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 ※          1994/10 (第九期)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等方 ※ ※ 面稿件,目前设四个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露集】(诗 ※ ※ 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小品)和【网萃】(中文网 ※ ※ 佳作选)。本刊每月十日出版,并不定期出版专题增刊。       ※ ※                                 ※ ※※※※※※※※※※※※※※※※※※※※※※※※※※※※※※※※※※※                  §    雨 亭           § 星琴:   卷首诗                  §    ·星琴·          § 【牛肆】                  § 傅红春:  对反对自己反对对了的人 异乡的雨帘 你的流苏       § 图雅:   寻龙记 总在庭院深深 重重帘幕外     § 洋洋:   自己写歌自己唱 想揽住一池冰肌玉骨的水      § 古平:   希望小学 夏夜的庭台            § 读者来信: 关于《名山和小镇》 却有流萤             § 梳洗你素素碧冠          § 【丝露集】                  § 梦冉:   中秋为秋月社序 岁月飘若风衫           § 西岭等:  秋月社诗选(六首) 吹落几许姹紫妍红 诗意悠悠    § 吴斌:   卡拉OK闲谈 终归一页页在你的阑干边      § 晓鸣:   街景(诗) 化为童年的青青石板        § 红墙:   心意人情 牵旅人梦归江南          §                  § 【网上乾坤】 而夜夜遥返 泪光万里盈盈     § 方舟子:  功到雄奇即罪名(下) 挂满你眺望的雨棂月檐       § 冀城:   依类象形谓之文 静听那星光呢喃和随琴音      §        形声相益谓之字 流韵萦绕  久久难散       §                  § 【网萃】 〔寄自美国〕           § 蠢侠:   蠢言印象派                  § 【牛肆】∽∽∽∽∽∽∽∽∽∽∽∽∽∽∽∽∽∽∽∽∽∽∽∽∽∽∽∽∽∽∽        对 反 对 自 己 反 对 对 了 的 人                ·傅红春·   这篇文稿内容的酝酿有些日子,但却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点的题目。现在的这 个,绕口令似的(十一个字里,两个反,四个对),只好将就了。   文革时天天背《毛主席语录》,可惜如今大部分都已忘掉。其中有一段,大 意是这样的:要善于团结人,特别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 是反对错了的人。   过去读到这一段,觉得毛主席能够提出这样的用人标准,确确实实是一个伟 大的政治家。其一,以笔者当年先小学生后中学生的年轻气盛,以为常人都是得 理不饶人,要团结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该要何等的肚量;其二,以笔者那时 “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的忠心耿耿,认定毛主席是真理的顶峰,反毛主席是千 刀万剐、油煎炮轰之罪,对这样的人,毛主席也能够团结,更是非凡的胸怀。    多读了几本毛主席的书以外的书后,想法有点变了。一个问题是,对那些反 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人,该怎么办?   我想,要做到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其实并不难,因为它是 胜利者一种居高临下的赏赐。真正难的,是要能够做到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反对“ 对”了的人,这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气度与胆识。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可惜年代和当事人的姓名都记不清楚了。 这也证明,本人并不只是单单忘掉了“最高指示”),梗概是:与敌交战,某主 公提出A方案,臣甲却说A方案错,只有自己的B方案对。主公大怒,当下将臣 甲打入死牢。实施A方案,交战的结果,果然大败。臣乙到死牢向臣甲贺喜,说 胜败果如你所料,这下主公一定会赦你死罪,放你出去,重重赏你,重重用你了 。臣甲道,如战胜,说明主对我错,主公一定善待我。现今战败,说明主错我对 ,主公必然杀我。你我共事有年,就此别了……话音未落,主令已到:处甲死刑 ,立即执行。   这个主公,称得上是一个“不能团结反对自己反对对了的人”的历史典型。   以毛泽东的史学功底,不会不知道上述这个故事。那末,毛泽东为什么没有 提出“要特别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人”呢?   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不屑。毛泽东自信极高,自信他是历史上和现实中最贤明的统治者。 他的词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 就表明了他的这种自信。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能出现一个这样的伟人,话 是林彪说的,但也确是抓到毛泽东的痒处了:我是不会有错的,反对我的人,只 会是错,绝不会是对。   二是他不敢。毛泽东疑心极重,疑心他周围总有人要取他而代之。如果放话 说,反对自己的人有可能是对的。岂不是自己将“命门”暴露给对手么,这是武 林中人之最大忌,万万使不得。   事实上,从毛泽东几十年的待人看,也确实是如此:凡反对他错了的人,尚 可得好活;凡反对他对了的人,则不得好死。例子太多了,比如井岗山上反对他 的军事谋略反对错了的周恩来与中南海里反对他的经济方针反对对了的彭德怀、 刘少奇,就是鲜明的对比。   不管是只操心小家庭柴米油盐的老百姓,还是或追逐个人权利功名或拨弄国 家世界治乱兴衰的政治家,能不能团结人,都是很要紧的。每一个人都会出错, 每一个人都会碰到反对自己反对对了的人。不能团结人,最低;只能团结不反对 自己的人,次低;可以团结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稍高;愿意团结反对自己反 对对了的人,最高。   对于常人,当然不能太苛求。但对于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福 祉的最高领导人,必须按最高标准来衡量。   更重要的是,不能消极地幻想哪一个领导人能自觉地做到这一点,而是要积 极地去建造一种制度迫使每一个领导人都不得不做到这一点。   前者,正是中国历史的悲剧。后者,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寄自美国〕                寻 龙 记                  ·图雅·   趁着秋夜,我点了一支烟,我思索中国的传说。   中国传说中有两种神物,麒麟和龙。在现实世界里它们并不存在,可它们的 原身是什么却也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人大费周折,想弄明白麒麟在现实生活中到 底是什么。考证的结果很出人意料:麒麟的原身是非洲的长颈鹿。   这简直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不错,古代交通不便,但是想象与讹传也有限度 。那就是它们只应当影响局部形象,而不损失神韵,否则就不是想象或是讹传, 而是扯谎了。从长颈鹿到麒麟,中间的差距要多么长的舌头才能填补?长颈鹿的 长处就是一根脖子。可以抹煞它身上的黑斑,可以把它掐头去尾,但是这根脖子 却是神韵所在,万万不可以被忽略不计的。可我们见到的麒麟,却丝毫不以脖子 见“长”。看看狮子吧,狮子是对“长颈鹿”学说的一个有力反驳。它同样传自 非洲,有威武雄壮的头部。但传过来并没有走样。民间甚至有以“红烧狮子头” 命名的菜,凡是见过这道菜的人,大概都不能不承认厨师的动物学造诣。   如果说麒麟的前身还算有个捕风捉影的说法,龙的原身可就没有一点痕迹了 。这也许是因为龙的问题过于严肃。从某种意义上说来,龙是政治动物。过去说 皇帝是“真龙天子”,后来维新了,大家一齐做“龙的传人”。可这么一来,龙 就成了众人的老祖宗。老祖宗是什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未免有些太荒唐了。   幼年时我曾相信龙的原身是大蟒。大蟒身子长,会游水,身上有鳞,嘴里的 信子带叉,这些都跟龙相似。但是年齿日增,阅历渐广,发现蟒有许多疑点。比 如它捕食的时候,是鬼鬼祟祟地盘在大树上,突然倒垂下来,卷走小鹿一类的猎 物。吃东西的时候数它困难,明明吃不下去的东西,还是贪心地吞咽。如果谈政 治,它的作派倒很能让人想起伊拉克的侯赛因,或者二战时的德意日来。   这就跟龙的形象产生矛盾。俗话说:生龙活虎,从神韵上,龙的原身应当是 潇洒自如而且进退有度。如果战,须是堂堂之师。如果吃,须是大方磊落,这才 是龙的派头。蟒出没于西南一带的亚热带雨林中,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活动地点, 大多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地域矛盾。我们读《庄子·逍遥 游》一类的瑰丽文字,看出祖先很有诗的气质。他们欣赏的是鲲鹏一类搏击九天 、遨游四海,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的神物。象蟒这样盘踞一隅,心理 阴暗的动物,大约不能被提名。   我也曾想到鳄鱼,鳄鱼的作风够泼辣,因为嘴大,吃东西亦相当利索。跟大 蟒一样,它有鳞,会水,它长长的嘴巴也类似龙。可是我从心理上老觉得接受不 了它。我听过禹的故事,明白祖宗也下水。可我坚信他不会象鳄鱼那样把泡脏水 当成快乐。鳄鱼的另一大缺点是皮厚,给它一个泥潭,它就会在那里赖下去,以 致唐代的韩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驱赶它。如果祖先把鳄鱼当做神物,身为大学问 家的韩愈如何会加以痛诋呢?   大蟒和鳄鱼的毛病,就在于它们都是形似,而不是神似。齐白石说“太似则 媚俗”,龙也是艺术创作,太相似反而损失有效的艺术成分。   我想,如果一个动物想当龙,那它必须有龙的神韵,比如龙可以呼风唤雨, 作起法来,想什么就什么。所以龙的原身应当动作矫健,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气 势。而多半不会是动作迟缓的爬行动物。至于居所,则应当是大江大海那样的开 阔去处。最后,为齐白石和中国的广大艺术家着想,它的特征不能跟龙符合得太 多,有个百分之三四十就好。而且这百分之三四十还得难得一见,即使偶然见到 ,也不许看清楚了,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数千年的想象余地。   当然,这是一个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任务。中国那么大,到那里去找这 个要命的动物呢?   任务遥遥无期,日历却已经翻到了下乡插队。好在那年月在城里也干不出什 么好事,我便随大流到了乡下。乡下也没太多的好事,但起码有秧鸡,有鳝鱼, 还有说土话的农民和一位叫老张的牛鬼蛇神。老张见多识广,干活时他挑水,我 浇菜,休息时他给我上博物课。有一天我问他龙的问题:都说你们是牛鬼蛇神, 可牛鬼蛇神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人说祖先是龙,又有人说蛇是龙的子孙。 要这么一说,你们牛鬼蛇神岂不是赚了便宜吗?他哈哈一笑,说:龙的事我不知 道,但我相信龙绝不是蛇。接着他就讲了一件二三十年前的事。   说的是那年他参加了长江战役,事情的缘起是一方要渡江,另一方不让,谁 也不依谁,最后只好用大炮说话。这一来可苦了老张,他属渡江的这一方,从一 下水开始,炮弹就前后左右这么一发一发地落,如果中间这一发早点落下来也好 ,可它偏不。总之,老张他们说不尽的一惊一乍,好不容易才到了江心。这时不 远处突然翻出一个大得吓人的脊背。当时风狂浪大,炮弹仍然在爆炸,可周围几 条船上的人都呆住了。那东西比盆粗,长度跟一条船差不多,它脊背上有节,两 侧有巴掌大的鳞片,一条长长的大尾巴跟传说中龙的尾巴一模一样。有一个船夫 当场就吓瘫了,船被冲到下游好几里他才恢复说话能力,诅咒发誓说那东西就是 龙王,有着尺把长的白须,而且向他传达了天机:不要打了。说完还长长地叹了 一口气。   这个有白须,会叹气的动物大大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它到底是什么呢?老张 他们为什么马上把它和龙联系到一起?为什么天下那么多别的动物,老张他们全 都想不起来呢?我稍微发挥了点想象,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幅景象:   在远古的某一天,我们的祖宗正在宽阔的江上打鱼。突然天阴了,响起了炸 雷。接着狂风大作,铜钱大的雨点砸了下来,祖宗见大事不妙,赶紧收篷。可就 在这个节骨眼上,江面突然骚动起来,接着就是一条巨大的动物浮了出来。在那 风起云涌、大雨如注的背景中,它若隐若现,不可一世地游着。我们被震惊的、 但是有许多艺术细胞的祖宗回到部落之后,不免根据见到的局部形象,添加一些 想象,把这个动物勾勒出来,这个创作出来的形象,就是龙。   如果用X表示这个未知动物,我的推测就是:想象+X=龙。祖先是先看到 X,然后创造龙。老张他们是先看到龙,后联系到X。几千年的功夫,大家都只 在这方程中打转。   多么完美的学问哪,完美得令人舍不得放弃。从那以後,每当我听到大江大 河中怪物的消息,总是兼程赶去,跟别人打听每一个细节,直至别人生气。我曾 经见到过老态龙钟的鲤鱼,几百斤重的江猪,我甚至听说过一种叫做“席子”的 ,可以把来江边喝水的动物包起来拖下水去的怪物。可十分失望,对我来说,它 们都是Y,是错误的字母。有一年长江发大水,我实在忍不住了,专程去当了一 个星期的筑堤工,一边往麻袋里装土,一边大逆不道地想:如果大水把堤坝冲开 会怎么样?天下滔滔,祖宗也许会把自己的真面目昭示给我们吧。   可世上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时间的流水解不开这个方程,出国潮却把我卷到 了美国,干起了捕鱼捉蟹的勾当。有一天,我在一个路边的鱼场停了下来。这一 带到处都是这种鱼场。它们的任务,是把从太平洋回游到江河来产卵的鲑鱼抓起 来剖腹取卵。取出来的卵在池子里孵化成小鱼,再放到河里去长大。我访问这些 鱼场,一半是为了消磨时间,另一半是为了观察鱼的觅食习惯,以便改进我的系 列谋杀技术。   我观察了一会,正准备离去,忽然从旁边过来一个美国人,强行拉我看水底 一根大木头。我勉强看了一眼,并不见什么出奇,只是上头仿佛有些疙瘩。正纳 闷间,忽然那木头动了一动,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条大鱼。再仔细一看, 它嘴上有白色的长须,尾巴象鲨,背上有节,两侧各有数十个巴掌大的鳞片。总 之,越看越象老张所描述的动物!那美国人把我的激动都归功于他自己,向我发 布了一大堆数字。根据他的说法,这个东西叫 Sturgeon ,一般要长到六尺多长 才成熟产卵,最大可以长到三四米长,重达一千五百磅。   我呆呆地坐下来。从认出来这是一条鱼开始,在我的眼中一个大大的字母X 就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难道, Sturgeon 就是我寻找已久的龙 的原身吗?不,这当然不可能。如果是,它为什么好象患了痴呆症,在水底一动 不动?再说,无论它跟传说中的龙多么相似,总是一种美国的鱼类。我来到美国 ,难道是为了给广大的国人引进一个祖宗吗?如果这样的话那得算是出公差了, 只是外事部门大概不会给我报销差旅费。   无论如何, Sturgeon 是我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动物中最接近龙的一种。总得 把它代入我那好几千年的方程里看看吧?   我翻开字典,看看 Sturgeon 到底是什么。想不到不翻则已,一翻立刻有了 重大的发现。原来 Sturgeon 就是鲟鱼,鲟鱼中国也有!不久前发生的三峡论战 ,反对派的理由之一,不就是如果建坝,中华鲟的产卵通道就会被堵塞吗?爱国 的事岂能耽误,我当即拿起电话,拨通了本地的钓鱼协会。回答倒也简单:想看 鲟鱼?到邦尼威尔大坝去吧。   第二天清晨,我登上了哥伦比亚河上的邦尼威尔大坝。从坝上放眼望去,果 然好个藏龙卧虎的形胜去处!那峡谷大开大合,两岸峭壁相对而出,从远到近层 次分明地排列着。美国西部最大的河——哥伦比亚河就从谷底流过。它的咽喉被 大坝一把攥住,于是它拼命挣扎,好容易才挣脱,只得做出驯服的模样,向下游 静静流去,只有河心藏的一股急流,还在时隐时现地暴露它的野心。   天还没亮,可钓鲟鱼的人已经在甩竿了。他们用四五米长,小孩胳膊粗细的 鱼竿,鱼线则有四十磅强度。甩竿的声势相当吓人。那是由虎背熊腰的汉子持竿 站在带弹簧的小台子上,背对水,全神贯注,肌肉绷紧,眼睛瞪到极限,然后将 半磅多重,带着线的铅坠猛然甩出去。那铅坠流星似地划破空气,发出嗡嗡的声 音,好一会才落到河心。我敬甩竿的是条汉子,不免上去跟他聊几句。原来他叫 格林,有印第安人的血统。根据他的说法,鲟鱼是在大河与太平洋之间进出。在 河里它只在中流觅食,所以越能把鱼饵甩到江心,钓到的可能性越大。   正说间,忽听得江心泼喇喇一声,格林用手一指: Sturgeon !我回头一看 ,已经晚了——只见到一个褐色的尾巴尖从水面消失。正后悔时,突然又是泼喇 喇一声,这次瞧得实在,虽然隔得很远,可清清楚楚,那是一条长长的、有节的 脊背!接下来并没有喘气的功夫,许多条鲟鱼从江心此起彼伏地窜出了来。虽然 是在波涛汹涌的江心,它们的翻腾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展和自在。最令人称奇的 是:它们出水的时候,总是只露头尾、侧面、或者脊背,但从来不把全身露出来 。说齐白石,说艺术,这不正应了“神龙见首不见尾”那句话吗?   我服了,真服了。如果挑选字眼形容鲟鱼的动态,什么“矫健”、“优雅” 、“潇洒”,全都用不上。要用只能用“神”字,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劲头,只要 你看它跳过一次就忘不了。如果说它们类似什么动物,我只能选择“龙”,因为 其他的东西都没法跟它比。什么白色的胡须,有节的脊背,巨大的鳞片,长长的 身驱,这些都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它们跳跃的姿态,只有传说中的龙才能有那 样的气度和神韵。广东人说:“不是猛龙不过江”。猛龙过江究竟是怎样的,今 天算是见到了。在我的心中,已经没有任何疑问,解了几千年的龙的方程,就着 落在鲟鱼身上。   我沉浸在美妙的遐想中,格林的鱼竿却突然动了起来,那鱼竿的尖梢本来已 经被鱼线绷紧,弯成弓形,但是突然更为沉重地弯了几下。格林马上抢竿在手, 用竿上的大转轮往回收线。上钩的鲟鱼显然被激怒了,它先是在江面上翻了一次 ,接着就拖着四十磅强度的鱼线直向江对面冲去。格林手中的转轮被它拉得不住 地放线,数百米长的线放完了,那鱼就扯着格林在岸上跑。格林狼狈不堪,用两 腿夹住鱼竿,艰难地收线。每次快收到一半,那鱼又开始冲刺。如此反复持续了 大约四十分钟,搏斗的双方才算第一次相见。那条鲟鱼跟格林差不多大,它躺在 乱石嶙峋的江滩上,仿佛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气喘嘘嘘的格林则把鱼线的一节拿 给我看。我从来没见过那样可怜的鱼线,它被江底的岩石磨得伤痕累累,有几处 就要断了。   驾车离开大坝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公路沿着大江宛延,我的思路有些混 乱。想不到龙的方程那么大,非得在太平洋的彼岸,在别人的土地才能解开。为 什么古老的中华鲟总是跟我缘吝一面呢?难道就没个机会,在雄奇的三峡之上, 看到它那褐色有节的脊梁,泼喇喇地腾出水面,一展它雍荣华贵的气度吗?也许 ,这一切都是庸人自扰。而所谓龙的原形,不过是一种固执。龙既然是想象的结 果,那么无论是在中国,在外国,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归根到底,真正的龙也 只能在心中找到吧?    车继续行进,江上正是晚凉时分。    我点起一支烟,两侧城镇的灯火纷纷亮了起来。 〔10/94,寄自Tuya@ccmail.uoregon.edu〕            自 己 写 歌 自 己 唱                 ·洋洋·   我喜欢写歌,喜欢唱自己写的歌,喜欢有人听我唱我写的歌。我的处女作写 于1980年暑假。同班的新疆同学从大学写信给我(我当时在家休假),信中 夹了一首诗。我在家闲着没事,就把它谱了曲。妹妹听了之后说挺好听的。   第一次在校园之外唱我的歌是首届BTV歌赛(1986)。一首“母亲的 油灯”还获得了最佳歌曲奖,颇受有关专家好评。后来有关专家写了一首“烛光 中的妈妈”,差点没把我的作词搭档的鼻子给气歪了,这是后话。   在大学的时候,对崔键非常崇拜,所以也试图学点崔键风格。后来慢慢地学 走了样,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出国后才发现,自己的演唱风格有点象 Richard Marx。按照妻子的话说,我们都属于没嗓子的。   非常喜欢在黑压压的人群之前唱歌,那感觉真是舒服。出国之后很少有这种 机会了,于是每当中国餐馆有卡拉OK比赛,我都报名参加。尽管每次都榜上无 名,但听听掌声心里也就挺舒服的了。   自认为歌还写得不错,唱则有些勉强。但每次找著名歌星灌录我的歌,总是 觉得没有我自己唱得好。一次我唱砸了别人写的歌,才悟出点道理:Pop Music 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乐谱写出来的,必须唱出 Passion 来, 而不仅仅是旋律。   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往往是自己的新作。而每次兴冲冲地唱给妻子听,90% 的可能反馈都是不好听。于是新作品就被枪毙了,也不知道自己写过多少歌,总 之留下来的都还是“矮个中拔出来的将军”。而那些被淘汰的旋律,过一阵子自 己也就忘掉了。   拿到了学位,工作也有了一份,似乎只剩下一件大事还值得去努力。下班之 后便开始摆弄我新购置的设备,忙乎了两个月,总算是把 Demo 做出来了。朋友 们听了之后,都鼓动我应该回国去录盘专集。经过与国内唱片公司的电话接触, 决定由我自己出资做出母带,再由中国录音录象出版总社出版发行(口头协议) 。下面是两首要录的歌曲(共九首):        乡 愁     张磊词 洋洋曲     那曾经转来转去的,可是我玩过的陀螺?     天空中渐渐远去的笑声,秋千也曾荡出许多。     几度四季轮回,那春不长留,家乡是否依旧?      梦里是山,梦里是水,梦里是我儿时好友。     当年挥一挥手,转过了头,就这么开始出走。     我千辛万苦寻找的,已随着那岁月错过。     那历经坎坷追求的,仍是孩提时代的困惑。     怎奈高楼太多,那路灯太多,天上星光淹没。     几多美景,几多相思,几多黄昏的沉默。     沉默是酒,沉默是歌,沉默是悠悠乡愁。     看那路也长梦也长,忘了我为何要流浪。     直到花也落草也黄,才觉得满眼都凄凉。     从此云不再飘,那风总在游,泪水也开始流。     云走一走,风留一留,是否我该回头?     让我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总道出心中乡愁。        躲不过的分离  范波词 洋洋曲     能不能告诉我,你要去哪里?     虽然我已知道,这是躲不过的分离。     虽然我不想表白,我心中的痕迹。     但是我想为你,遮挡这阵起程的风雨。     你是否知道,你要去哪里?     如果你无法回头,我这双眼会送你远去。     我不想阻挡,阻挡你寻觅。     因为你曾经,给过我无悔的记忆。     我躲不过天地,也躲不过这分离。     但是我会在我每一个停留的地方等你。     我抹不去回忆,也藏不起泪水。     所以我会在我每一个沉沉的梦里想你。   本专集暂拟定以“新流浪者之歌”为题,以 group 的名义出版。 Group 的 名称也暂定为“新流浪者”,由洋洋,范波,邱柯组成。洋洋借此机会向诗歌爱 好者征集歌词。欢迎读者提意见,评论,及对歌词的修改,或干脆重写。 〖后记〗 如果你有兴趣听听出版前的小样磁带,请寄个人支票¥2(邮寄费用 和空白磁带费用)给 Shuming Yang, 278 Torrey #D, Akron, OH 44304 您将在两个星期之内,收到一合盒式磁带。 〔寄自 yhu@sfmg01.srl.ford.com〕               希 望 小 学                 ·古平·   久违了的故土。   多年不见的朋友,相见时递过印刷精美的名片,都有漂亮的头衔,比出我的 寒酸来。等到被请出去吃饭,重温我们吃的文化的玄妙,方觉出吃也是相当累的 。总是在微醺之下,插入类似这样的话题:   “老古,不考虑回来搞个合资项目吗?”   “不行不行,我是个穷读书人……”   “那里那里,你们在外的人是富在骨子里。哪象我们,排场做在面上,全靠 公家来撑着。”   ……   那我是不是该做点儿什么,让朋友花了钱好有个交待?终於忍不住,答应了 一个朋友去看看一个“很有希望的项目”。   很漂亮的小车载着我们上路,同行的还有那家工厂的厂长。朋友介绍说:“ 成厂长过去是市里一家厂子的厂长,调到另一个单位和那里的书记合不来,就自 己出来拉起了现在这个厂。如今归到我们局来,他的厂是局里几个最有希望的厂 子之一。”   “现在只要有本事,到哪儿都一样混饭吃。”厂长解释。   一路下去,沿途商店、公司林立,大都有很堂皇的包装。金字大招牌,还带 着名人题字的落款。   “请名人题字是很贵的,但这样公司的身价就提高了。”朋友说。   我熟悉的古城,如今浓装艳抹,我都认不出来了。   车开了好远。在拐进要去的小村子的时候,我发现这里居然也有一条不错的 柏油路。我正诧异于在这荒辟处见到立在十字路口的交通警,朋友忽然想起了: “瞧这记性,今天这儿开‘希望小学’的落成典礼!”   “是属于‘希望工程’的吗?”我问。   “大概算吧。军区拿出了二十万,地方上又凑了些,盖成了这座小学。”   车进了村,透过车窗,我看见了那新落成的建筑——希望小学。三层楼房, 玻璃窗很大,好漂亮的小学!孩子们都穿着校服,在操场上听上面来的首长讲话 。村子里的大人站在校外的马路上,看学校和学生,也看开来的小汽车。小汽车 真多!   我们几个下了车,成厂长说:“到厂里去的路因为下雨,车开不进去,好在 不远,咱走过去吧。”真的不远,厂子的前门紧挨着希望小学的后墙。   这厂给我的总的印象是铅色的,如同做煤球的作坊,雨后的积水都是浓浓的 漆黑。经过成厂长的介绍,我对工厂才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个厂使用的原料 是轧钢厂轧钢时脱落的氧化皮。把这些废物运回来,经过冲洗,剔除杂质,然后 粉碎成粉末。经过与其他成分混合,再加上粘合剂,压制成一定的毛胚。然后经 过高温烧结,就成了工业上使用的一种很抢手的产品。可是,为什么要大老远地 跑到这乡下来建厂呢?成厂长的解释是:这厂子脏,污染环境,建在城里,居民 会有反映。要增添防尘的设备不说,光工人的劳保福利都承担不起。在这里雇佣 农民,只要付很基本的工资,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污染而不采取措施,换个地方,污染还是存在的,只是害了另一方的人。今 后受害的,隔墙的希望小学的孩子,将首当其冲。我去看了希望小学的内部,除 了漂亮的教室之外,其他设施还远谈不上完备。今后会因对这家厂子的不断要求 赞助的需求,而容忍它对孩子健康的不断损害吗?谁也说不上。当地农民对能进 这家厂赚几个工资,已是很满意的了。并不是人人能有机会获得进厂的权利的。 以後希望小学毕业出来的人,作为有文化的一代,也许会比他们的父兄更具进厂 的优先权,然后由他们扬起这有害的粉尘,去污染他们的孩子呼吸的空气。   二十万的捐款,连不连为首长来参加庆典而铺设的柏油马路?村里人说,首 长们开完会,会乘着小车去城里吃招待会。希望小学还远没有完成呢,首长们屁 股下坐的小车,哪一辆都不止二十万,是不是请首长们再成全一下,少吃几次, 让孩子们尽快坐进已落成的漂亮教室?是不是也使用一下行政手段,让那个工厂 能采取些防止污染空气的措施?   我是在替谁说话?已经不象个有诚意的合作投资人了。临走,成厂长是问了 :“古先生,你看你那边的资金什么时候能到位?”   我没有考虑,脱口而出:“我还得好好想想!” 〔寄自 pckoo@cat.syr.edu〕 〖读者来信〗 关于《名山和小镇》(见本刊九月号)   散宜生的文章撩起了我的乡愁——想着那山,想着那湖,想着那拥抱我的漫 荡思绪的村庄。那是我的家乡——虽说不是同一处。我的家乡离开鄱阳湖东岸只 有几里路。在晴朗的夏日傍晚,当太阳静静落山时,不是很清楚地,我们可以远 远地一瞥五老峰;也不是很长久,当暮色渐渐降临,它就神话般地隐去。村子里 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乡民似乎忘记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往事。何必费心呢? 对于他们,沉重的劳动也只换来穿衣吃饭。但是,如果多逗留一点时间,你就会 发现历史的自我显示。村子附近,有一条叫作“七里红”的山谷。山谷中的路很 长,穿过一座又一座山峰,是那种单身行走令人害怕的路。你可能会问,为什么 叫作“七里红”?这不是文化大革命的遗迹。据民间传说,曾国藩和长毛(当地 人这么称呼太平天国的军队)曾在这山谷里打仗,“七里红”是那些士兵在当时 流的血!离“七里红”不远,有一座山叫作“斩子岭”,据说朱元璋在山上杀了 他的亲生儿子,用以鼓舞手下士兵的勇气。或许我还能想起一些别的名字,都多 多少少地连系着历史上的战争。它们从未被人忘却。任何事物,只要染上了血, 就永远不会被人忘却。   希望大家不至于觉得那地方可怕。即使对于外人,那也确实是块美丽的土地 。它只是本非自愿而又非常不幸地做了古战场。 〔译自英文,寄自加州〕 【丝露集】∽∽∽∽∽∽∽∽∽∽∽∽∽∽∽∽∽·———————————·                       |〖本刊编者注〗 秋月社|      中 秋 为 秋 月 社 序    |是中文诗网(CHPOEM-L)|                       |上一次中秋赋月的词社,|          ·梦冉·         |调寄浣溪沙,韵用五微或|                       |七阳。这里选登六首。 |   中秋节的夜晚,月儿藏在云雾后面,我不由 ·———————————· 偷笑。夜色格外宽厚,在风声沙沙里,如一件温 暖的大袍,席卷尘埃,裹了异乡游子一份敏感到自私的乡愁。不用见那月华灼灼 逼人,一片雪也似琉璃世界,疏阂到无可挽回。流浪的人儿啊,又不能乘风归去 ,又不敢畅意醉酒以致于水中捞月的壮举。真不如无月。尚可安定来掌灯翻卷, 有一份心思游离来,似寻非寻秋桂隐隐的芳香。   秋月社就是这样一纸“劳山道士”的月,隔远远地望去,如灯,却圆。好象 很久以前的月,微微地平和着喜悦着。秋月社的好诗,就这样一声一声地敲响清 朗的钟声,在游子无眠的秋夜里,和着都市里渐散的蛙鸣,做一个回乡的好梦。 〔寄自 zhangm@hpsgm2.sgp.hp.com〕 西岭 ⊙ 浣溪沙 中秋寄字 节近中秋,思亲之情日切。想古人云‘共此明月光’,我辈却无这等福气:明月 或同,时日有差。念及儿时和弟弟们一起玩耍,拍手笑月,至晚不归,心中自是 手足之情难耐,欢悦与愁思俱在。     节近中秋念近伤。     天涯不共月华光。     □娥可与寄衷肠?  〔□:女亘〕     嬉笑山村歌夜路;     癫狂异域舞诗行。     心中兰桂自芬芳! 〔94/09,寄自 swu@UOGUELPH.CA〕 秋之客 ⊙ 浣溪沙 爱州中秋记景 秋曾独居爱达荷数载。爱州风光,当数秋天一季。山间无数涓流小溪,清澈透底 。大小鳟鱼游曳其中,为垂钓者之天堂。入夜后若浩月当空,万籁俱寂,湖中波 光鳞鳞,静影沉壁,宛若仙境。     阡陌荫凉暑气微,     湖深艇短鳟鱼肥。     斜阳红尽不知归。     冥色沙鸥寻木憩,     静潭沉壁待时飞。     来年弄月更看谁。 〔甲戌秋日,寄自 HONG@OPUS.MCO.EDU〕 陈祥 ⊙ 浣溪沙 中秋次韵     月满中庭秋色凉     知音如叶落八方     相邀何必待重阳     风渡流云天似水     人逢故友酒为乡     劝君今夜莫停觞 【自注】 从秋之客兄开社的一句“相邀煮酒会重阳”中来。满月当头,满地如 霜一般,虽然气温和先没满月的时候相差不多,但因了这月色,秋夜平空又添了 七分凉意。“天似水”句从“月光如水水如天”转来。有老朋友来一起喝酒,谈 过去的事,对像我这样的离家万里的人来说,也就是好比回家一趟了。中秋正是 思乡的日子,所以今宵特别要找朋友来一醉方休,不必等他日。 〔寄自 xc02@LEHIGH.EDU〕 LP ⊙ 浣溪沙 梦回栖霞 栖霞山在南京市,以红枫著名。又有千佛岭,栖霞寺等名胜。     稻渐金黄水渐凉,     晓风过处散清香,     枫林雾笼胜春光。     梦醒秋窗唯冷瑟,     枝摇落叶叹彷徨,     思随清月又还乡。 〔寄自 lin@math.ubc.ca〕 散宜生 ⊙ 浣溪沙 甲戍中秋有感     独有嫦娥拓昊疆。     今宵万古唤雄强。     人间汉子为何忙?     廿五风流无再赏,     百多IQ哭专长。     一洲男寡斗孤孀。 【自注】 在几千年之前,有一个叫嫦娥的中国女子,奔赴昊天为人类开拓太空 ——美国前总统里根所称的“美国最后的新边疆”。她据守在月球,年年中秋, 呼唤着后继的勇士。(或许她也希望找一个男伴吧?)但是地下的汉子又在忙些 什么呢?  宇航员们——汉子中最优秀的——已有二十五年未曾重创登陆月球 的壮举。美国有习惯说法,you don't have to be a rocket scientist to ... 可见高智商者与宇航科学家等价;这些优秀的汉子,如今英雄无用武之地;美国 正在大幅度地削砍科技经费,裁减研究人员。(这里I是上声,Q是入声。)至 于一般的男人,则整天都在和不知如何作妻母的女人缠斗不清,不谈也罢。 吴斌 ⊙ 浣溪沙 甲戌中秋抒怀     年入中秋酒入肠,     天涯飞絮落潇湘。     鲈鱼堪脍几人尝?     明月有情山外路,     秋风无奈少年狂。     何愁一日是他乡! 【自注】 年入中秋,酒入愁肠;家人举杯月下,游子遥在天涯。秋风正劲,鲈 鱼已脍;团圆时节,“季鹰”归未?然明月有情,溢光万里;秋风何奈少年之心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要经风雨,见世面”)自度学成 业就之时,自是返乡团聚之日,又何愁此一时客寄他乡乎?故有是作。 〔94/09/12 于往返 BOURNEMOUTH 火车,寄自 B.Wu@sheffield.ac.uk〕              卡 拉 OK 闲 谈                 ·吴斌·   我是个歌迷,尽管从小到大,五音从未全过。如果让我马上说出三首最喜欢 的流行歌曲,那将是《我是一只小小鸟》,《哭沙》,《让我欢喜让我忧》。   北京流行赵传的时候,我正在一门心思想着出国。《小小鸟》那高昂而又饱 含忧伤的曲调一下打动了我的心。别人唱《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却首推《 小小鸟》。   再流行到周华键时,我正在上海搞首届国际电影节电脑系统。港台歌星纷纷 飞沪登台,“四大天王”齐集上海(大概怕是又要围剿离南京不远的“花果山” 吧)。刘德华一下飞机就为电影节捐款六十万。一天夏夜十二点,我从影城出来 ,忽见前面聚集着一大群十几岁的女孩子,像是中学生,仰着头一遍遍地高喊: “黎明,下来!黎明,下来!……”还专门有个高个女孩子打拍子。我方知道到 了那位香港红极一时的“北京老乡”黎明下榻的影城旁边的五星级银星假日饭店 。楼上某个窗口有个人探了探头,楼下随即欢呼雀跃……总听报导有追星族,那 日得见。当时上海的报纸电台正在采访一位大胆的女孩,问她在郭富城演唱会上 飞奔上台为其献花并狂吻歌手之后的感觉。此举连郭本人都吓了一跳,说“上海 女孩子最疯狂”。有关人士马上撰文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歌手的安全” 云云……然而周华键却没有来,很是遗憾,不过他的一曲《让我欢喜让我忧》陪 我度过了那段时光。   说起《哭沙》更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九一年夏,我回国防科大办成绩册,途中邂逅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或许是 情人之眼)。交谈不多,相约“电话联系”。后来电话里知道她爱唱歌,当然还 有别的。一年后,我专程到江西去看她。她带我到卡拉OK歌厅,唱了一首《哭 沙》。(当时我正在办赴美的签证。)       哭沙     你是我最苦涩的等待     让我欢喜又害怕未来     …… 低沉优美的旋律,缠绵悱恻的情感,交织成动人的一曲。这是我第一次听这首歌。   当晚我伏案疾书,专为此曲重谱一词,正值窗外风雨,映着远处的灯火,故 而命名为《星雨》。       星雨(《哭沙》谱) 女:  寻寻觅觅中又起风雨     苦苦等待远方的消息     我好想问今夜满天星雨     可否是一经漂泊难舍又难聚     凄凄窗外雨     此情知几许     道一声珍重给风雨飘摇的你     窗外的夜雨     轻轻飘落在心里     你可知道我在哭泣     窗外的夜雨     飘落在梦里     是我永远挥不去的记忆(?) 男:  ……     从此剪下绿色的记忆     ……     不是不爱你     不是要骗你     远方的风景或许是我的唯一     ……   “……”是我实在想不起来词了,又不想凑合,权且以“……”记之;“? ”意为原文似乎如此。后来每次去卡拉OK,她都要唱这首我写的词,直到我们 的婚礼……   今天早晨,出门前我问她是否还能想起这首词,我准备贴到中文网上,作为 我们结婚一周年的纪念。她说:“你神经病呀,早忘了……别忘了打电话问问房 子的事,还有,回来时路过中国店,买点辣椒。”   出门一看天,英格兰似乎又要风雨大作。 〔寄自 B.Wu@SHEFFIELD.AC.UK〕       街 景       ·晓鸣·     你在人流中停住     似乎在喊叫什么     但人群多么嘈杂     人群不可超越     人群淹没的地方     你的声音不留痕迹     这一切在每个早上复活为风景     在同一天下午沦为废墟     在我们漠然的围观中     尽管你姿态依旧     你的存在永被忽略 〔寄自 xiaoming_x@ercvx1.erc.montana.edu〕               心 意 人 情                 ·红墙·   叫什么不好,偏叫“祥子”。一看这名字就让我想起虎妞的那一位来,傻头 傻脑傻大个,拉着黄包车满街跑不说,还让虎妞灌个烂醉。   结识祥子是在中文网上,他写了篇忆外公外婆的小短文。文章轻描淡写了一 点他外婆的做人道理。不知这道理对别人受不受用,对我确实是从眼睛里到心底 ,整个儿一个味道好极了。我赶紧 E-mail 去,当然要夸他文章写得好,内容又 出色。其实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他的外婆。我也有个好外公好外婆。外婆一手把我 带大,总爱把我喂得肥肥的,说富态是富哇。   还不算真正认识呢,祥子便来信给网上新朋老友们告别。不知是外出旅游还 是回国省亲,也不知是长别还是短假。稀里糊涂中,中文网仍旧热闹(黄包车在 ),祥子溜了。   前两天,总编大人一声令下,临时把我推上责任编辑之岗位。我着急上火正 摸不着东南西北想不出是跳楼还是跳海好,祥子来 E-mail 祝我中秋合家快乐。 这不正撞到枪口上吗!   其实,我曾想过给网上名人去信讨点东西来着,比如图雅先生瓶儿女士什么 的。讨来讨不来不提,总算尽了我小编辑的职。可又想,不划算。时间太紧,总 共三五天,他们或许顺势说 sorry。我厚一次脸皮也不是“南加州晒太阳”—— 轻而易举的事,至少应该让先生女士花点心思找点别的理由来回绝我罢。信自然 没发,我守着空空的计算机,空空的脑袋,能不着急上火吗?   祥子送上门来。怎么说呢,这叫天无绝人之路。我要稿子。祥子回信说:搜 遍了屋子也没找到一篇象样的文章,对不起了。我耍赖,直叫,别谦虚别谦虚么 ,人家等着你的稿子交差哪!   话这么说,事也是实。我可没指望祥子能象孙悟空一样一口气吹出几个猴子 来。夜里睡不好,一边唉声叹气,一边幻想着天上掉下几篇文章,正巧砸到计算 机里,不用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去。   天总是要亮的,梦总是要醒的,活还是要干的。隔天,我看 E-mail ,有祥 子的来信。我轻叹一声,打算放祥子一马。待我定睛细看,呀!   “拿你没办法。既然这样,我就写一篇。如前所说,很高兴你做编辑,很想 为你捧场。但没有可以为朋友争光的文字,也是实话。交给别人没有关系,反正 无来往,不好不用就是了。交给朋友,若是不十二分的好,交去不能用,不是捧 场,倒是让人为难了。所以,如果不合适,就别登,请千万不要有一点点的犹豫 。若是能改,你的文笔我知道,径直改了,不必问我。我是个直人,不讲客套话 的。”   其实,祥子的文章不象他的名字,一点也不带骆驼的样子。反而,他的文章 处处洒落着精灵慧秀,让人在平平淡淡中看出一份纯真美丽来。   我这个人毛病很多,有一点就是爱激动。心里一温暖,眼睛就模糊。此时此 刻,我竟是傻傻的,一句话一个字也没有。到了第二天,只勉强说出个谢来,轻 飘飘地没有份量。这位祥子如同我的另一位朋友凯君一样,与我是似水的交情, 平日里浅浅显显地没一点味道,相求相助起来,竟是这般慷慨大方。惭愧无比的 是,每每总是我求他们助。   心中的感激太多,盛不下了。不说出来,可能会从眼睛里流出来。怕打湿好 容易聚来的文稿,只好敲进计算机里。   静静地想想,我承蒙的关照岂止来自一位二位?人生路短,朋友情长。我无 才笨拙,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朋友们的一路扶持。你们的人情我深深领会,我的心 意你们可知否? 〔94/09/22 于加州,寄自 swang@amgen.com〕 【网里乾坤】∽∽∽∽∽∽∽∽∽∽∽∽∽∽∽∽∽∽∽∽∽∽∽∽∽∽∽∽∽          功 到 雄 奇 即 罪 名 (下)         ——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诞辰四百一十周年                ·方舟子·                 (四)   从袁崇焕被捕到遇害,经过了八个多月的时间。既然袁崇焕的通敌证据确凿 ,为什么会拖这么久呢?金庸说是因为满兵一直到六月份才全部退出长城,在此 期间崇祯不敢杀袁崇焕得罪辽东部队。崇祯既然敢抓,抓了以后大家都已知道袁 必死无疑,又何至于不敢杀?当时的兵部尚书梁廷栋甚至请崇祯立斩袁崇焕,“ 则逆奴之谋既诎,辽人之心亦安”(《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疏》),可见在 这些人看来,杀袁反而有助于稳定军心。袁案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党争造成的 。原来当时的首辅钱龙锡与袁崇焕关系相当不错,这时也受到了牵连。钱是当初 惩办魏忠贤一案(称为逆案)的负责人,因此令阉党怀恨在心。这时候阉党遗逆 又在朝廷渐渐得势,便想把袁案扩大成一个新逆案,把钱龙锡这些对头一网打尽 。钱龙锡自然在朝中也有些势力,两派便就袁案展开了拉锯战,事情就这么一直 拖了下去。此事终于让崇祯发觉,大发脾气,限令五天之内了结袁案(《明纪》 )。新逆案因此没能得逞,但钱龙锡也在袁崇焕死后被捕论死,后改判充军。   主持袁案会审的,正是前面提到的梁廷栋。此人曾在辽东与袁崇焕共事,合 不来,终于抓住了机会公报私仇。他起初判定的处罚是夷三族。当时的兵部郎中 余大成是为袁崇焕喊冤最力的一位,这时吓唬上司说:我在兵部当郎中,已换了 六任尚书,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你现在开了夷三族的先例,想想你自己的三族 吧。梁廷栋倒真地给吓着了,便与温体仁商量,对袁崇焕减轻处罚,判处凌迟, 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袁崇焕无子,《碧血剑》的袁承志自然是虚构的),籍没 财产(发现袁家没有什么财产,足见袁崇焕当官之清廉)。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四十六岁的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口被凌迟。所谓凌迟, 便是千刀万剐,是极刑中的极刑;而北京市民先是认为袁崇焕纵敌,现在又都相 信袁崇焕通敌,清兵是他引来的,无不以争食袁爷的血肉泄恨为快,使这次凌迟 更是空前的惨烈。把袁崇焕误为大汉奸的明末史家张岱津津乐道地记下了这个血 腥的场面: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 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 ,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 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石匮书后集》)   英雄肉的价格是手指大的那么一块,银一钱。而我们的英雄,在整个行刑过 程中,一直在叹息,即使皮骨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明季北略》)袁爷所悲叹的,不是百姓的愚昧,那对他来说毫不意外,他所悲 叹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即使身受极刑,萦绕在脑子里的依旧是民族的 存亡,国家的安危: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临刑口占》)                 (五)   袁崇焕对自己的下场,并非一无所知。自从他投笔从戎以来,他所担心的不 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谗言。在奏疏中,反反复复说的也是这种担心。他对天启 皇帝是这么说:“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 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从古已然, 唯圣明与廷臣终始之。”他对崇祯皇帝也是这么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 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 能以意见乱臣谋。”“用人当任而无二,信而勿疑。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 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 臣甚难。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当我们今天 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只觉得字字是血,句句是泪,对于自己的死于敌人的反间 ,死于朝廷的猜忌,袁崇焕早已预见到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良臣择主而 适”,不明哲保身退隐山林,反而舍身报国,明知是死路一条,却偏偏去赴汤蹈 火?因为人民在受难,民族在沦亡,热血男儿责无旁贷,不敢偷生惜死!   “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边中送别》)他的投笔从戎, 不是为了封万户侯,而是以收复失地,解辽东人民于倒悬为己任。在崇祯与袁崇 焕那场著名的平台对策中,崇祯曾把袁崇焕叫到跟前,对他说:“愿卿早平外寇 ,以舒四方苍生之困。”这不过是一句套话,袁崇焕竟然大为感动,举手加额: “皇上念及四海苍生,此一语,皇天后土,实式临之。臣所学何事,所做何官, 敢不仰体皇上,早结此局。”(《石匮书后集》)为崇祯念及百姓,欣喜之情溢 于言表。他与皇太极议和,也是把归还被占领土,放回被俘官民男妇作为首要的 谈判条件,毫不让步:“今若修好,则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生男妇,作何送 还?”。   既然把民族利益放到了首位,也就只好不顾个人安危,抛弃家庭幸福了:“ 予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 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直谓之曰: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可也。”(余大 成《剖肝录》)心甘情愿当一个以国为家的亡命之徒,此乃袁崇焕之所以为民族 英雄,袁督师之所以为“千古军人之楷模”(梁启超语)。然而这样一个亡命之 徒,却惨死于本族人之手,一个屠杀本民族英雄的民族,真是无可救药的奴隶之 邦!                 (六)   金庸认为,当时的朝臣之中,大约七成同情袁崇焕,其余三成则主张杀他, 根据的是当时余大成的说法。其实余大成在后面还有一句:那同情袁崇焕的十之 七“特以所坐甚大,且惮于体仁(温体仁)与栋(梁廷栋),未敢救。”大概不 过是余大成为了救袁崇焕的虚张声势,不足为凭。当时敢于公开为袁崇焕鸣冤的 朝臣极少,大学士周延儒、成基命、吏部尚书王永光曾上疏解救,祖大寿以官阶 赠荫请赎,兵科给事中钱家修请以身代,御使罗万涛为袁申辩,削职下狱。此外 就是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剖肝录》的余大成了。而袁崇焕所将的辽兵,当然都知 道自己主帅的冤枉,袁崇焕在狱中的八个多月,天天有关外将吏士民到督辅孙承 宗的府第号哭鸣冤,愿以身代,而孙承宗竟不敢向崇祯报告。前面提到的那位布 衣程本直,胆识与朝臣们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不仅写了一篇《漩声记》为袁辨冤 ,而且四次诣阙抗疏,无效,愤而请与袁俱死:“予非为私情死,不过为公义死 尔。愿死之后,有好事者瘗其骨于袁公墓侧,题其上曰:“一对痴心人,两条泼 胆汉”,则目瞑九泉矣。”崇祯成全了他,顺手把他杀了。   更多的人,都觉得袁崇焕该死,即使觉得袁不该死的,也只是觉得袁爷功大 ,并不知其中另有冤情。逃归太监,对袁崇焕之通敌言之凿凿,令人不能不信。 虽然崇祯对此事也许并未加以声张,但当时的人都知道有两个太监对于挖出袁崇 焕这个大汉奸起了关键作用(《石匮书后集》)。在这种形势下,敢于为袁鸣冤 的人需要承担多大的压力,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也多亏了这些勇士的鸣冤叫屈 而留下的第一手的史料,我们今天才能对这个冤狱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这几声微弱的不平之声,很快便被淹没了。到了南明,士大夫们,不管是君 子还是小人,是博学洪儒还是无耻之徒,居然都异口同声谩骂袁崇焕是祸国殃民 的大汉奸,并且有声有色地编造起袁崇焕如何与清兵暗中勾结的故事来了。就算 有几个见识不凡的学者觉得内有隐情,也不敢为袁崇焕辩护,金庸的先祖查继佐 编写的《罪惟录》这部明史巨著,提到这桩攸关大明命运的大案,竟然只有“下 狱,伏法”这四个字。难怪现代明史专家孟森愤慨而言:“此则明统一日不绝, 崇焕功罪一日不明!”而今日竟还有些学者根据明末的这些“记载”,认定袁氏 通敌胁和的说法并非无稽,读史之人,能不慎乎!   既然皇帝是如此昏庸,朝臣是如此忌恨,百姓是如此愚昧,一向以“心苦后 人知”自慰的袁崇焕便只有期待着历史公正无私的审判了(《入狱》):     执法人难恕,招尤我自知。     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   然而这一天来得实在太晚了,一直要等到乾隆年间,清人根据《清太宗实录 》编写《明史》的“袁崇焕传”,世人才知道,原来那两位太监是清兵有意放回 ,他们所偷听到的机密也是清兵有意让他们听到的,而这一切,都是熟读《三国 演义》的皇太极亲自导演的一出“蒋干盗书”。袁崇焕之冤至此大白于天下,然 而这时候大明王朝已经灰飞烟灭一百年,大明遗老也都死得干干净净了。                 (七)   金庸的《袁崇焕评传》的主要创见,是认为崇祯杀袁崇焕的根本原因,不是 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是两个人的性格冲突。他的理由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 计,立时醒悟,而袁崇焕从下狱到被杀,长达八个多月,崇祯不可能不知道这是 敌人的“蒋干盗书”,之所以还是要杀袁崇焕,是为了掩饰自己当初的愚蠢,不 肯认错。曹操中反间,不过是小说家言,不足为据,即使真有此事,则老奸巨猾 、足智多谋的曹操能够醒悟,二十不到的毛头小伙子崇祯则未必有这样的本事。 但是我也认为敌人的反间不是袁崇焕被杀的根本原因,它不过是擒捕袁崇焕的锁 链的最后的一环,而这一条锁链,早已由昏君奸臣、腐儒愚民共同铸就了。   袁案是中国历史上关系最重大的一桩冤案。一提起大冤案,大家马上会想起 岳飞、于谦。但南宋之初,名将辈出,岳飞之外,还有韩世忠、张俊等人在,是 以南宋还能苟延残喘一百多年。于谦死于功成之后,对明朝的国运并无直接的影 响。但是袁崇焕之死,却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明朝的最后灭亡。他死后,明廷再也 找不到一个象样的督师,边事无人,这是第一个后果。第二个后果,是让明军将 士因此对朝廷寒透了心。以前明军与满兵交战,虽然屡战屡败,但将士或者战死 ,或者逃跑,还很少有向满兵投降的。袁死后,才开始有整个部队向满兵投诚的 :“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他死后的第二年,投降的明 朝将士给满兵送去了红夷大炮,从此明军在武器上也不占优势了。第三,袁崇焕 一死,各路勤王兵军心大乱,山西和陕西两路军马溃回家乡后竟然沦为流寇,流 寇从此成为大明王朝的又一大威胁,并最终把它埋葬。   袁崇焕死后的十五年,崇祯吊死煤山。明亡,亡得一点也不冤枉。崇祯死前 还自称“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至死不误,带着花岗岩脑袋,向与他 一样残忍却更有知人之明的朱元璋报到去了。   天启二年,另一位民族英雄、抗后金名将熊廷弼被朝廷冤杀,传首九边。当 时还未成名的袁崇焕兔死狐悲,作诗哀悼。这两首诗,拿来哀悼袁崇焕本人,倒 也相当合适。诗曰: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教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     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     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     家贫资罄身难赎,贿赂公行杀有名。     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     备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场善用兵。 〖后记〗 金庸大侠当年写完《碧血剑》之后,意犹未尽,写了一篇长达六七万 字的《袁崇焕评传》附在其后。我当年读的《碧血剑》是大陆的盗印版,删去这 篇评传不附,是以我虽然一向留心袁崇焕的研究,却错过了金大侠的高论。直到 最近,有网友得知我在写纪念袁崇焕的文章,乃千里迢迢寄来金传让我参考。金 庸自谦其评传并无多大的学术价值,只有可读性,则我的这点文字连可读性也没 有,或者还有点普及性,不留心明史的人若能因此了解一下这桩大冤案的始末, 知道我们曾经有过这么一位被冤杀了的大英雄,足矣。草成此文,以报网友赠阅 之谊。凡见于《明史》及与金传重复的史料,文中不另注明出处。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寄自 fangshim@student.msu.edu〕     依 类 象 形 谓 之 文 形 声 相 益 谓 之 字               ——文字发展漫谈                 ·冀城·   文字是语言的反映。一种文字的出现,是一个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的标志。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有好几百种,看上去千差万别,然而追究起来,都不 外乎是从屈指可数的几种古文字系统发展出来的。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产 生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古代汉字及印度的梵文。前 三种文字被公认是独立形成、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的“源文字”。                 (一)   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先出现文字的地方,也是拼音文字的发源地。   尼罗河每年有规律的河水泛滥,灌溉了一片肥沃的土地,辉煌的古埃及文明 就在这里发源。大约在五千五百年以前,尼罗河下游的下埃及最先出现了书写在 纸草上的文字。约在五千一百年前,上、下埃及统一,统一后的埃及开始有了文 字记载的历史。埃及最早的文字是对于事物的描绘,也就是象形字(pictograph ),这是文字的最初阶段;后来,遇到一些不能直接画出来的抽象概念,他们就 想办法用几个图形的组合来表示,就象汉字中的“日+月=明”那样,称为会意 字(ideograph); 同时,遇到一些画不出来、又难以会意的概念,就临时借用 音同或音近的字体来兼代,语言学上称为 phonograph ,就象汉字中的假借字, 如甲骨文中的“风”字最初假借于“凤”。值得注意的是,假借现象在埃及文字 中的出现比汉字广泛。可以想象,过多的假借字必然会引起理解上的困难,因此 ,以后埃及人就在假借字的前后附加一个表示相同意义的字,使那个字容易辨认 ,语言学上叫做限定符或类符。如此构成一些复合字,称为音素词组。   这样,有些字就逐渐变成了音节符号或指意符号。其后,又有了一音一符的 字母,共二十四个。所有字母都只标辅音不标元音。各种符号组成了词组,共有 六百多个。这样,古埃及文字逐渐变成了一种用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文 字。   在今日伊拉克和伊朗交界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有规律的洪水,冲刷 出另一片富饶的土地,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这 片土地的北部是亚述,南部是巴比伦尼亚。在五千五百年前,差不多与埃及人同 时,巴比伦尼亚南部的苏美尔人也开始发展自己的文字。他们最早的文字也是图 形符号,一符一义。以后发展为表音符号和指意符号,一起组成词组。自从有了 表音和指义符号,字符孳乳增繁的倾向开始减弱,到了约四千三百年前,字符减 少到了六百以下,其中约有一百个是表示音节的符号,但是没有单独表示辅音的 符号。   苏美尔人的文字用削尖的芦杆、骨棒等刻写在泥版上,晒干或烘干后成为可 以长期保存的文书,有一些保存到了现在,并被得以释读。芦杆刻成的字,起笔 粗而深,收笔细而浅,形状如楔,因而得名“楔形文字”。最初是自上而下直书 ,后改为自右而左横写。举世闻名的汉莫拉比法典即为楔形文字所书写。后来阿 卡得、亚述、赫梯、波斯人都使用楔形文字,它成了近东各国外交的通用文字。 直到先进的腓尼基拼音文字的“后代”阿拉美文流行以后,才逐渐被弃而不用。 到了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兴盛起来,阿拉伯文又取代了阿拉美文, 直到今日。   腓尼基人在三千五百多年前居住在现在的以色列、黎巴嫩一带,地处埃及、 希腊、巴比伦和亚述之间,这样的地理位置给他们从事贸易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条件。在这之前,文字主要用于记载统治者的活动以及从事祭祀等宗教活动, 书写繁复,掌握的人极少。城市商人的贸易活动对文字提出了新的要求:书写账 目和契约要求文字简单、快捷。当时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字早就有一部分发展为 音节符号,埃及文字还由此出现标示辅音的二十四个字母。但是两种文字中都有 好几百个字符,埃及文字还保持象形体,结构复杂,使用不便。腓尼基人受到它 们的共同影响,取埃及文的辅音符号而摈弃其象形体,发明了用二十二个辅音字 母表达语言的书写系统。从此文字不再为祭司所垄断,这对于文明的传播和文字 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的希腊人,正彷徨于早期从埃及学来的象形-表音混合文字中,到 了三千多年前,腓尼基文字传入希腊,他们马上放弃了原有的文字,并且又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发明了元音字母,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拼音文字终于诞生了。希腊 字母后来衍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又进一步演化出后世西方各拼音文字。   在东方,腓尼基字母对阿拉美字母,以及阿拉伯、印度、亚美尼亚等地的文 字,亦有重要影响。腓尼基人的字母系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二)   那么汉字又是怎样起源、演变的?据汉代纬书《春秋元命苞》:“仓帝史皇 氏名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 俯察鱼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汉字 的产生,标志着数千年汉族文明史的开端。   直到前不久,人们都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 在三千三百年前,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都要晚近二千年, 汉字学家因而不服,他们认为最早的甲骨文被发现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会意、 假借和形声等现代汉字的特征,早已脱离了文字发展的最初阶段,属于一种已经 成熟的文字。考虑到文字的发展在开始的时候必定非常缓慢,所以汉字的出现应 当比那时早得多,只是缺乏考古支持而已。   1959年在山东泰安、曲阜之间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对于研究中华文化的 起源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后来陆续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以山东大汶口和曲阜、兖州一带为中心,遍布于黄河下游及淮河北岸之间,约 有十几万平方公里。随着文物的逐渐的发掘整理,当人们看到大汶口陶器上的图 画符号时,事情就变得非常明显了——它们太象后世的文字了!   这些文字尽管为数不多,但却明显与后来的金文、甲骨一脉相承,而且规范 整齐,说明已经不是初创的文字了,唐兰教授估计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应不为过分 。另外,从大汶口文化分布的广泛性可以断定,这些文字已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 部落或民族的通用文字了。   唐兰指出:“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过去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这样,中国的文明史,就只有四千多年;但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在 大汶口发现的、出现在五千五百年前的陶器文字,是属于远古的意符文字,这才 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中国文明史,始于这些文字出现之时。”   也是在五十年代,在西安半坡发现了仰韶文化,年代在距今六千多年前,比 大汶口文化稍早。从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一些简单的刻划符号,其中的数字 表示与后代汉字非常相象,而其它符号则不能辨认。考虑到这些符号与大汶口陶 文相比,既不相象又比它简单得多,而两地文明相差年代又不甚久远,因此不太 可能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更象是两种独立发展的文字系统。可以假设,当两种文 化逐渐发展壮大后,开始在河南、河北一带接触,后来大汶口文字结合了一些仰 韶文字的特征,最终发展为殷商甲骨文。   到了甲骨文时代,汉语表达日益丰富多采,汉字原有的造字方法如象形、会 意等,已远远不能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最初的变通办法就是临时用一个同音字 代替,叫做“假借”。如“其”字,甲骨文写做“簸箕”的象形字。读甲骨文会 读到许多这样的“错别字”,说明假借方法在当时已普遍使用。但是,汉字的特 点是每字都有其独特的形体、读音和含义,因此如果在关键的地方用错了字,就 会造成误解,起码让人家读不懂。这样在假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出现了在同音 字上加一个表示意义的符号加以区别,称为意符。这就是形声字的出现:用两部 分拼成一个字,一半表示发音一半表示意思(属性),象“中-忠-仲-盅,羊 -洋-佯-恙”之类。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既不破坏传统字体,又大大增加了表 达能力,每当出现一种新概念就可发明一个新字来表示。形声字的发明,标志着 汉字所有构字方法都已形成,汉字最终成了一个完备的文字体系。春秋战国时期 的文化大发展与此不无关系。   甲骨文中象形、会意字超过一半,形声字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到了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所收9353字中,形声字已超过百分之八十。今天,汉字中 形声字占到九成。由于形声字最初是在同音假借字的基础上发展的,因而它是以 音为主、以义为辅。汉字由此开始摆脱了表意的羁绊,转向表音的途径。                 (三)   比较几种古文字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们都经历了象形、会意、假借、形 声等阶段,只是在最后一步,汉字停留在形声字而别的文字走向拼音。我们从小 学习汉字,对于象形文字演变到现在的汉字觉得非常自然,而对于象形文字演变 到拼音文字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因为文字是语言的反映,汉语和使用其它几 种早期文字的语言,在本质上有显著的差别,所以导致了汉字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汉字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拼音文字?有的学者说是因为汉语是孤立的单音节 语言,而别种语言是复合音节语言。其实汉语中单音节词汇的比例并不比其它语 言高。区别在于,同样是单音节词,汉语构成音节的音素要比其它语音简单得多 :汉语一个“苞”只包含两个音素,英语 bract 也是一个音节, 却有五个音素 。这样,汉语中不同的音节数就比英语少得多,也就是同音现象更为普遍,要用 音素或音节来表达语言就会有困难。同样地,如果用一个符号表达一个音节,在 有几万个不同音节的英语中也不现实。另外,汉语是一种典型的单音缀孤立语, 就是说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没有形式上的变化,因此方块字的固定形体可以完 全适应汉语语法的一切变化。这也是汉字停留在形声字便完成了其发展过程的一 个原因。   文字越复杂,掌握的人就越少,这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非常不利。就文字的 复杂程度而言,以象形文字为最,其次为表意文字,形声字又次之,拼音文字最 简单。拼音文字,又分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前者例如英语,后者如日语(假名 )。他们的共同优点是简单易学,学会几十个字母,就能见字读音。到了现在信 息时代,拼音文字因其一维的表达方式又有了一个新的优势。   但同时,拼音文字也有一个大问题。由于千百年来口语的不断变化,它的书 面文字与读音往往相去甚远。拿法语来说,它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还是四、五百年 前的发音,不发音的元音比比皆是,象 homms 读为 om,aiment 读为 em。同时 ,虽然读得出来,要了解其意义却是另一回事了——字形和字义毫无关系。   汉字作为一种形声字,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音义兼备的特点。既可见字读音 ,又可见字思义。见字读音,尽管各地的方言发音差别极大,但是在同一种方言 里同一个声部的读音是大体上一致的;见字思义,一个字的意义是固定的,因此 不同地区的人们口语交流困难时,书面交流总是可行。这个特点甚至导致了许多 汉族以外的民族都采用汉字用做书写系统和交流工具。想想看,我们没学过日语 的人连一句日语都听不懂,可是看到日文却往往能猜到大概意思。   汉字的这一特点,使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保持了古今文字的同一性, 也保持了操各种方言的广大人口在文化上的长期统一。瑞典汉学家 Karlgren 对 汉字曾有过一段生动的论述:“一个中国人一旦掌握了它,他所读的一首诗无论 在基督时代,或者在公元1000年以后,或者是昨天写的,从语言学观点上看 ,对他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时代写的,他都能够理解并欣赏它。可是在别的 国家,书写文字随着口语的演变,在很少几个世纪中可形成一种实际上完全新的 文字。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四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中国人来 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他们对本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他 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之故。”   然而,汉语发展到今天,多音节的词汇越来越多,汉字原来表意和表音的作 用逐渐削弱。有些形声字今天的实际读音与其表音符号相差甚远,如“很-恨- 根-银-眼-限”,声符在这里失去了标音的作用。可以推断,随着汉语的发展 ,复音节词汇会越来越多,汉字的表音-表意特性也就越来越弱,逐渐朝单纯音 节符号发展。但是,用数以千计的音节符号记录语言,无论是书写、教学还是信 息处理都会很不方便。鲁迅曾说:“古人是并不愚蠢的,他们早就将形象改得简 单,远离了现实。篆字圆折,还有图画的余痕,从隶书到现在的楷书,和形象就 天差地远。不过那基础并未改变,天差地远之后,就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写起 来虽然比较简单,认起来却非常困难了,要凭空一个一个的记住。”   所以,随着汉字表音功能的不断加强,适当的缩减音节符号就是一件顺应自 然的事了。在当今世界各主要文字中,只有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字是否会最终 走向拼音化?文字的发展取决于语言的发展,所以汉字若要完全拼音化,还需要 首先统一汉语的语音才有可能。无论汉字向何处演变,都会是一个缓慢、长期的 变化过程。 〔寄自 G.Cheng@dcs.bbk.ac.uk〕 【网萃】∽∽∽∽∽∽∽∽∽∽∽∽∽∽∽∽∽∽∽∽∽∽∽∽∽∽∽∽∽∽∽        ◇ 蠢 ◇ 言 ◇ 印 ◇ 象 ◇ 派 ◇     〖作者自道〗 蠢侠,以蠢字为铠甲之好事者。因表里如一,     穿梭巨网一年有余,竟安然无恙,且乐在其中。交网友甚众,     窃喜为一件行动艺术得意之作。除视觉外其余感官不甚发达,     故沦为画迷。曾附庸风雅,与网友创办“疯丫画廊”,因本侠     经营不善倒闭。承蒙编辑崇旧厚爱,得以展示画廊初貌如下。           莫 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中国画理推崇师法造化,而在追求理性的西方,似乎直到十九世纪,画家们 才对大自然认真地看上一眼。莫奈就是其中的一只眼睛,塞尚说,“他只有一只 眼睛,天那,那是只什么样的眼睛!”   莫奈是一位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翻译家,所用的文字是光和色,所用的音韵是 百灵的歌唱。他所感受的大自然明丽和谐,的确,他只有一只眼睛。   莫奈是一位很用功的风景画家。印象派风景一定要在户外光线下,对自然直 接写照。阳光和迷雾是他醉心的题材,一幅画往往需要在同一时刻,相同的气候 条件下,连续数日才能完成,莫奈为此经常抱怨天气。莫奈早期曾画过蒸汽机车 ,以探索雾气的表现手法。一次他兴奋地对雷诺阿讲,“我画出来啦!……机车 喷出的烟气浓得让你看不见东西。多么迷人的梦幻世界!”然而事实上他失败了 ,失于单凭记忆作画。事后他发现必须要在现场捕捉光线,“我得叫他们把去罗 昂的火车推迟半个小时,那时光线更好。”“你疯了”,雷诺阿回答道。   莫奈认为,风景自身并非孤立存在,“因为它的表象每一刻都在变化,而周 围的空气给它带来生命”。光线通过空气产生的光色效应,是莫奈风景画的灵魂 。莫奈晚期的光色表现达到顶峰,除了教堂和草垛系列,晚年他在自家的花园里 作有多幅醉人的睡莲。其中一幅描绘夕阳西下,映红宁静的水面,“我祈祷我还 能有几年好光景,我想我在这个方向上仍然能够取得进展……”           塞 尚 (Paul Cezanne, 1839--1906)   修拉从印象派中发掘出抽象独立的色彩。塞尚则由印象派的色彩概括出形体 。雷诺阿在印象派尚未走红的时候,已经发现他们的技法过分强调色彩而失去了 形体,这是对古典技法的一种矫枉过正,雷诺阿或许因此复古。   怯懦的塞尚缺乏发表宣言的勇气。这位美术史家青睐的画家天才地解决了印 象派面临的困惑——色彩与形体的关系,他的发现可能源于他的笨拙,一笔颜料 有时要想上几个小时才能落到帆布上,如同高明而谨慎的棋手大智若愚。他的眼 里,所描画的对象无非是一系列的立方体,圆柱,圆球和圆锥的有机构成。其实 ,这种立体组合早在达·芬奇时代已经被画家掌握运用。与古人所不同的是,塞 尚在使用色彩造型,是色彩而不是明暗对比。塞尚复杂而精妙的色彩造型是后来 立体主义的原型。因此塞尚赢得现代绘画之父的美名。   塞尚是评论家展示才华的标本,一些评论家力图发掘他的每一笔的造型意义 ,像得意的观棋者给九段高手复盘,并恳切地注解每一子的确切用意。当然,不 谙棋理,也自然难于理解其中扑杀的妙处。多数人在美术馆里,毫不犹豫地将塞 尚跳过去。           高 庚 (Paul Gauguin, 1848-1903)   看高庚的画累人,写高庚更累人,颇感力不从心。   印象派是美术史上最后的主流流派,此後,以绘画沙龙为代表的中央帝国开 始瓦解,出现一派百家称雄的繁荣迷乱景象。   印象派可以认为是自然主义盛开的最后一朵玫瑰,玫瑰化作彩虹般的调色板 ,搭乘印象派之后的神箭,射向不同的靶心。高庚是沿着象征主义的轨迹,飞向 他的神秘王国。   象征主义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沿革,始于文学,创始人包括 Gerard de Nerval 和 Charles Baudelaire 。其美学理念继承柏拉图的彼岸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直接相关的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他们认为人类精神的彼岸只能通过直觉的经历 到达,而艺术是最理想的运载方式。象征主义是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动, 强调艺术家应表现人类内在的精神,而不是所观察到的自然。象征主义美学对二 十世纪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抽象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美学基础。象征主义 的代表画家有 Gustave Morean 和 Odilon Redon ,作品富于诗意,如同文学插 图。   高庚继象征主义向前迈进一步。针对象征主义题材的穷尽,他率先从原始中 发掘彼岸的永恒。愤世疾俗的高庚要“建立藐视一切的权利”,他抛弃都市现代 文明,返朴归真,在原始的土地上找到了“有力的感觉,直接的表达,单纯的形 式”。他是现代艺术中原始主义的先驱。   高庚将自己的超越现实称作综合主义(Synthesism),综合指形与色的综合, 建立在对 dominant element 的发掘上。因此,高庚的色彩超越自然,可以随意 运用,形体也可以夸张变形,形与色都具有表情,倾向表现和抽象。   高庚的一生有很强的传奇色彩。英国作家毛姆以他为原型的中篇小说《月亮 和六便士》,写得十分感人。   题外话∶顾城亦试图步入原始世界,但以创作的失败告终。同高庚相比,顾 城尚未达到超越现实藐视一切的境界,毕竟还是个儿女情长的大孩子。           梵 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高庚的画累人,梵高的画伤人。人家要死要活的,感情消耗量忒大,是烈酒 ,到“看懂”时恰似刚害过一场大病,而且病去如抽丝。蠢侠能躲就躲。沉着脸 一笔带过。不陪您害病。   梵高基本上火速窃来印象派的调色板,对细雨蒙蒙的巴黎和中产阶级的温情 啐上一口,逃回适合他生活习性的南方。他在阿莱斯毒列的太阳里疯狂地奔跑, 有如夸父追日。一切的一切熊熊燃烧,每日的灰烬聚合成每日的一画。   梵高的激情所达到的炽烈,人类艺术史上屈指可数。然而美术史总是难免挂 一漏万,将梵高置于美术史的框架,他便简约成表现主义的一部辉煌的序曲,只 是序曲的价值超越后续的乐章。 〔寄自 xia@sp66.csrd.uiuc.edu〕 ※※※※※※※※※※※※※※※※※※※※※※※※※※※※※※※※※※※ ※                                 ※ ※ 本期编辑:散宜生                        ※ ※ 审稿:  阿飞、方舟子、古平、嚎、灰人、浪人、竹人       ※ ※ 校对:  散宜生                        ※ ※ 联系邮址:方舟子〔fangshim@student.msu.edu or xys@uiuc.edu〕  ※ ※ 发行:  ACT(USENET News Group alt.chinese.text)     ※ ※ 存档:  Please anonymous ftp the following sites for ※ ※ GB Version: ifcss.org, cd org/xys ※ ※ HZ Version: ifcss.org, act/archive/magazine/xyusi.hz ※ ※ PostScript: csrd.uiuc.edu, pub/zzhang/xys ※ ※ 订阅:  订阅(停订) uuencode GB版,请寄一单行电子邮件至  ※ ※      cx3575@coewl.cen.uiuc.edu,写明 SIGN-ON (SIGN-OFF)。※ ※ 版权:  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作者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