增加些 项目,比如乒乓球啦,垒球啦。人家有的,咱们也要有。也别仅仅限于节日,平 时有空就可以组织大家玩嘛。你呢,拟个计划,我想尽快就着手安排……”他又 叫教练告诉办公室,让他们把今天的活动写篇东西,让报纸和电视台报道报道。   国庆节放七天假。在家里,这时候正是秋收冬播最忙的时节。附近的农民工 都回去了。吴主任问我走不走?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走嘛,花钱不说,来回路上 得三四天,剩两天能干啥。不走,父母年纪大了,种麦拔花杆挖红薯拉粪都是重 体力活。吴主任说:“要是不走安排你加班,双工资。”也就是说,七天下来, 多拿五百块。我答应了。   我立马给巷头四叔的小卖部打电话,叫他叫下我媳妇。可接电话的是父亲。 我问惠惠呢?他说回娘家了,娘家侄儿定婚。我吞吞吐吐说回不去要加班,叫他 雇个人。他说谁见过庄稼户雇人,让我在外一心干我的活,家里的事甭操心。   虽说是加班,可这个国庆节却是我长这么大过得最轻省的国庆节。我想这会 儿,父亲正拽着耧在地里种着麦子,母亲一边摘着棉花,一边捶着酸疼的腰。打 懂事起,我就想着长大了要给父母吃啥穿啥的,如今都三十好几了……还是不想 这些的好。   高董来看望大家了,大伙都停下手里的活围了上去。高董说我们牺牲休息时 间加班是对企业,对他最大的支持,他非常感动。当说到加班期间午餐免费时, 大家都鼓起掌来。   一个孩子,看样子是高董的儿子,大概是见地板光滑,就在上面玩起了溜冰。 这人也怪,小的时候,看上去并没什么两样,一样的淘气,一样的可爱,怎么长 着长着就不一样了?大了你是这个样子,他是那个样子,差别那样的大。小家伙 旁若无人,越玩越高兴。紧紧地跑几步,猛地收住脚,借着惯性,“吱溜”就向 前滑出一大截。这回跑得太猛,身子一歪,脚底下一个趔趄,“嗵:地栽倒在地, 身子象蘸了油似的滑了出去。大伙听到声音都扭过头,一脸的惊恐,石头似地蹲 那儿一动不动。天哪,小家伙头的前方正是飞转的传带轮。我手下意识地朝地一 撑,可劲伸长手臂扑了上去。谢天谢地,小脑袋总算给挡住了,可他的冲力却把 我的手顶进了轮带里。小手指被轮带一口咬住绕着大铁轮转了大圈。还好,小家 伙没事,再看小指,已成擀面片了。当时也没觉怎么疼,心里并没把它怎么当回 事。小时候,四叔铡草时,右手的中指被铡刀铡掉半截,抹了点药,裹几天就没 事了。可高董分明被吓坏了,大声喊着送我上医院。   医院跟我们厂房一般模样。我们到时,已有一大群医生护士“跪”那儿等了。   护士先在我手指打了一针,伤口立马就不疼了。一个老医生检查了我的手, 摇了摇头说:“以后可能没法打弯了。”高董焦急地问:“有没有别的办法?” 他还是摇头。高董仍在坚持。我就对他说:“小指头又不影响干活,上点药一包 就行了。”高董内疚的说:“毕竟不好看。”我笑着说:“老婆娃都有了,还好 不好看。包点药就行了,院都不用住。”高董回头对那位医生说:“用最好的药, 进口的。”医生说:“这个你放心。”医院的高院长来了。他虽然也姓高,和我 们高董一样,可俩人并不是亲戚关系。后来听人说,他们的爸爸是要好的战友。   高董还是给我办了住院。吊上点滴后,医生和护士都出去了,剩下了公司的 人。高董坐在我的床边,一会儿看看点滴,一会儿掖掖被子。我就对他说:“您 回去吧,公司事多。”他问我:“你要赶我走?是不是恨我呀?”“没,哪能 呢?”我赶忙回话说,“您,您是领导,在跟前不自在。”高董和其他人都笑了: “这是老实话。好好好,我走。明天再来看你。”他要留下两员工照看我,我说 不用。他不听。高院长就说:“谁都不要。我都安排好了,护士二十四小时值班 看护。”高董认真地说:“那我可就把人交给你了。”说着就同他们出去了。   他们前脚走,护士后脚就进来了。一进门就收拾。我打量了一下房间,电视, 冰箱,空调,还有我叫不出名字和不认得的东西,应有尽有。我心想,不知道的 人进来,没一个敢说这是病房的。   手一点都不觉得疼,伤的地方只有一丝麻凉麻凉的感觉,挺舒服的。护士收 拾好了,一脸微笑,过来问我感觉怎么样。她掺好温水,给我洗手擦脸,弄得我 很难为情。她洗毕问我喜欢吃啥水果?看那大果篮,好多我连见都没见过,可还 是忍住说:“不饿。”她顺手拿起一个大个苹果,一屁股坐到我床边开始削皮。 与其它水果相比,我最不想吃的就是和我最熟的苹果了,哪怕它个儿再大,但护 士不理这些。或许她只想展示自己的削皮技艺,而只有苹果才能让她如愿以偿。 果然,她削得非常认真,边削边问我啥地方人,又自己介绍说她叫石二茹,是本 地人,护校毕业。她把苹果削好,切成小块,用牙签插起就往我口里喂。我慌得 把脸扭到一边,说我自个来。她按住我的手不让。可我无论如何就是张不开口, 头扭来扭去,但是扭不过她的毅力。   第一瓶点滴打完后,她问我要不要去卫生间?我坐起来,她又按住我的肩膀 让我躺下,从里面房子取了个接尿的东西。这回我是死活不依,下了床 ,靸上 鞋就往门口爬。她赶过来挽住我的胳膊,往里一指:“那有卫生间。”我进去一 看,可不,还有大浴缸。房子里香喷喷的,哪有一顶点厕所的味道。我出来问她 住这儿一天得多少钱?她笑而不答。我瞅了瞅她膝下的滑板,问:“上这儿看病 的人多不?”她说:“多得很呢。这里的设备,医生,医护人员的待遇是全市最 好的。”……   一天三餐,有人准时送来。   下午,高董的全家都来了,拿了好多营养品。他们走后,又是员工,一个个 都掂着大包小包。我刚来,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收人家的东西,心里老觉得不安。   随后,没想又来了一大群记者,这下我真是手足无措了,嘴里象是吃了生柿 子,舌头都硬了。多亏了高董,一一替我说了。这拨人还没走,高董儿子的班主 任又带着一群小学生进来,又是唱歌,又是献花的。最后来的是市里的领导,送 了面“舍己救人、青年楷模”的锦旗,还有一万元的奖金。当晚电视就播了。我 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一晚上也没换台,因为后面还有两次重播。重播时,我才 发现头上和脸上不知怎么多了一大圈绷带。二茹抱了一大摞报纸进来,一屁股坐 到我的床边,我想往里挪挪,可她屁股压着我的裤管,我拽了拽,没拽开。她把 报纸搁在我的腿上,一张张翻给我看。上面全是我的照片,说的都是一个外地农 民工怎么舍己救人,另外还有市上领导的慰问,企业领导的关心,团市委号召青 年学习,等等。   她一会猫着腰:“呵呵,看这张,照的真逗。”一会儿又扬起头,“这张头 上裹得就像《黑猫警长》上面那只老鼠。呵呵呵。”她白皙的额头在我胸膛上不 时地蹭来蹭去。说真的,长这么大,除了妻子惠惠,还没一个别的女子离我这么 近过,而且还是城里的。我一直以为,城里的女孩就是和农村的不一样,甚至连 她们身上抹的香水我都认为是她们身上散发的。二茹真的很漂亮,粉莲纸一样白 净白净的脸,精致的鼻子,眼睛就像是天上最明亮的星星一样。尤其是那嘴儿, 桔瓣一样鲜润饱满,还有那手,白皙的手指头,有意无意碰到自己身上……我也 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而且老是想起刚来的那天,那趴在窗口的女人,露在外 面的那腰,那撑开的皮带……   开饭时间到了,石二茹给我打饭去了。我正在看报,门悄无声息地开了,探 进个脑袋。我一看,是我临铺好友魏锁。他提了一串香蕉,一瓶罐头,一袋奶粉。 不知是地方生疏,还是这几天没见,他坐那儿拘束得一句话都不吭,我问啥就说 啥,没说几句就要走。我从那一大堆礼物里挑了几个大盒的,叫他带回去给吴主 任朱师傅他们尝尝。他这才告诉我说吴主任已被辞退了。“为啥?”“是她把茶 水洒到地上没擦干净,把高董的娃给滑倒的。”“娃不是没事嘛。”“说是按制 度办,都发文件了。”他嗫嚅着,“还有。”看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我就问: “还有啥?”“在场的人全年奖金也没了。高董说,要不是你,我们全部都得辞 退。”   过了六七天伤口就愈合了,长出的新肉鲜红鲜红的,里面除了有些痒痒外, 再无一丝不良的感觉。但手指不能弯曲了。没事的时候我就摸着它玩。我多次提 出要出院,可高董就是不肯。   中午刚吃过饭,高董他们就来了,还没来得及坐下,医院的保安推开门,用 小推车推着俩人进来。“啊!是,是,是父亲和惠惠。”还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 惠惠头一磕一磕地跑到跟前,扳着我的脑袋,上下左右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又 揭开被子,从大腿捏到脚。掀衣服时被我拦住了。后来确知我只是伤了小拇指, 一抹眼,埋怨说:“把人没吓死!”父亲坐在那,半天只说了一句:“赶紧给你 妈回个电话!”   高董把他的手机给了我。可不管怎么说,母亲呜呜咽咽地就是不信。说父亲 早都到了,为啥今天才打电话,肯定是一块编排好了,瞒哄她哩。父亲这才说把 火车坐过了。又解释了半天,母亲才止住了哭。   我给高董介绍了父亲和惠惠。心里一直担心他俩见了高董会大惊小怪,没想 到父亲和惠惠跟往常一样,一见城里人还是那么局促不安。   高董对大家说:“咱们走走走,叫他们一家说会儿话。”他抬腕看了下表, 对我说,“咱五点吃饭,我亲自为老爷子和弟妹接风。”   他们一走,我就问惠惠是咋知道的?她说电视都播了。原来是我们当地的电 视台转播的,还说我为家乡争了光。   “妈一看你头上包得光剩下俩眼,吓得碗都掉地上了,催大连黑赶晚来找你。” 惠惠看了一眼父亲继续说,“大和我头一回出门,不认得字,外地人的话又听不 懂,火车一下给坐过了。叫挡到车站里头,挨骂又罚款,一下耽搁了三天。”我 问她咋找到医院的?她说多亏报纸印着我的像。最后她埋怨我也不给家里打个电 话说清,红薯出了一地也没顾上往回拉。父亲过来拉起我的手,捏了捏,又转了 转,拿手在新肉上不住地摸挲着。   惠惠脸上恢复了正常的表情,这才揉着发疼的头皮,张着个嘴巴开始打量起 这个房间来。手摸着天花板刚要开口,我使了个眼色,她便把话咽了回去。我知 道她要说什么。床头电话冷不丁地响起,她竟给吓了一跳,把头又磕了,呲着牙 蹲那儿两手捂着头顶。电话是高董打来的:“车接你去了。帝新大酒店。壁柜里 有新衣服,记得换上。”   我过去一看,果然有一套西服,还有衬衫皮带皮鞋领带,连袜子都买了。我 换上到镜子前一照,新奇是新奇,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和人家不一样。我直了 直腰板,还是不自然。惠惠在旁边瞧着我直捂嘴笑,我更不自在了。我把它脱了, 换上自己的旧衣服,这下榫合榫铆合铆的,舒坦多了。   车等在楼下。二茹她们几个护士用大碟子一样的滑板把我们推着出了楼。   坐上车,我们也不知道是朝南还是朝北,也不知道过了几条街。车一停,不 等我抬手,外面的服务员已过来把门打开,笑盈盈地弯腰做了个请的姿势:“欢 迎光临帝梓大酒店!”我忙把腿收了回来,说:“错了,我们去帝新大酒店。” 服务员说:“没错,就是这里。你们是高董的客人吧?”她扯着胸前的店徽叫我 看。上面印着“帝梓大酒店”五个字。我嘴里自言自语说:“原来是这个‘xin’ 呀。”女子笑着纠正说:“这是个冷僻字,不念‘xin’,念‘zi’。好多人都 念错了,我们刚来也念错。”   下了车,一眼就看见大门正前方一丈多高的,手握宝剑的皇帝大石像。可惜 我对历史不懂,不知他是哪朝哪代的。石像的前面是个大香案,周围摆着九只大 鼎,鼎上刻着长治久安、泽被子孙、福佑万代等一些吉祥话。   服务员推开门,马上就有人推着专制的大滑板过来。这些滑板都是接送客人 用的,不过这里的滑板和医院比起来就讲究多了。医院是不锈钢的,这儿全是烤 瓷的,有的还是电动的,上面都绘着喜庆的图画。服务员让我们坐到上面。每人 一位,坐好后就推了进去。酒店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刚进来晃得眼睛一时难以 适应。瞅着身边那些来来往往穿着入时的男男女女(有的胖子干脆躺在上面), 只觉到了另一个世界。   服务员把我们推进一间大客厅,高董全家已在那儿等着了。房间很大,里面 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周围已摆好了三个坐垫和三把小椅子,小椅子是高董他们 坐的。桌子中间一个插满鲜花的大花蓝,周围摆满了水果点心。高董全家都迎了 上来。高董挽起父亲的胳膊,她爱人也亲热地拉着惠惠的手。一坐下,高夫人就 往我们碟子里夹吃的。   高董从坐那儿就拉着父亲的手没松过:“老爷子,你来得好!来得好!你不 要见怪,你是无法理解我现在的心情的。你养了个好常安!养了个好儿子!这回 要不是他,我儿子的命……我和他妈是越想越后怕呀。我们就是咋报答都不为过。 刚才我说你养了个好儿子,你知道为啥我要这么说?救咱娃是一方面,再是到了 医院,一点都不借着这事提这要那的,还一个劲为我着想,为我宽心,‘手不要 接,连院都不要住。’老实,没心眼。说实话,开始我本打算等给他把病看好后 多给些钱。从听了他这话的那一刻起,我打定主意了,我要好好报答我娃的救命 恩人,否则我这一辈子良心都不安宁……”   高董从他媳妇那里要过一个大信封,掏出一沓文件。他拿起第一张,端端正 正地摆放在父亲面前:“这是我给常安办的新户口,从今天起,他就是正而八经 的城里人了。”他又拿起第二张,放在第一张上面:“这是招工手续,也就是说, 他不再是农民,而是国家工人了。”他回过头问他媳妇,“咱单位正式工的工资 是多少?”她媳妇说:“四千多,不到五千。”他又问我现在拿多少?我说两千。 高董把脸转向父亲:“上班后,给他安排个部门经理。岗位津贴,奖金,各种补 助算下来一个月至少也七八千。”父亲已经嗫嚅老半天了,可高董嘟嘟嘟嘟,根 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听到这儿,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抽出手,紧紧扶握着高董 两只胳膊。高董的嘴巴这才停了下来。父亲说:“这,这,不,不行!他,我知 道,不是那梨上的铧……他没文化……我怕误您的事,叫别人说您……”高董哈 哈大笑,反按住他的胳膊:“我知道,这个不用你操心,我都安排好了,让他挂 职上学,两年后就大学生。”父亲的嘴不再是嗫嚅,而是哆嗦了:“他,他,他 能在这上班,已经给您添麻烦了……”   不管父亲说啥,高董只是毫不在意地笑。最后,高董拍着父亲的手背:“有 我,你就放宽心吧。”父亲整个身子象是筛子:“我放心,放心!您是常安的贵 人呀,常安遇着贵人了。往后我就把他交给您了……”   高董把东西装好递给我,我忍不住捏了捏。父亲、惠惠和我,一家三口,你 瞅瞅我,我望望你,谁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高董吩咐上菜,服务员一溜一串地进来出去,桌子很快就摆满了。我们一个 劲说吃不了,吃不了。高董听都不听。高夫人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惠惠三四碟都 吃下肚了,父亲一碟还没吃完。我悄声问他咋了,父亲说:“你,你,你吃你的。”   吃完饭,天也黑了。高董把我们送到楼上的客房。临走时,他再三对父亲说: “既来之,则安之。我派人陪你先游玩几天,然后叫常安送你回去。这回咱不坐 那个老牛火车,坐飞机,嗖——”高董伸手朝天一比划,我们都跟着笑了。   可父亲说什么明天都要走,他熬煎他的红薯。高董只好同意了。   送走了高董一家,惠惠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和我一块看。我们足足翻来 复去看了十几遍。   父亲叮咛我把它收好。惠惠把它抱在胸前,瞅来瞅去,不知藏哪儿才放心。   服务员进来了,给我们讲解配备的电动小轮椅的用法,然后他又让我们坐上 去试试。他俩不试,我坐上去转了两圈,服务员这才走了。   房间比我住的病房大多了。我和惠惠一间一间稀奇地看,伸手想摸又不敢。 父亲过来过去弯着个腰。我怕他难受,就把轮椅推到跟前。父亲说:“没事,地 里做活还不是天天弯着。”我说你乏了就先歇着。他猫着腰进房里去了。我和惠 惠急忙也进了卧室……   一觉醒来,我打开灯,墙上的挂钟刚两点。惠惠睡得正香,嘴角涎水都流出 来了。我刚要关灯,就见外面一闪一闪的。我下床出去一看,果然是父亲。电视 开着,调得一点声都没有。他一见我就说:“你睡你的。外面灯亮得睡不着。” 我过去倒了杯水给他,跪到他对面的垫子上。我想把电视放点声,他不让。   父亲看我一眼再一眼,疑惑地说:“吃饭时听你那高领导说叫你上啥大学, 这大学能随随便便地上?”我说我也不清楚。父亲半天没言传。过了会儿又叮嘱 我说:“现在年纪慢慢大了,有婆娘有娃咧,做啥事再不敢冲动。伤了截小拇指, 虽不是啥大事,可后晌吃饭听了你那领导的话,再睡都睡不着。我也没见过,那 是啥机器,那么厉害?”我嘿嘿一笑:“没事。真的没事。”“这回多亏是碰了 手,要是别的地方,就是大烂子……”我说:“我看娃在那儿耍,就想起咱虎虎。 娃一栽倒,哪顾得上想啥。当时脑子要是稍微一打岔,娃肯定卷里头咧。”我又 给他宽心,“你甭操心,安全不安全,以后也不再在那儿干了。”父亲点了点头, 又象在家那样安顿我:“以后就跟着这个领导好好干,人家咋说咱咋做。旁人说 东道西咱不听,听着了也装着没听着,闲事少管,咱也管不了。咱要知道咱自家 是属啥的……”   第二天一大早,高董的司机和公司的刘秘书来了。刘秘书说我还要住院养伤, 高董派他去送我父亲。说那边都安排好了,一下飞机,当地一家烟厂的车子会直 接把父亲和惠惠送到家。   五天后,我出了院。高董给我安排了一个带套间的办公室,我就不用再住集 体宿舍了。搬东西的那天,没想到二茹也跑了来,又是送礼物,又是帮我扫地铺 床洗衣服的,整整忙了一天。晚上,又拉我一块出去吃饭,还说什么要认哥哥妹 妹的。回来的路上搂着我的胳膊,说她想当护士长。我硬着头皮找高董,不料高 董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我把这消息告诉给二茹,她竟一下子蹦到了我身上,双 手勾着我的脖子,象个孩子似的。   头一天上班,无论如何都抬不动脚,公司那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让我去 给他们当领导?我把心思给高董说了不止一遍,说我只想当个员工,可他根本不 听。当我忐忐忑忑进了办公室,没想桌子椅子都擦干净了,大家都到跟前争相跟 我点头握手问好,递烟的递烟,点火的点火,咖啡也有人端来了。一点都没我想 象的那种高呀低呀的脸色和眼神。很快我就习惯了自己的领导身份。   平时上班,星期天上学,学校就在市里。上学更是意料不到的容易,我不得 不打消了退学的念头。有时,高董家里有事不能去上课也没关系,他只要给学校 领导打个电话就行了。呵呵,这些事儿我还是少说点好。   年终,我被大家评为厂里最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还奖励一套三居室。等房子 交工了,我打算把父母都接来,把地包出去不种了。   年前,我把一家都接了来,在这儿过年。临时先住在一个哥们空置的单元房 里。   一进门, 我习惯地拉了个垫子铺在地下跪了上去。望着他们一个个欢喜不 尽的样子,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父亲过来坐在我旁边,和我商量要请高董全家吃饭的事。说让母亲做家乡的 荞麦煎饼,没准高董他们头一次吃,会喜欢的。我说行。他又说:“你能不能弄 几副你腿底下那叫啥来着?”我说是滑板。他说:“对对对,咱们提前先练好。”   我知道父亲的意思,就起身出去了。路上一想还是买上几副,往后时间长了, 大家要互相走动,用的机会肯定不会少。可转了好几条街都没有卖。我去公司总 务处,不给。掏钱也不行,说从来就不往外出卖。我只好找高董。先说了请吃饭 的事,他说什么都不答应,说等我们搬了新房再去。我最后说想买几副滑板。他 听了事情的经过,连声说:“行行行 !不要钱。我送你,送你。”他写了个条, 叫我到总务处去领。临出门时,他喊住我,说:“我想尝尝你们老家那个什么荞 麦煎饼的味道。我和你嫂子、孩子都会去…… ” ◆              张炎的诗(一组)                 ·张炎·     奶奶   我看到奶奶,大脚老太在路口   晃动一颗小白兔奶糖   超过同伴,甩起军绿色书包   声嘶力竭呼喊,品尝   我看到奶奶,大脚老太在床上   偶动一双浑浊眼睛   打着弯儿,绕过子女寻找   有气无力地呼喊,伸手   我看到奶奶,大脚老太在山间   吹着山哨,伴着蝉鸣   翻过新昌江、钱塘江、嘉绍大桥   无声地呼唤,日日在南湖上空盘桓   如果你听到我的回应   请远远地,为我开门     重阳宫   随飞鸟而至。结缘桂竹谷   山峦张开环抱,碧泉溢出酒杯   我看见谪仙太白   抛却仕途,甩开升官的羁绊   昂首抚须,系剑吟诗   重阳宫,开出一贴一贴的良药   救赎浮生   我的浮生片刻:   与道长对酌   芭蕉树下论道,挥毫   修性养生,率性而为的姿态   钟声   从久闭的胸腔响起   蒲团,团坐。或者朝山跪拜   重拾心头的金子   度日,消耗   戴着镣铐跳舞,一步   两步,三步     夜游蟠龙山   八月的蟠龙山   松林密密匝匝,让出   一条绕着炊烟的泥路   延伸至深处   有江南女子以及痴儿   踩着乳名、鸟语   探寻   皓月正好当空   顺着风,柴门“吱呀”一声   道地上,竹椅张开怀抱   有不眠的目光   就着木柴熊熊燃烧   泥墙的厚嘴唇   不经意泄露的秘密   被蒲瓜藤破译成   山之子的眠床     偶然   中河,流淌杭城千年   一手探入,荡漾出尘世涟漪   水城门前,人流由东向西   伴着马达以及炖鸡的香味   生命的真实氤氲而生   我只想进入 凤山水城门   以及中河交织的缝隙   乘着南宋的一批枣红马   和岳武穆并肩,浴血沙场   从宋兵把守的水城门前飞驰而过   让爱马的响鼻,震碎皇帝的酒杯   或者夜游,借着秦时明月   拨开绿树丛,不动声色   钻出砖墙的夜虫 嘶声惊鸣   像极了城中百姓   悄然而退,沿河而下   偶遇一二无眠的士人   听他们的絮叨,为遗朝落泪   走进瓦肆听书,到百姓的心中   抚摸一把英雄的丰碑   杭城的中河不只是流水   水城门也不只是南宋的烟尘   这次偶然的进去   却是如此心颤和遥远的真切     隐语   我能知道   你说的意思   多好   无须字句研磨   可以一起流浪   慰藉   能置换成体液   或者严寒酷热   只要我不沉默   你就能明白     心疼   听见深秋的阴天下雨,淅淅沥沥……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这细细软软的声音淅淅沥沥。   安静的是头发、手指和烟灰缸边的烟。   是敲击键盘时颤抖的键   但我只听得淅淅沥沥的雨声   只听得水杯微恙的热气。   只听得那头跳动的心声。   蓦然的   有种痛觉和我的神经结伴而行   但我只听得淅淅沥沥的叹息   从更漏的身影淅淅沥沥地倒射   从丰腴的问候声淅淅沥沥地迫近     归还,归还   邀唐鱼来嬉水   请开鸟来筑巢   约鳄蜥来定居   腾出绿肺作请柬   把青草归还给大地   把绿树归还给高山   曾经,向珠江借走河道   曾经,向白云山借走田地   曾经,向古粤索取、索取   一年一年,还能索取几年   古粤,贫瘠的乳娘   你该喘口气歇一歇   用尽江河,没有织就像样的玉带   耗尽山林,没有造就像样的衣裳   不知是欣喜还是惭愧   今天才把白云还给蓝天   把庄稼还给山村   暂且把享用的拳头归还   暂且把滋养的担子挑起   让月朗天清,大山葱郁   鸟雀繁殖,饭菜可口   不在雾霭中,再次回头 【网里乾坤】∽∽∽∽∽∽∽∽∽∽∽∽∽∽∽∽∽∽∽∽∽∽∽∽∽∽∽∽∽ ◆          神龙帕夫:瘾君子还是彼得·潘                 ·肖 毛·   一   译出上一本书以后,由于暂时没有适合翻译的新书,我开始给自己放假:每 天坐在厨房的录音机旁,边听磁带边看电子书。三天前,随便拿出一盘《美国乡 村音乐系列情歌》(The best of country & western Vol.2),A面的第一首是 节奏轻快的《神龙帕夫》(Puff, the Magic Dragon)。这首歌我不知听过多少 次了,却从没有注意过歌词的内容。于是,我拿起磁带的歌片,看了看它的歌词。 然后,我被歌词的内容迷住了——我不能完全看懂它的象征意味,这反而让它显 得更加迷人。我想,这绝不是普通的流行歌曲,一定在西方或者说美英文化生活 中留下过印记。为了求证这一点,我必须上网。   我打开电脑,连上网络,在百度百科中发现了一篇谈论《神龙帕夫》的文章:   “‘有歌评这样说:这首歌主要是谈小孩子长大的过程,及对环境的感受。 歌词中的Puff实为一虚构的奇异龙,用此来影射孩子小时侯很喜欢小玩具,长大 后就把奇异龙甩掉,因为孩子已慢慢长大,对这种虚构的东西已不再有兴趣了’。   英文puff原本应是象声词,是烟或气体喷出时的声音……歌中puff既是歌名, 又是神龙之名。再看看歌中男孩之名Jackie Paper。Jackie是昵称,本名是Jack, 这是英美最常见的名字,而paper作为姓氏却并不多见,……英国十七世纪哲学 家约翰·洛克在谈及人类心智成长时将儿童比作一块白版(Blank Tablet),盖指 儿童的纯真世界没有成人世界独有的阴险狡诈,如一块白版,等待着外面的世界 在上面刻画点染上各种各样的印迹。歌中的paper明显是化用了‘白版’之说。 英文中指代儿童时代词常常用‘it’,应是一样的含义。……这样,我们便容易 明白歌曲的含义了。作者取歌名为puff,又为小男孩取名Jackie Paper,正是用 吹气即消,白纸易染喻指童真的脆弱,Jackie之名正隐指状况的普通性。   歌中用大量的篇幅描绘Jackie和Puff一起出行时的威猛:连王孙贵胄都要向 他们弯腰行礼,海盗船也要退让三分。这与男孩离开puff后,神龙的形单影孤, 郁郁寡欢形成鲜明对比。反差如此之大。何故?歌中的神龙当是小男孩最喜欢的 一件玩具,孩童了无羁绊的心灵为它插上了想象的神奇外衣。在想象的奇境中, 他们纵横驰骋,白纸被染上污迹,失去孩童可贵纯真的同时,想象力也折断了翼 翅。……   成长本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从boys Ⅱ men的过程,这本是 自然规律;然而,丧失想象力却是可悲的。人们在谈the loss of innocence的 时候,其实是在追忆追悼着童真而失却的自由自在的想象力。      可笑的是这首歌被指影射毒品大麻,而且在香港和新加坡也已禁播。怎么回 事呢?原来有些人想到这个小男孩的名Jackie Paper是代表用来卷毒品的卷纸, 而歌中出现的autumn mist秋天的雾气是指吸大麻时的白烟,连地名land of Hanah Lee也是说夏威夷的Hanalei城,因产大麻而出名。原唱组合Peter, Paul, and Mary 为了反抗和嘲讽这种牵强地把歌曲和毒品联系起来的流言,有时会特 意暂停演唱会来向广大歌迷解释Puff的歌词是怎样描述毒品,或者干脆说药物引 起的幻觉。Newsweek上还有一篇文章专门写流行歌曲中隐含的毒品信息,其中就 提到了Puff这首歌。在2000年的电影Meet the Parents中,关于这首歌是否隐含 毒品信息而展开一场辩论。一首1958年诞生的歌到了2000年还总有人提,命运坎 坷!”   总之,这篇文章认为,《神龙帕夫》的主题是“the loss of innocence (失却的纯真)’”。可是,这篇文章分析得是否准正确呢?进行具体分析之前, 还是看看英文版维基百科怎么说吧。   二   据英文版维基百科(它的某些说法与百度百科中的那篇文章不一样,但我更 相信维基百科),《神龙帕夫》由“彼得、保罗和玛丽乐队”(Peter, Paul and Mary)录制于1963年,词作者是伦纳德·利普顿(Leonard Lipton)和彼得 ·耶罗(Peter Yarrow)。它的歌词为什么出自两个人之手呢?一切要从1959年 的一天说起。那天,19岁的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伦纳德·利普顿受到美国诗人奥格 登·纳西(Ogden Nash,1902~1971)的儿童诗《蛋挞龙的故事》(The Tale Of Custard The Dragon,1936)的启发,写了一首小诗,诗中讲述了帕夫(一 条长生不老的龙)与小男孩杰基·裴坡(Jackie Paper)玩耍的故事,但小男孩 在长大以后对童年时代幻想出来的冒险活动失去兴趣,所以离开了帕夫,让帕夫 感到孤独和沮丧(诗中的“神龙长生不老,小男孩却不是这样” ,也许暗示着 那个小男孩已经死去)。由于伦纳德·利普顿认识彼得·耶罗的室友,所以伦纳 德·利普顿用彼得·耶罗的打字机写出了这首诗,然后就忘了这件事。几年以后, 一个朋友给伦纳德·利普顿打电话说,彼得·耶罗正在寻找他,想要购买这首诗 的版权。后来,彼得·耶罗把这首诗改编为歌词,与伦纳德·利普顿共享歌词的 版权。   顺便说一句,现在,为了让这首歌词显得中性化,彼得·耶罗在演唱“神龙 长生不老,小男孩却不是这样” 这一句时,把它改成了“神龙长生不老,少男 少女(girls and boys)却不是这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词中本来还 有一句话,大意是帕夫后来找到了另一个孩子并且跟他一起玩,但彼得·耶罗删 去了这句话,他和伦纳德·利普顿都不记得它的具体内容,原诗的打字稿也丢失 了。   1961年,彼得·耶罗与保罗·斯图凯(Paul Stookey)和玛丽·特拉维斯 (Mary Travers)组建了“彼得、保罗和玛丽乐队”;1962年,他们开始演唱 《神龙帕夫》;1963年,他们把这首歌收录到唱片《活动》(Moving)之中。   《神龙帕夫》很快走红,在美英等地深受欢迎。之后,人们开始猜测它的歌 词内容。早在1964年就有人在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上撰文声称,这首 歌其实是写抽大麻的,歌词中的小男孩叫做Jackie Paper,而Paper指的是制作 大麻卷烟的烟卷纸(rolling papers);歌词中的dragon(龙)可以解释为 draggin'(吸烟),而龙的名字Puff指的是吸大麻香烟(joint)。   这个猜测越传越广,两位词作者却坚决否认歌词与毒品的关系。彼得·耶罗 解释说,《神龙帕夫》是有关“童贞的丧失”(loss of innocence in children)的歌曲,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没有别的意思。   彼得·耶罗的乐队伙伴保罗·斯图凯也有相同的观点。1976年,保罗·斯图 凯在悉尼歌剧院录制了《神龙帕夫》的演唱版。在演唱过程中,他布置了一场虚 拟审判:起诉人指控这首歌与大麻有关,帕夫与小男孩Jackie却提出抗议。法官 最后告诉陪审团(歌剧院观众),如果他们愿意跟着一起唱,被告就将无罪释放。 观众跟着他一起唱,而法官在合唱结束之后裁定,“此案不予受理”。   尽管如此,有人仍然认为《神龙帕夫》的歌词与吸毒有关,甚至把这个推断 写进了在线字典里。我在www.urbandictionary.com上查到,其中对于Honalee (歌词中的帕夫经常在此玩耍)有这样的解释:   1、神龙帕夫的住所。歌曲中的帕夫是个有争议的隐喻,或是“童年的象 征”,或是“大麻的象征”。   2、在歌曲《神龙帕夫》中,指吸毒;歌词中的秋雾(autumn mist),指毒 品。   三   除了以上提到的童贞说(或童年)和吸毒说之外,还有更雷人的说法呢。我 在网上找到一篇《<神龙帕夫>新释》(A new interpretation,by Swami Dharmananda),其中这样说:   “Puff是原始的生命力,也就是通过个人体内的宇宙能量表现的Shakti(性 力,又译为创造力,在印度教中指每个人都具有的来自神的‘创造能量’)。耶 稣说过,‘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Honalee即他 所说的天国……这个词是夏威夷土语PiHANAkaLanI的缩写,意为‘天堂与大地的 交界处’,所以Honalee就是可以在地上感知天堂的地方。”   由于这篇文章中布满了“意识”、“自我”、“瑜伽”、“永恒”之类的神 秘词汇,云山雾罩的,看得我眼花缭乱,这里就不再摘译了。尽管看不懂,我却 对作者的过分阐释表示怀疑,因为类似的文章实在太多了,不信请看各种中文媒 体上的新书评论或者说广告——看上去,他们说得天花乱坠,仿佛那些新书全都 足以超越马尔克斯或福克纳作品似的,等你读了才知道,它们多半是三流文人的 四流创作而已。有些作品,比如《红楼梦》和金庸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却被所谓的评论家捧得比天国还高,不然他们就会失去了饭碗……   闲话少说,还是继续讨论《神龙帕夫》的歌词吧——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要想做出合理的推测,我们需要看一看《神龙帕夫》的歌词原文与中文大意:   Puff, the magic dragon(神龙帕夫)   Puff, the magic dragon, lived by the sea(神龙帕夫,住在大海边)   And frolicked in the autumn mist in a land called Honalee.(经常在 哈纳利的秋雾中玩耍)   Little Jackie Paper loved that rascal Puff(小杰基·裴坡喜欢淘气的 帕夫)   And brought him strings and sealing wax and other fancy stuff, oh (给他带来细线、封蜡和其他好东西,噢)   Puff, the magic dragon, lived by the sea(神龙帕夫,住在大海边)   And frolicked in the autumn mist in a land called Honalee.(经常在 哈纳利的秋雾中玩耍)   Puff, the magic dragon, lived by the sea(神龙帕夫,住在大海边)   And frolicked in the autumn mist in a land called Honalee.(经常在 哈纳利的秋雾中玩耍)   Together they would travel on boat with billowed sail(他们总是一 起坐着小船,扬帆出海)    Jackie kept a lookout perched on Puff's gigantic tail(杰基在帕夫 的大尾巴上搭起了了望台)   Noble kings and princes would bow whene'er they came(只要看到他们, 王公贵族就会鞠躬)   Pirate ships would lower their flags when Puff roared out his name, oh(只要帕夫吼出自己的名字,海盗船就会降下旗帜,噢)   A dragon lives forever, but not so little boys(神龙长生不老,小男 孩却不是这样)   Painted wings and giant's rings make way for other toys.(别的玩具 取代了着色的翅膀和巨人的圆圈)   One grey night it happened,Jackie Paper came no more(一个忧郁的晚 上,杰基·裴坡不再露面)   And Puff that mighty dragon, he ceased his fearless roar.(巨龙帕 夫不再无畏地吼叫)   His head was bent in sorrow, green scales fell like rain(帕夫伤心 地耷拉着脑袋,绿色的鳞片雨点般坠落)   Puff no longer went to play along the cherry lane.(从此不再去樱桃 巷玩耍)   Without his lifelong friend, Puff could not be brave(没有了终身的 朋友,巨龙帕夫再也勇敢不起来)   So, Puff that mighty dragon sadly slipped into his cave, oh(所以 悲伤地溜进他的山洞,噢)   四   读完这首歌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芬兰作家Z·托普琉斯创作的短篇童话 《小拉斯》。在这篇童话中,小男孩拉斯在菜地里摘了十几粒豌豆荚,然后把豌 豆荚做成小船,放进水里,幻想着自己坐船环游世界的情景。然后我又想到一个 更加著名的童话,即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创作的《彼得·潘》:小时候,小女 孩温迪跟着永远不会长大彼得·潘飞到海边做游戏;长大以后,温迪再也不能跟 着彼得·潘飞走,她的女儿却可以。   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我觉得《神龙帕夫》的内容是这样的:   秋天里的一个雾天,有个小男孩去海边玩耍,遇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龙形玩 具。小男孩喜欢这个玩具,把它叫做神龙帕夫,认为它经常在Honalee的秋雾中 玩耍,结果被他遇到了。男孩为什么把这个玩具叫做帕夫呢?在英文中,puff可 以理解为喷出、冒出,而西方传说中的龙通常是能够喷火的,所以puff在此的意 思是喷,甚至可以意译为噗噗。   帕夫是个需要修理的旧玩具,所以男孩“带来细线、封蜡和其他好东西”—— 细线大约是为了系住帕夫并且拖着它走的,封蜡大约是胶水的替代品(以便为 它粘好已经折断的翅膀)。然后,男孩把帕夫幻想成龙舟,又幻想着他坐着龙舟 勇敢地冒险的情景。可是,人总归要长大,小男孩也不例外。当小男孩长大(或 者说童年已死)时,他更喜欢的是“别的玩具”(事业、权势等等),而非“着 色的翅膀和巨人的圆圈”。我认为,“着色的翅膀”(Painted wings)指的是 用彩色的封蜡为龙形玩具粘好的翅膀(因为西方传说中的龙是有两个翅膀的), “巨人的圆圈”(giant's rings)则是龙喷出的火圈(这大概出自男孩的想 象)。   通过“神龙长生不老,小男孩却不是这样”这一段,作者已经明确地告诉我 们,帕夫其实是一个象征,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童年、童贞、性力(创造力)甚至 上帝等等,总之是那种在成长过程中失去的可贵的东西(西方人喜欢把龙看做邪 恶的生物,《神龙帕夫》的作者却不这么看)。   如果说歌词的前几段还有不少写实的成分,它的最后一段则差不多完全采用 了象征手法。“帕夫伤心地耷拉着脑袋,绿色的鳞片雨点般坠落”,是因为小男 孩走出了天真的童年,对于成人世界的诱惑不再有免疫力(天真的鳞片已经坠 落),只能任凭帕夫(童贞)长期遭到冷落;   帕夫“不再去樱桃巷玩耍”,也是因为小男孩走出了天真的童年(这里的樱 桃巷有可能是男孩的住地,但更可能是童贞的象征,因为cherry一词也有处女、 童男和童贞之意);   “没有了终身的朋友,巨龙帕夫再也勇敢不起来”,指的是童贞、想象力等 等与儿童的依存关系;   帕夫“悲伤地溜进他的山洞”,是指童贞的失去总会令人感到遗憾,但如果 你愿意把它找回来,它还会在某个地方等着你(据西方传说,龙一般都住在山洞 里,里面通常会有财宝),因为它是永恒存在的。   此外,男孩为什么要把帕夫的住地幻想成Honalee呢?在一般的英文字典中 都查不到Honalee这个词,因为它很可能是伦纳德·利普顿随便虚拟的地名——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受到了美国诗人奥格登·纳西的儿童诗《蛋挞龙的故 事》的启发,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   从网上找到《蛋挞龙的故事》原文(全文请见附录),发现它讲述的是这样 的故事:一个叫贝琳达的小女孩,住在一座小白房里面,她有一辆小小的红马车, 还有几个同伴(小黑猫墨水、小灰鼠眨眼、小黄狗芥末和因胆小而被贝琳达叫做 蛋挞的宠物龙);一天,贝琳达和小黑猫等正在嘲笑蛋挞的胆小,装着一条木腿 的海盗出现了,手里拿着刀枪,小黑猫等吓得不行,蛋挞却勇敢地冲过去,吃掉 了海盗。   对于《蛋挞龙的故事》的作者奥格登·纳西,网上有这样的评论:   “纳什的诗风非常独特……或以巧妙的押韵结尾,或以荒诞的韵脚收行。很 多时候,他甚至创造一个词来满足押韵的要求。……说他的诗是幽默的,不仅因 为他的诗能使人发笑,还因为这些诗能让人体会到人生经验的真谛。他相信,他 的文字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的,而是应被放在一个孩子和成年人世界之间的灰色 地域。”   回头再看《蛋挞龙的故事》,作者把故事中的龙叫做“a realio, trulio, little pet dragon”,而realio和trulio无疑是作者根据really和truly自创的; 故事中提到,海盗“climbing in the winda”,这里的winda应是根据window自 创的,目前是与上一行的Belinda押韵。   既然奥格登·纳西能够为了“满足押韵的要求”而“创造一个词”,受到他 影响的伦纳德·利普顿为什么就不能创造出Honalee这个地名(甚至Jackie Paper这个人名)呢?   总之,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我会这样说:神龙帕夫不是瘾君子, 而是彼得·潘。   五   我对于《神龙帕夫》的歌词恐怕也有过分阐释之处,但限于资料和学识,目 前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了。不管怎样,这首歌对于西方社会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据英文版维基百科,在越战期间,人们把美国的AC-47炮艇机(AC-47 Spooky gunship)叫做“神龙帕夫”,就是由于这首歌的缘故。1978年,这首歌 被改编为动画片,后来又拍了两部续集。1983年,这首歌被改编为童话剧。2007 年,这首歌被改编为绘本,在最后一页的画面上,神龙帕夫后来又认识了一个小 女孩,把小女孩介绍给帕夫的就是已经长大的Jackie Paper——我喜欢这个彼得 ·潘式的结局。   这篇文字即将收尾之际,忽然想起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名诗《咏永生之暗示》 (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1802~1804)。华兹华斯在该诗中认为, 人类“从上帝身边而来”,在诞生时“没有彻底遗忘过去”,仍然离天堂不远, 长大时却被“牢笼的阴影围拢”。   我想,成长是令人遗憾的,但我们可以在成长过程中寻找永生的童贞(或者 说上帝);即使我们找不到,至少也能寻回一些模糊的印象,就像《咏永生之暗 示》中说的那样:   “我们的诞生仅仅是沉睡和遗忘,   与我们同来的灵魂——生命之星,   曾经留在别的地方,   此时却自远处降临,   没有彻底遗忘过去,   没有完全赤身露体,   而是身披彩云,从上帝身边而来,   我们的家就在那里。”   16:46 2013-8-6 肖毛   附录:   The Tale Of Custard The Dragon(1936)   蛋挞龙的故事   Ogden Nash   Belinda lived in a little white house,   With a little black kitten and a little gray mouse,   And a little yellow dog and a little red wagon,   And a realio, trulio, little pet dragon.   Now the name of the little black kitten was Ink,   And the little gray mouse, she called her Blink,   And the little yellow dog was sharp as Mustard,   But the dragon was a coward, and she called him Custard.   Custard the dragon had big sharp teeth,   And spikes on top of him and scales underneath,   Mouth like a fireplace, chimney for a nose,   And realio, trulio, daggers on his toes.   Belinda was as brave as a barrel full of bears,   And Ink and Blink chased lions down the stairs,   Mustard was as brave as a tiger in a rage,   But Custard cried for a nice safe cage.   Belinda tickled him, she tickled him unmerciful,   Ink, Blink and Mustard, they rudely called him Percival,   They all sat laughing in the little red wagon   At the realio, trulio, cowardly dragon.   Belinda giggled till she shook the house,   And Blink said Week!, which is giggling for a mouse,   Ink and Mustard rudely asked his age,   When Custard cried for a nice safe cage.   Suddenly, suddenly they heard a nasty sound,   And Mustard growled, and they all looked around.   Meowch! cried Ink, and Ooh! cried Belinda,   For there was a pirate, climbing in the winda.   Pistol in his left hand, pistol in his right,   And he held in his teeth a cutlass bright,   His beard was black, one leg was wood;   It was clear that the pirate meant no good.   Belinda paled, and she cried, Help! Help!   But Mustard fled with a terrified yelp,   Ink trickled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household,   And little mouse Blink strategically mouseholed.   But up jumped Custard, snorting like an engine,   Clashed his tail like irons in a dungeon,   With a clatter and a clank and a jangling squirm   He went at the pirate like a robin at a worm.   The pirate gaped at Belinda's dragon,   And gulped some grog from his pocket flagon,   He fired two bullets but they didn't hit,   And Custard gobbled him, every bit.   Belinda embraced him, Mustard licked him,   No one mourned for his pirate victim   Ink and Blink in glee did gyrate   Around the dragon that ate the pyrate.   Belinda still lives in her little white house,   With her little black kitten and her little gray mouse,   And her little yellow dog and her little red wagon,   And her realio, trulio, little pet dragon.   Belinda is as brave as a barrel full of bears,   And Ink and Blink chase lions down the stairs,   Mustard is as brave as a tiger in a rage,   But Custard keeps crying for a nice safe cage. ◆           从苏轼与罗丹说开去               ·徐咏春·   苏轼(1037-1101),中国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罗丹(1840- 1917),近代法国雕塑家。从生活的时代说,苏轼生于11世纪,罗丹则生活在19 世纪到20世纪初;从生活的地域说,苏轼是东方的中国人,罗丹则是西方的法国 人,两者相距遥远。两个人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可说是没有什么交集。但是 苏轼的一篇短文与罗丹的一段名言,其所包含的思想却惊人地相似,甚至相同。   罗丹那段名言是: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艺术论》P62,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5月版)。   这段话包含两点:一、美是到处存在的;二、缺少的是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即缺少能够发现美的人。   罗丹既然说的是眼睛,当然指的是视觉所见的形式美,而不是听觉所闻的音 乐美。罗丹没有指出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人能够发现美。   苏轼的短文,全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的这篇小品文字《记承天寺夜游》,全文83字,载《东坡志林》卷一。   我们取其最后的文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与罗丹两人的文字,其语言形式和表述方式绝无相同或相似之处,罗丹 用逻辑的语言,苏轼则使用形象的语言,但苏轼却表述了与罗丹几乎同样的思想, 只是苏轼的表述比罗丹更多了一些思想内涵。   我们比较一下。   首先应该说明,罗丹主要指生活中的美,特别是人体美,当然也包括自然美, 而苏轼所指则是江山风月等自然美景。这也是两者的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 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其次,苏轼所谓的“月”不是指作为天体的月球,“竹 柏”也不是指作为生物物种的“竹”和“柏”,它们都不是纯自然现象,而是作 为是审美对象的月和竹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的意思是说,象月和竹柏这样的美的事物, 美的对象是处处存在的,是时时存在的。言外之意是说,象月与竹柏这样的自然 美景,只要你具有一片审美情怀,时时、处处都可以找到。这不就是罗丹的“美 是到处都有的”的形象说法吗?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不就是“缺少能够 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发现美的人”的形象表述吗?   因此,11世纪的中国文学家苏轼用形象的语言与19世纪的欧洲雕塑家罗丹用 逻辑语言表述了几乎相同的思想。不仅如此,苏轼所表述的思想甚至比罗丹还要 丰富,因为,罗丹没有说明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睛,而苏轼则告诉我 们,不是任何人的眼睛都可以发现美的,只有“闲人”的眼睛才能发现象月与竹 柏这样的美。什么是“闲人”?闲人“就是审美的人,就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待生 活的人,就是诗意地面对生活的人,就是有一副审美情怀的人。”(见拙作《闲 人解》,《新语丝》月刊,2011年11月号)有了这样的“闲人”,才能发现那无 处不在的作为审美对象的月与竹柏。   苏轼的另一段话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思想: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这里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也不是作为物理现象的风与月,不是 纯自然现象,而是审美对象。“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与“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了罗丹之“美是到处存在的”同样的思想。而这里的“吾与 子”则是具有一副发现美的眼睛之人,即“闲人”,亦即具有一副审美情怀之人。 “共适”则是“闲人”对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审美享受,是“闲 人”发现了美并且享受美。   不仅如此,苏轼这里的“论述”还有其更丰富的内容:“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里的“声”与“色”当然不只 是自然界之物理的声与色,还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声与色。这“声与色”是“江上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所发出的美的信息。这里的“耳”与“目”也不仅仅只 是作为动物器官的耳与目,还是具有人性的,能够欣赏美,能够感受自然界所发 出的美的信息的耳与目。这样的耳与目的感觉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马 克思语)。如果没有这样的耳与目,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所发出的 美的信息就白白地被“浪费”了。就是说,那“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到处存在 的“造物者之无尽藏”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以及月与竹柏等等就成 为无意义的了。   这种美的普遍存在的思想不止属于苏轼和罗丹,17世纪中国学者、清朝初年 的诗歌理论家叶燮用十分清晰的语言阐述了与苏轼和罗丹同样的思想,叶燮这样 说:   “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   “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这不就是罗丹所谓“美是到处都有的” 的中国古代汉语的表达吗?“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这不就是用中国古代汉语 所表述的需要一副发现美的眼睛吗?叶燮认为只有遇到了具有“神明才慧”之人, 那“盈天地间”的“物之美者”才呈现自己的美,换句话说,“物之美者”只在 具有“神明才慧”之人面前才呈现自己的美,这同苏轼的思想一样,不过苏轼认 为只有“闲人”,叶燮认为只有具有“神明才慧”之人才能发现美。其实他们说 的一个意思,都认为只有具有审美情怀之人才能发现美。   可见,11世纪的宋代文学家苏轼,17世纪清初诗歌理论家叶燮,与20世纪的 欧洲艺术家罗丹用不同的语言表述了大致相同的思想。   “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 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这里说的虽然是作曲家创 作的音乐作品,不是自然美景,但是其道理对于自然美景依然适用:对于没有审 美情怀的人,那作为审美对象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是“毫无意义” 的,自然美景对于没有审美情怀的人“不是对象”。   这让我们想起了南北朝时梁代文学家袁山松《宜都记》中的一段话: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常闻峡中水疾,书记 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 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长江三峡,特别是三峡中巫峡的山水美景。尽管长江三峡 的山水很美,但是,在袁山松以前,即在公元4世纪以前,到过三峡的人,因为 “临惧相戒”,恐惧压抑了他们美感的产生,所以他们“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他们没有能够成为三峡山水的“知己”,三峡山水也就没有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 到了公元4世纪,袁山松“来实跻此境”,三峡的山水才有了“知己”:“山水 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可以说,袁山松就是苏轼所云具有审美情怀的 “闲人”,就是叶燮所云具有“神明才慧”之人,他们就是那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反过来说,如果三峡的山水之美没有引起人们的欣赏,那是三峡山水之美的“不 幸”,因为它的美没有引起任何反应,那美是“毫无意义”的。   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唐代诗人、散文家独孤及的一段话: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 矣。”(独孤及《毗陵集·马退山茅亭记》)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但是其中却包含了极深刻的美学思想。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是一个极重要的美学命题。   山水,作为纯自然之物,无所谓美或不美,只有作为审美对象,才谈得到美 或不美;而只有在面对“闲人”,具有“神明才慧”之人,即具有审美情怀之人, 山水才能作为审美对象,也才是审美对象。就是说,只有在审美主体面前,山水 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如果没有人欣赏,山水只是纯自然之物,用朱光潜的话说只 是“生糙的自然”,而不是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美景。山水之美并不自然就是美 的,只是在面对具有审美情怀之人的时候,它的美才彰显出来。   “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宋代的欧阳修也表 达了类似的思想。不过,欧阳修的表述不如独孤及的表述更显豁而通达,而且 “发明权”也应该归于独孤及。   这个道理,或者可以用存在主义的语言表述:人是自然美景彰显自己的手段。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王羲之是兰亭“清湍 修竹”之美彰显自己的手段;那“闲人”苏轼和张怀民是“积水空明”的如“藻 荇交横”的“竹柏影”之美彰显自己的手段;那“吾与子”(苏轼与“客”)则 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彰显自己的手段……等等。   因此,长江三峡,如果没有遇到袁山松,也会“芜没于空山”,也只能“自 在”着,袁山松则是长江三峡之美彰显自己的手段。只是在袁山松以后,三峡的 “知己” 便多得不可胜数了。   兰亭之“清湍修竹”如果不遭右军(王羲之),只是自然之物,只是“生糙 的自然”,它是自在的,它的美只是潜在着。当其遇到王羲之之后,其潜在的美 便彰显出来,它就从一个纯粹的自然之物焕然而成为审美对象。   发现永州山水之美的柳宗元,是永州之西山、之钴鉧潭、之小丘、之小石潭、 之袁家渴、之石渠、石涧、之小石城山(见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知己”, 永州山水,如果“不遭”柳宗元,则只是“自在”着,“芜没于空山矣”,无所 谓美与不美。柳宗元则成为永州之西山、之钴鉧潭、之小丘、之小石潭、之袁家 渴、之石渠、石涧、之小石城山的美彰显自己的手段。   “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 状态之中。”(萨特《为什么写作》,《萨特文论选》P2-3)   萨特的论述与独孤及所云“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 矣”,何其相似。萨特是现代法国存在主义者,独孤及是古代中国的诗人及散文 家,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美与审美主体的关系的理解却惊人地相似,甚至惊人地相 同。只是他们使用了不同的语言。正如11世纪的苏轼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了与19世 纪的罗丹同样的思想,公元8世纪的唐代诗人独孤及也同样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了 与20世纪的萨特同样的思想。   在“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论述中,独孤及所讲的“人”不是任何人,即 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成为自然美景的“知己”的。比如,只看到金钱的商人就不 能成为自然美景的“知己”。因为,“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 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贩卖 矿物的商人”眼中,看到的只是利润、金钱,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因 此,独孤及这里所讲的“人”是苏轼所谓的“闲人”,叶燮所谓具有“神明才慧” 之人,即具有审美情怀的人。如果自然美景面对的是那些只看到金钱的“贩卖矿 物的商人”,或者是那些“吆五喝六的市井闲徒之流”,是那些“附庸风雅的达 官贵人之辈”,山水美景是不能彰显自己的。或者我们可以用拟人的语言说,山 水美景是不会在他们面前呈现自己的美的。人性是美的,美是人的属性,那些 “贩卖矿物的商人”,那些“市井闲徒之流,附庸风雅之辈”,不是丧失了人性, 就是扭曲了人性,他们不配作山水美景的“知己”。   我们再来看看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段文字:   “……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 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的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 审美的意识而美。”(黑格尔《美学》第1卷,P160)   江山美景,即黑格尔所谓“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不是“为它本身”而美, 而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独孤及的“美不自美”;江山美景并不是为了 显现美而有意创造的,自然没有意识;江山美景只是“为其他的对象而美”,即 “为我们”而美。就是说,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只是在面对“闲人”,面对具有 “神明才慧”之人,即面对具有审美情怀的审美主体才呈现自己的美的特质。这 恰如辛弃疾《贺新郎》所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 略相似。”   但是黑格尔所谓“有生命的自然事物”却是他的“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给江山美景这样纯粹的自然事物找到了一个精神的母体,那也就不是“自然” 的事物,而成为被某种类似上帝的精神创造的事物了。   不过,我们看到了公元8世纪的独孤及用形象的语言精练地表述了19世纪德 国哲学家黑格尔用晦涩的语言表述的几乎同样的思想。   黑格尔说,“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为我们”而美,也就是为人而美。但是, 黑格尔不知道,这里的“我们”,不能是一切人,自然美景不能是为一切人而美, 只能是为具有审美情怀的人而美。或者说,只有具有审美情怀的人才能从自然山 水中“看出”美来,只有具有人性的人才能从自然山水中“看出”美来。美是人 的属性。丧失了人性的人,如前述之“贩卖矿物的商人”,“市井闲徒之流,附 庸风雅之辈”,在自然美景面前他们只是“盲人”,在美面前他们也只是“盲 人”。   总之,独孤及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审美对象, 或曰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相互对待的,它们须臾不能失掉对方,一旦对方消失, 自己这一方便也立即消失。   审美对象,或曰审美客体在这里就是苏轼所谓月与竹柏,就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就是袁山松之三峡的“山水”,就是独孤及之兰亭的“清湍修 竹”,就是萨特所谓的“风景”,是黑格尔所谓的“有生命的自然事物”;审美 主体,在这里就是苏轼的“闲人”,就是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 “吾与子”,就是袁山松所谓山水的“知己”,就是叶燮所谓具有“神明才慧” 之人,就是萨特与黑格尔所谓的“我们”。总之,就是拥有一副审美情怀之人, 就是人性之人。   没有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便失去了审美的对象,苏轼与张怀民就不会“相与 步于中庭”,更不可能欣赏那如“水中藻荇”之“竹柏影”;失去了“江上清风 与山间明月”的闲人“吾与子” 便不能“共适”;袁山松也便不能成为长江三 峡之美的“知己”;独孤及的“人”与萨特及黑格尔的“我们” 便也会失去踪 影。即使是叶燮所谓具有“神明才慧”之人,如果没有审美对象,他的“神明才 慧”也就不能表现出来了。这个道理就像没有食物便不能吃饭一样简单。   反之,失去了审美主体,那月与竹柏,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那长江三峡的“山水”,兰亭之“清湍修竹”,萨特的“风景”,黑格尔的“有 生命的自然事物”,等等只是纯自然的物理现象,只是“生糙的自然”,而不是 审美对象,且“毫无意义”,因为它们失去了“见证者”,如独孤及所说“芜没 于空山矣”,如萨特所说“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   没有人去欣赏,自然美便毫无意义,自然美便亘古“芜没于”宇宙中,“停 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从主体与客体的这种审美关系 上去理解“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不是有道理的吗?   当然,这里的“夜”不是真的夜,而是“如夜”。 【网萃】∽∽∽∽∽∽∽∽∽∽∽∽∽∽∽∽∽∽∽∽∽∽∽∽∽∽∽∽∽∽∽ ◆   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系列(五篇,未完)               ·丁不二方舟·   一、“言必称希腊”的来历   希腊在我的脑海里是一个内容丰富、充满魅力的国家。   对于世界,中国人了解最多的是那些强国,比如美国、俄罗斯、英法德日。 因为综合实力强,文化影响力大,在世界范围内做的事情多,同时和中国总有故 事发生,因此新闻就多。别的国家在信息中总是配角,除非发生大事,才被关注 一下。小国很难保持高曝光率,事过之后甘于平淡,继续当配角。   除了强国,就是热点地区,比如以巴、两伊、阿富汗。因为经常打枪放炮, 暴力血腥,比较吸引眼球,所以老有新闻。不过多年看下来,也有些迟钝,感觉 新闻性越来越差,真是对不起那些舍生忘死的记者们。   另外就是邻居的信息多一些,比如朝鲜半岛、印度、越南等等,重要性差一 些,但是也不能忽视。因为有国境线,而且有些还没划清楚,不时会有小问题。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在国际上没有什么远房亲戚,基本上是独苗一根,所 以与邻为善就显得很重要。   除非专门找资料阅读了解,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信息都支离破碎,有的简单到 只听说过一种动物、一座城市、某种习俗或某种矿产,有的干脆除了国名,什么 也不知道。更有甚者,连国名也不知道,要不是开奥运会有个入场仪式,有些国 家和地区好像并不属于地球,似乎是专门为了参加盛会,更改球籍,临时从外太 空赶来的。当然这只能说明知识有限,那些默默无闻的国家并不会因为我的无知 而受到影响。   希腊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国家。他离中国很遥远,但是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 觉,非常有立体感,而且丰满。我已经想不起自己知道的有关希腊的第一个信息 是什么了,觉得有可能是《伊索寓言》中的某个故事,例如《狐狸和乌鸦》、 《农夫和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等,不过当初并没有和希腊联系 上。     后来知道了希腊神话、希腊雕塑、希腊科学家,觉得这个国家了不起,跟自 己的祖国一样伟大。后来又知道了在所有这些希腊的知识中都要加一个“古”字, 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跟现在没有直接关系。一看地图,又发现 这个国家这么小,便有些瞧不起了。小孩子的思维,有些好斗,总觉得谁大谁厉 害。从地图上看苏联,面积超大,就觉得有些忌惮;看美国,面积差不多,就觉 得可以较量一下。“苏修、美帝”都是很厉害的敌人,像希腊这样的小国家,肯 定不是我们的对手。再后来知识丰富起来,还了解到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 一,希腊和土耳其有争端,希腊差一点也成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等等。最重要的 当然是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采集圣火,入场式排第一位,地位极高。直到 安排这次旅游,看了一些资料,常常感叹,自己现在真是满脑子的“言必称希腊” 了。   “言必称希腊”这句话在中国流传较广,因为它出自毛泽东的文章《改造我 们的学习》。我首次听说这句话是初中学“社会发展史”时,老师在课堂上随便 发挥带出来的,并未特意说明出处。前后文我已不记得,只是当时对希腊已经有 模糊概念,“言必称某某”的句式又很有气势,所以就记住了。我念高中时学过 这篇文章的节选,其中没包含这句话,倒是有一副对联印象较深:“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描写某类人,非常生动。后来 知道《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毛泽东原来是借这 个句式,创用了一句“言必称希腊”。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连续作报告和写文章批 判以王明为首的左倾错误,重点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中就有《改造我们的 学习》(1941.5)。细查一下,毛泽东在文中三处提到“希腊”。   第一处说“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 则对不住,忘记了”。这里明显是从理论知识背景方面指责王明们“言必称希腊”, 只知背诵马列词句而数典忘祖。   第二处是从革命斗争实践方面说的,“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 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直接批评的对象是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间 接批评的对象则是“共产国际”,指他们不谙中国国情。   第三处是说给延安干部听的:“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 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 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但是在毛泽东做报告的1941年5月,希腊已经被纳粹德国占领,实在是没有 什么好“言必称”的。这里的希腊,都是指古希腊。其实,王明们又何尝是“言 必称希腊”的,不过是言必称某些马列著作的词句、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示。倒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中常常涉及古希腊,因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在西方,而古 希腊是整个西方学术思想的源头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后来自以为正宗的马克 思主义学者却不懂古希腊的某些人,倒是有些数典忘祖的味道了。   以上所述,只是为了讲讲书名中“言必称希腊”的来历。随着发展,“言必 称希腊”已经可以意指“言必称西方”。不过近一百多年来,即使在各种外力的 冲击下,“言必称中国”还是部分国人死守的底线。喧嚣中,两种“言必称”早 就打起了擂台。近些年中国迅速崛起,世界风云变幻,两种“言必称”似乎全方 位展开交锋,又成为全球的新现象。   如果将“言必称希腊”剥去各种是非曲直,回归历史常识,可能更有助于了 解“言必称希腊”的来龙去脉,同理对待“言必称中国”也是如此。“不单是懂 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毛泽东的话言犹在耳,提醒着后来人。今天还 可以把这句话反过来再说一遍:“不单是懂得中国就行了,还要懂得希腊。”两 句话各自表述的侧重点不同,来个“合二为一”或“兼容并包”如何?   古人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难事,现代人受惠于科学技术,只要有兴 趣,寻常百姓也是可以“读万卷”(古代的一卷书抵不上如今的一篇长文章)和 “行万里”的。此次有幸去希腊旅游一趟,在亲身感受希腊和古希腊的过程中, 自然会不时联想到现在和过去的中国,头脑中展开了一幅以希腊和中国为东西双 轴的历史画卷。寻踪世界文明的轨迹,令我感触颇多,也不禁在冲动之下,集思 成文。全书以历史年代做主轴,借助旅游景观、时政新闻、读书心得做衔接。有 兴趣的朋友,我们相约同行。   二、四大文明古国是怎么论的?   北京直飞雅典的航班很少,假期不好安排,于是订了从意大利罗马转机再飞 雅典的机票。在罗马旅游之后,我搭上希腊奥林匹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告别亚平 宁半岛,向雅典飞去。航程一千公里左右,飞行一个半小时。临近雅典时,从飞 机上望去,下面多为山地和丘陵,也有一块块整齐的农田,海水湛蓝,城市中的 房屋星罗棋布,看不出有特别之处。但是一想到这里是雅典,代表着古希腊文明, 不由得内心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巨大,评价多为溢美之辞,少有指摘之语。相对于其 他古代文明的许多争论和评价差异,古希腊文明更像是一个“德智体美劳”都表 现不错的“五好少年”,受到大部分地球人的高度赞扬。可是对于这样一个灿烂 的文明,我却知道很晚。因为我从小受的教育是“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埃及、 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很遗憾,没有希腊。   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大”,比如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菜 系,甚至文学中有四大名捕、四大恶人等等。四大文明古国在我少年时的脑海里 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四大武功高手一样,越老内力越深厚,功夫也就越高。自己的 祖国能位列其中,自然是很光荣的事情。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概念产生了问 题。我逐渐发现中国与其他三国相比,在年代上有些差距,而跟古希腊更接近。 为什么不说“五大文明古国”呢?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如果言之凿凿也无所谓,可是此说却有些含糊不清、欲 说还休。“书上说”、“一般说”之类的提法游走于官方和民间,具体的来龙去 脉不太清晰。其实此说最早出自西方,因为以天朝自居的中国不可能对历史形成 这样的认识。在19世纪,欧洲历史学者把古希腊文明单列,而将两河、尼罗河、 黄河、恒河四个都诞生于河流旁的古文明地区归为一类(当时印度河文明尚未被 发现),合称four major early civilizations,直译为“四个主要早期文明”, 简称“四大文明”。后来此说传入国内,由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1873-1929) 最先用中文提到“古文明祖国有四”,即四大文明古国。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于1900年1月30日午夜写长诗一首,名 为《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梁启超提出人类文明经历三个时代:第一是“河流文 明时代”,第二是“内海文明时代”,第三是为“大洋文明时代”。通读全诗, 可以发现这是一首抒情诗,用词并不严谨,而且由于作者的知识局限,可以说错 误不少。   关于四大文明古国诗中是这样写的:“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 厥名河流时代第一纪,始脱行国成建邦。(作者自注: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 汉之安息,今从之。)(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 是也。)”   文中侯官严氏是翻译家严复。读完这几句可以知道所谓“四大”的中文来历, 其中小亚细亚用安息代替,明显是为了词语能入诗。但“汉之安息”是西亚古 国帕提亚,地域主要是现在的伊朗,年代较晚。小亚细亚是安纳托利亚半岛,是 现在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也有早期文明,而与古巴比伦有地理间隔,后者在两河 流域。梁启超将地中海文明(古希腊)归入第二纪,同类型还有波罗的海、阿拉 伯海和黄海、渤海。第三纪先是大西洋,二十世纪则该到太平洋了。   梁启超的分析如果泛泛而论不能说全无道理,尤其是最后关于太平洋世纪的 畅想还很有前瞻性,比现在的提法早了一百年。但是也有很多内容不准确。比如 中国的渤海、黄海地区直到清末也并未形成“内海文明”,只不过是“河流文明” 的外延,所以综合分析梁启超的概括值得商榷。梁启超作为学者,看到国家积贫 积弱,受到列强凌辱,希望能尽快改革,变法图强,写诗抒情壮志,激励国人, 令人感动。更有甚者,学者冯友兰在1946年《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中写道:盖并 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 作为纪念抗战胜利的文章,置于当时环境之下,今日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但是如果仔细品味,冷静分析,总觉得结论有点不伦不类。   世上好话谁都爱听,“四大文明古国”名号响当当,还力压西方一头。国家 孱弱之际,类似的观点很多,也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不过此说虽然广为流传, 出处却少被提及,个中缘由颇为隐讳。除了在学术上的不严谨之外,诗中用“支 那”一词来代指中国,可能是大家不愿引用的主要原因。   支那一词为梵语,指中国,被音译的日本汉字借词使用,当初没有贬义。中 国古代讲到国家概念时多用国号,如汉唐宋明,并无涵盖所有朝代的广泛使用的 特定词汇。19世纪中叶以后,慢慢用“中国”一词专指国家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可是同时,由于日本近代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所以“支那”一词也广泛使用,否 则绝不会出现在梁启超的诗中。另举一例,1929年9月27日,上海《申报》登出 毛泽东病故的消息,民国元老柳亚子写了一首诗:“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 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柳亚子还在诗末注明:“两列宁, 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柳亚子是爱国诗人,也以“支那”一词入诗,可见 当时这种用法流传甚广。但是此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关系交恶升级, 待到抗日战争,两国视同水火。此时中华民国立国多年,已惯用“中国”一词, 但日本依然用“支那”称呼中国,就明显带有贬义,后来变成侮辱的称谓。直到 现在,支那一词依然敏感,日本官方已经不用。两国民间吵架时,一边“中国” 立刻变成“支那”,另一边则以“小日本”、“倭寇”等词语对应,并不吃亏。   国家的概念古今不同,不能用现在的理解来硬套。因此有观点认为应该用古 文明地区来表述人类早期文明,而慎用“国家”一词。事实上除了古埃及之外, 其他古文明早期都很难被称为单一“国家”,巴比伦就根本无法涵盖两河文明 [1]。印度和中国因为后来延续时间长,各种表述中容易对早期历史强行使用国 家的称谓,已成习惯,不好改变。不过应该认识到,这只是后来习惯的一种反向 延伸。在国内,四大文明与四大文明古国经常混用,其实前者的地区概念更强, 与后者的国家概念有明显区别。而从梁启超起,就用现代的国家概念来理解古文 明,这与史实严重不符。   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以出现文字为标志,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地有六处, 分别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印度河流域(印章文 字)、爱琴海周边(线形文字)、黄河流域(甲骨文)、恒河流域(古梵文)。 除印章文字外,其它文字大部分现在已能辨识。其中印度河文明与古印度恒河文 明由于中文表述接近,地域有重叠,极易发生混淆。其实这是两种古文明,因为 时代差异,又找不到可靠的联系证据(他们之间的关联度只能推测),所以考古 学上是独立成章。不过在讲述整个印度历史时,由于地理关系,这两个文明又前 后出现,所以广义的古印度文明也可以包括印度河文明。   六大古文明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此后的故事,主要从这里展开。     注:   [1]“两河文明”是一种习惯说法,也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实际上 这一古文明地区除了两河流域,还包括约旦河流域,西方统称为“新月沃地”。 本书中沿用“两河文明”一词,但所指涵盖新月沃地。   三、上下五千年是怎么算的?   近几年中华大地掀起一股祭祀热潮,多位传说中的人物强势登场,黄帝、炎 帝、女娲、大禹等等。各地建大雕像和大广场,搞大活动,名曰“增强民族认同 感”。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本无可厚非,如果劳民伤财、事关腐败则得不偿失。 祭祀活动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是借此宣扬大汉族主义,却非常危险。几年下 来,干巴巴的祭祀活动应者寥寥,功效远不如几场天灾。举办者还经常发出一个 强烈暗示,如果不参与祭祀或者轻视,炎黄子孙的光环就要被摘掉,要是反对, 更是数典忘祖。挟人文始祖号令天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定不能毁在我辈手 中,只惊得一批草民无所适从。   小时候读过一套书叫《上下五千年》,第一本开篇是这样写的:我们伟大祖 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五 千年的历史,所以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这一“传统说法”和“通常叫做”不会早于20世纪初,因为古人不会有此意 识和兴趣,时间跨度也不够。“五千年”之说最早出自哪里不好确定,最为有名 者相传是孙中山于1912年初写的《黄帝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篇祭文是否真为孙中山撰写 有疑问,因为《孙中山全集》中不收此文,而同期孙中山倒是写过祭明太祖朱元 璋文。但是“五千年”之说借《黄帝赞》传播甚广,如今陕西黄帝陵立有该祭文 的孙中山集字石刻。祭文充满豪情壮志,不过以现在眼光看,内容并不客观。尤 其最后一句“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基本属于极端民族主义用语,不应得到认 同。可是回到当时情况,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清末民初,革命党人为实现推翻 满清的目标,在准备军事斗争的同时,在文化领域也掀起一股崇拜黄帝的热潮。     祭祀黄帝的活动古已有之,不过规格与受重视程度并不高。从陕西黄陵县黄 帝陵的历史遗存稀少,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与某些名山封禅和祭孔活动无法相 比,文人士大夫的诗文中也少有提及。另外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把祭祀黄帝的活 动抬得太高,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也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在清朝末年,随着政 治上反清、思想上疑孔,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的经学犹如自由落体,其 宣言的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在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借古立新是常用的手 段,于是黄帝被隆重推到前台,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鲁迅在1903年的诗作《 自题小像》中有“我以我血荐轩辕”句,是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心态的真实写照, 而五千年之说就是在这一时期因为讨论纪年问题而带出的一个副产品。   辛亥革命之后,清帝退位,建立民国,采用民国纪年,直到现在中国台湾地 区依然沿用,但也兼用西历。大陆地区在1949年之后只采用西历,也就是通常所 说的公历或阳历。现在纪年问题看似非常普通,可是古代采取何种纪年却为头等 大事,关乎正统与叛逆,是一种文化武器,用错了就是谋逆大罪。要推翻满清, 就要确定新的纪年。既反对代表君权的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 的孔子纪年,于是革命党人提出黄帝纪年。   黄帝纪年的具体年份确定当时有多种,最大误差达200多年。后经宋教仁主 张,采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实际是政论月刊)的一种推断,统一黄帝 纪年为公历年+2698年。考证方法如下:据宋代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尧元年 为甲辰年,经考证相当于公元前2357年。再根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尧以 上共有五帝,其中黄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颛顼高阳氏78年,帝喾高 辛氏70年,帝挚9年,共计341年,因此黄帝即位之年应为公元前2698年。   从考古角度看,此中荒诞之处不必讨论。当时的革命者毕竟不是考古学家, 对社会有更新的认识,对古史未必有更多的知识,反对满清,也要多借用神话传 说和术士之言。为了行文简单明了,宣扬大汉族主义,又采取四舍五入之法,创 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之说。其实黄帝并非中国历史传说的起点,之上还有 神农、伏羲等等。不过黄帝时代的传说,包括发明指南车、仓颉造字,已经符合 当时世界所公认的一些文明标准,所以才选取黄帝。如果标准有变,革命者还能 继续上推,搞个盘古纪年也不奇怪。   由于辛亥革命胜利,黄帝纪年短时内占据上风。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相 继独立,一些新成立的军政府纷纷使用黄帝纪年,以表示拥护共和,甚至有的地 方还在作废的清朝纸币上加盖黄帝纪年以便继续流通。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时,宣布将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 旦,并同时废止黄帝纪年。黄帝纪年因太过麻烦,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迅速退出 历史舞台。但是五千年之说已被广泛认可,流传至今。   即使是按照革命党人的计算,也要到2302年才够五千之数。不过在政治上四 舍五入并不过分,有时候把一说成十,甚至是一百也是允许的。当时中国的史前 考古并没有全面展开,不可能提供早期文明的有力证据。由此可见,五千年之说 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此后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才逐渐支撑起关于中国文明 起源的讨论。但是因为先有一个出于政治需要的结论,后有证据,结果越讨论越 乱。有人主张五千年太短,有人主张五千年过长。公理婆理一番激烈交锋,那么 到底哪种说法更有根据呢?   在考古学中,对于早期历史,与文明相对应的是文化。这组文明和文化的定 义相对严格,专业性较强,与今天常说的文明和文化的概念有一些差别。文化指 尚未发明文字,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有别于旧石器时 代。通常认为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特征: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不同于旧石器 时代的打制石器;发明陶器;出现农耕(包括畜牧)。文明指发明文字以后的时 期,初始称为农业文明,之后还有工业文明。另外划分的标准还有城市和青铜器 等,但一般公认以文字出现为标准。文字的前身是符号,只考察个例,二者的差 异不大。文字对数量有要求,组合在一起能够表意,是社会成熟的标志。中国大 地上的很多历史遗存如仰韶、红山、良渚等,有非常精美的陶器和玉器,尽管他 们距今都在五千年以上,但是只能称为“文化”,而不称为“文明”。   中国最早的文字现在只能断代到商朝,算是进入严格意义上的文明史。其实 只要采用和世界其他地区同样的标准,哪怕是只算到商朝,也就是说中国文明史 距今只有约3600年,也不必大惊小怪,甚至觉得低人一等。距今七千年的黄河 仰韶文化,六千年的北方红山文化,五千多年的南方良渚文化,都很灿烂辉煌, 与之后的文明史连成一体,所有这些祖先留下的丰富遗存足以让后代永远自豪。 而且历史中文化与文明的划分只是一种人为标准,是以考古学为依据、学界公认 的标准,不应掺杂政治需要和民族情感,否则所有的比较将失去意义。就像采用 公历纪年,而不必改回黄帝纪年一样。“上下五千年”已经成为流行说法,指文 化史太短,指文明史偏长,两边不靠。要改也不容易,注意使用的场合就是了。   对于中国上古史的认识,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观点精辟独到,核心是“层累地 造成中国古史”观,简单摘录如下。   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有三个 意思:第一,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 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 盘古等。第二,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 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 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 一件事的真确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不能 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夏 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为了从古史中分出信史与非信史,顾颉刚还提出要打破四项非信史的基本观 念:   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   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即指把神话中的古神古人都“人化”)。   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顾颉刚的观点发表于1922年,受到学界重视。虽然部分不完善之处至今仍有 争论,但诸多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国史,也适用于世界史。人类文明史中因有丰富 的遗存与史料,胡编乱造的范围被逐渐缩小,信史与非信史逐渐分离,不过层累 地造史活动并未停止。大千世界,各派立场不同,层累的方法与内容出现分歧, 形成认识不同。由于考古挖掘不能提供历史全貌,造成传说和真相在情感的干扰 下,会发生互换。在扩展知识的同时,不免有越来越乱之惑。“五千年来,中国 如何如何”的句式,今天的国人耳熟能详。从最初的政治需要扩展至文化需要, 经过层累内容愈加丰富,可惜说起来豪情万丈,细究起来破绽百出。但是近百年 的考古研究至今难以动摇五千年之说,因为中国依然面临和百年前某些相似的困 境,而祭拜黄帝、认祖归宗至少能为海峡两岸关系和全球华人凝聚文化认同发挥 新时期的作用。   上世纪末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希求探寻中国的文明之源。尽管成果毁誉 参半,不过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因为至少将问题规范在了学术界之内。考古 学中,只有遵循统一的方法和标准,脚踏实地的研究,平和严谨的讨论,才能回 归理性,尽可能勾勒出历史的本来面貌,否则只会自寻烦恼。也许到底上下几千 年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最终令人着迷、甚至陶醉的是历史的真相,而非历史的幻 象。会发生互换。在扩展知识的同时,不免有越来越乱之惑。“五千年来,中国 如何如何”的句式,今天的国人耳熟能详。从最初的政治需要扩展至文化需要, 经过层累内容愈加丰富,可惜说起来豪情万丈,细究起来破绽百出。但是近百年 的考古研究至今难以动摇五千年之说,因为中国依然面临和百年前某些相似的困 境,而祭拜黄帝、认祖归宗至少能为海峡两岸关系和全球华人凝聚文化认同发挥 新时期的作用。   四、画地为牢的古文明   从北京飞罗马航程八千多公里,约11个小时,跨7个时区。我是第一次如此 长距离飞行,之前还特意拿出地图,用直尺标出路线,看看可能经过哪些主要城 市。结果乌鲁木齐、塔什干、第比利斯、伊斯坦布尔都在直线附近,与古丝绸之 路比较相合。我还感慨东汉使臣甘英出使古罗马,未能如愿,如今科技发达,半 日可到。谁知飞机起飞不久,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飞行路线在显示器 上标明是一条上凸的弧线,第一个大城市是乌兰巴托,顺次是伊尔库茨克、新西 伯利亚、叶卡捷琳堡、基辅。亚欧洲界穿越乌拉尔山脉,与我原先设想完全不同。 细一琢磨,才恍然大悟。地图是平面投影,为了照顾实际应用,有一些误差。 因为在北半球,所以北京和罗马间的飞行直线在平面图上反而成了上凸的弧线。 而我原先设想的直线实际是一条下凹的弧线,明显绕远了。古人的国际交往为什 么不走距离更近的直线呢?看看经过的城市,就明白了。因为纬度高,温度太低 ,没有早期文明。   罗马和北京并不是古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后来重要的继承者。罗马的纬度约 41度,北京约40度,非常相近。顺着这条纬度线向下,拉出一个平面,几个位于 古文明地区的城市接连出现,雅典(38度)、西安(34度)、巴格达(33度)、 开罗(30度)、德里(28度)。这些城市并不都是各自古文明的最早核心区,但 是可以视为坐标。几个古文明地区的东西范围呈扇形,差不多以北京和罗马为界 ,约八千多公里,南北则主要在北纬25-40度之间,约一千多公里。从地图可以 看出横向排列的特征明显,而且西密东疏。在这样一个区域内,相较于世界其他 地区,能够集中诞生人类早期文明,而且都集中在北半球,是与地理环境密切相 关的。   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北半球40%陆地,60%海洋, 南半球20%陆地,80%海洋。物种的生存受地表温度影响非常明显,相对而言, 高温有利于物种生存。大自然中纬度决定温度,造成绝大多数的物种首先在低纬 度地区孕育,而此后的生存空间要看各自的造化。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低纬度地 区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中纬度地区,更高级的哺乳动物具有优势,人就是其中 一员。纬度差别、海陆差别,都造成物种分布表现出南北差异。人是陆地生活的 中型哺乳动物,在北半球繁衍扩大的几率更高。   与非洲、美洲相比,欧亚大陆的东西长度非常明显,其中下部主要在北纬 25-40度之间,再加上北非,组成了一条超长的人类生存走廊。大约250万年前, 最早的人类出现在赤道附近的东非某地区,经过迁徙,更广阔的活动区域却在欧 亚大陆和北非。诞生之地与兴盛之地并不一致,表明二者所需的环境有差异。现 代人的直接祖先智人,大约15-20万年前也最早出现在东非某地,在1.2万年前最 后一次冰河期结束时,已经几乎到达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地区,但是大量繁衍还 是在欧亚大陆和北非。除了适宜的温度及降水面积广阔,与人类生存配套的动植 物也比其他大陆多,而且同样横向分布广泛,数量大,易识别。一年四季,变化 分明,既促进了人自身的进化,也促使人的觅食活动出现重大变化。人类选择经 常食用的植物(谷物和豆类)和动物(狗、羊、猪、牛、马等),尝试进行栽培 和驯化,一旦获得成功,可以在地理条件相近的区域快速传播,叠加效应非常明 显。生存能力的提高不仅造成人口数量增长,同时个体寿命延长,让人生四十古 来稀渐渐成为历史,而在此前,人能活到40岁就算高寿。同时伴随着地域的扩张, 为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基础。石器时代末期,公元前9000年左右,在新月 沃地(包括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约旦河流域)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定居点。随着 火的应用、农业栽培、动物驯养、陶器金属器制造、房屋建造等一系列技术成熟, 在语言的基础上终于诞生出文字,从此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这一切,在人 类早期,只属于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   古文明的出现时间不同,相互间的影响也不同。新月沃地凭借某些更为突出 的优势,约公元前3200年率先开启文明先河,最早是苏美尔文明,随后古巴比伦、 亚述、赫梯、新巴比伦等文明先后或同时登场,直至公元前539年,波斯的居鲁 士大帝占领巴比伦,终结了历经两千多年的两河文明。由于其后该地区划归波斯, 所以相比其他古文明,两河文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终点。两河文明不是通常用一 个词如“巴比伦文明”就能概括的,其历史之复杂,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因此在 研究上困难最大。除了研究古史的资料缺乏等普遍因素外,就是由于两河流域有 多种王朝先后或同时存在,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多元性。这是其他文明地区早期所 不具备的。   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文明几乎同时登场,开始于约公元前3100年,结束于公元 前332年亚历山大的东征。也有学者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将其下限定为公元前 30年屋大维击败政敌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古埃及可以分为早期王朝、 古王朝、中王朝、新王朝几大时期,中间有部分过渡时期,也可以算上希腊化 时代的托勒密王朝。古埃及留下的遗迹众多,建筑体量庞大,文物丰富精美,再 加上年代久远,因此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在视觉效果上可以排第一位。   印度河文明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完全由于考古发掘而为世人所知。1921年 发现哈拉帕,1922年发现摩亨佐达罗,后来还有一些地区陆续被发现,因为都处 于印度河流域,所以称为印度河文明,现在都在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文明主要 留有较大型的城市遗址和丰富的印章文字,兴盛于公元前2500至前1700年左右, 灭亡原因不详,与古印度文明的联系也不清楚。印度河文明分析不出对后世的影 响,更像是一个沉默的过客,来去匆匆,空悬于历史之中,只留下背影让后人揣 摩。   古印度文明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只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河流域的旁遮 普地区,与当地土人融合,后又向东扩展到恒河流域,逐渐发展壮大。雅利安人 创作吠陀文献,诞生吠陀文明(早期古印度文明也称吠陀文明),建立种姓制度, 将人分为四等,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最低等不入流的贱 民。经过列国时代及外敌入侵等复杂局面后,公元前321年(一说324年)孔雀王 朝建立,后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左右阿育王时期统一印度,结束了古印度的列国 时代。   古希腊和中国的古文明诞生时间与印度恒河的古文明时间相近,也各有特色。   五、古希腊文明另有其源   如果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来游览,希腊的第一站应该安排去克里特岛,欣赏 宫殿遗址和精美的壁画,追忆亦真亦幻的神话。宙斯变身公牛诱惑欧罗巴,生子 米诺斯当国王战胜雅典,迷宫中的恶牛吃掉童男童女,英俊的忒修斯在美丽的公 主帮助下宰牛后收获爱情,国王爱琴误以为儿子忒修斯已死,跳海自尽。从此那 一片海叫做“爱琴海”,而我曾经误以为叫“爱情海”。   可是去克里特岛有些麻烦,只能放弃。第一站从纳夫普里翁出发,经过梯林 斯,去了迈锡尼遗址。   遗址范围并不大,也就是一座小村庄的规模,除了那座闻名于世的狮子门, 其他地方看不出所以然。大小不同的石头按照规则堆码排放,看了介绍,才知道 这里是房屋,那里可能是宫殿。看了复原图,也觉不出到底有何伟大。这当然是 外行人的一般感受。看了博物馆的藏品,会好一些,但是依然没有震撼的感觉。 哪怕是后来在雅典的国家考古博物馆,看到相传可能是阿伽门农的金面罩,也只 是印证了书上的图片而已。   当日天空晴朗,烈日当头,参观过程中几乎无处躲藏。放眼四周,全是荒凉 的丘陵,只零星生长一些低矮的灌木和小树,这样的自然环境要想文明大发展实 在困难重重。我暗想自己发现了迈锡尼文明灭亡的秘密,估计是被太阳暴晒所致。 参观行将结束,我躲在一处围墙遗址背阴处乘凉,看见两名西方人,可能是母女 关系。女儿手捧一册希腊旅游手册,细声慢慢朗读。母亲带黑色墨镜,一手持盲 杖,一手抚摸墙壁,仰头仔细聆听。这是令人感动的一幕,我真想用相机拍下来, 可是觉得并不礼貌,另外也不想打扰这份阅读历史的宁静。而对于自己的感受, 可能要试着再重新思考了。   欧洲文明的源头一般是从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算起,大约前 1800年产生线形文字,在前1600年左右文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衰落,主要原因 可能是因为附近锡拉岛的一次火山爆发。迈锡尼承接克里特的火种,在希腊本土 开始孕育发展,主要存在于公元前1600-1100年间,其统治范围包括现在的整个 希腊南部地区,后被北方外族多利安人毁灭。至此古希腊进入黑暗时代,直至公 元前8世纪左右开始复兴,公元前5世纪达到鼎盛。   因为考古发掘成果的先后顺序,欧洲人了解自身早期文明要比了解古埃及和 两河文明晚。19、20世纪是世界考古史的黄金时代,而且肯定一去不复返了。通 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祖先的了解摒弃了荒诞的传说,虽然不 解之谜依然很多,但是已经基本改掉了异想天开和胡说八道的坏毛病。19纪初当 时的欧洲英法两强国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开展考古工作。或通过战争掠夺文物, 或通过收买当地官员取得发掘权,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一样。抛开道德层面的谴 责,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果一项项公布,在欧洲大陆掀起东方热。但是骄傲 的欧洲人随之发现,这些文明全是“劣等民族”祖先的产物,而且时间要比当时 已知的古希腊文明早,那么欧洲文明的源头在是否会更早,又在哪里呢?此时出 现了一位考古奇才。   德国人谢里曼(1822-1890)坚定认为荷马史诗所描述的故事有真实的历史 背景,所以在小亚细亚的西部开始挖掘工作,于1873年发现了他认定的特洛伊古 城,同时发现大批珠宝,并将其偷运出奥斯曼帝国。当地政府对此大为恼火,禁 止谢里曼继续工作。于是他转战希腊,并于1876年成功挖掘出迈锡尼文明,成果 震惊欧洲。由于迈锡尼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理解当时欧洲人所获得的自豪感。 故事还没有结束,1898年土耳其人被逐出克里特岛后,1900年英国人伊文思 (1851-1941)在该岛发掘,发现米诺斯文明,欧洲人又高兴了一次,因为文明 产生的时间又被提前了。   克里特和迈锡尼合称爱琴文明,与后来的古希腊文明相连,但是出现了另一 个问题。由于克里特和迈锡尼比两河和古埃及文明晚,地理上又接近,明显受到 其影响,因此其原发性受到一些质疑。比如迈锡尼具有代表性的狮子门和金面罩, 与两河和古埃及更有血缘关系,而与后来的古希腊文明似乎距离很远。这些都是 爱琴文明的复杂性所在,只能肯定由于地域相同,血缘相近,时间顺延,某些遗 传基因在起作用。因此和古希腊文明视为一体并不为过,也可以统称为古希腊文 明。但是从大范围看,古希腊文明和爱琴文明应该属于同地异类。比如克里特和 迈锡尼曾经发明和使用过线形文字,却与古希腊文字毫无关联。另外,尽管他们 的商业成就经常被后人称颂,不过从考古遗存及社会发展脉络来看,明显有夸大 的嫌疑,与后来古希腊强大的商业实力并不是同一路径。更为重要的是,古希腊 文明确实另有其源。   与其他古文明伴随大河诞生不同,古希腊地区是个例外。在其繁盛时期,城 邦较为密集的区域有三大块,由西向东分别为亚平宁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巴尔 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部。在这样一片地域中,没有一条大河,平原少、山地 多,有的只是绵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湛蓝的大海。早期古希腊人也是 靠采摘和渔猎维持生活,后来增添了农业,分别形成依靠山地、平原、沿海生产 生活的三种部落,迈锡尼文明就是部落混合的产物。但是由于缺乏较先进的农业, 随着人口增长,在内战和外族入侵后,衰落是必然结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古文明扎堆的地方,总有值得学习的内容。古希腊早 期受东方古埃及和两河文明的影响非常明显,称为“东方化”时期。但是由于自 然条件差异,渔民不可能向农民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 希腊人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学习、吸收、创新,开创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明发展道 路,他们最主要的老师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   腓尼基在中国名气不大,但是在西方却青史留名,因为资料显示,其对古希 腊文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爱琴文明。腓尼基人生活在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地中 海东岸,在新月沃地的西端,是两河文明的外延地区。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6世纪 同古埃及已有广泛的贸易,有传说称腓尼基的船队曾经绕行非洲一圈,尽管并不 可信,但是腓尼基人的其它故事也足以让人赞叹。他们掌握了当时最优秀的造船 术与航海术,精通商贸,制定规则,建立海外殖民地,发明制造玻璃技术。在两 河流域的众多古文明中,腓尼基文明别看小,却占有重要地位。   腓尼基人的文字尤其值得一提。由于社会发展,文字作为一项技术发明,可 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然后在长期逐步完善和演化。早期文字产生的直接动因 可能多是宗教、政治需求,所以内容多为祭祀、占卜、神祇、王室生活及与之相 关的活动记录,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最有代表性。楔形文字相对丰富, 有很多商业内容。腓尼基人唯利是图,不愿意受繁琐的束缚,在楔形文字的基 础上创造出简洁的音标文字,更加便于记录账目和从事商贸,后来被古希腊人吸 收改进,成为欧洲所有字母文字的原型。如果仅从商业角度看,腓尼基人的文字 在技术上更先进。   但是腓尼基人的生存地域太过狭小,产出很少,只能依赖商贸,而贸易额中 转口贸易比重大,因此长期受制于亚述、波斯等农业帝国,难以发展壮大,虽富 但不强,独立性很差,在亚洲的领土难有作为,反而是后来在非洲的殖民地迦太 基上演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不过最终都消失在罗马帝国的版图中。腓尼基人 的这些长处都是被后人发掘肯定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中,他们则通常被 描述为奸商和强盗。因为曾经长期是商业对手和政治敌人,最后的胜利者只能这 样书写历史。   古希腊人向腓尼基人主要学习航海和商贸。但是商贸要有可供交换的商品, 希腊地区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如果只重粮食作物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迈锡尼 就是前车之鉴,而且古埃及和两河地区也不需要。古希腊人因地制宜,终于开发 出油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通过深加工,榨成橄榄油,酿出葡萄酒,行销地中 海,换回所需的商品。从此古希腊打开了财富之门,在文明之路上大踏步前进, 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腓尼基人,拥有独立性。   其实所有的古文明在早期很难说是完全孤立的。后世由于牵扯太多的政治或 感情因素,造成认识混乱,在文明的血统论里挣扎,像比较宠物狗一样,来严格 判断谁更纯更聪明,实在没有必要。造成困惑的问题主要有两类,1、如何理解 在较大的同一地域,彼此关联性较弱的不同古文明出现更替。2、如何理解某地 域强势文明的异地传播及影响力的扩散。   不妨将目光上溯,据科学发现,现在的人类都是从东非某地的智人逐渐发展 而来,足迹逐渐遍布世界各地,期间出现过很多人种。约3.5万年前左右,黑种 人(尼格罗人种)、黄种人(蒙古人种)、白种人(高加索人种)相继出现,并 在新石器时代取得生存优势,成为今天人类的主流。地球上除南极洲之外,都有 早期人类活动。至于具体的行进路线和过程,科学家做出过种种推断和假设,从 非洲到亚欧比较简单,从亚洲到美洲和大洋洲复杂一些。人类的原始路线图,大 致与早期文明的诞生过程相同,并显示出彼此的关联。欧亚北非集中爆发,虽然 各自都可以独立成章,但是从地域远近关系看,又可以分成三部分。两河、古埃 及与古希腊文明有一定的关联,印度河和恒河文明有关联,中国古文明相对独立。 其中前两部分又有一定的关联,而中国还是独立。不过应该认识到这种划分的独 立性是相对的,而关联性是绝对的,只不过在文明早期表现不明显,亲疏有别, 也缺乏详实的资料。 ※※※※※※※※※※※※※※※※※※※※※※※※※※※※※※※※※※※ 本期编辑:笨狸 本期校对:方舟子 审 稿: 笨狸、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自如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6.dxiong.com     http://xys2.dropin.org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