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伪科学辩识——读拉德纳的《科学与谬误》 马惠娣   伪科学,概括地说,即是打着科学的旗号,从事种种反科学的 事。它的最大特征是违背科学规律,否认已有的科学公理,拒绝科 学的基础实验,无视理论逻辑的自洽;它的核心是冒充和欺骗;主 要目标是贪图暴利。   伪科学是近代科学诞生以后出现的产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的 怪胎,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大绊脚石。正因为如此,历代的 有识之士对之进行了前赴后继、长期不懈的斗争。中外历史多有科 学与谬误、真理与邪恶抗争的记录,表明了人类对科学理性的渴望 与尊崇。几个世纪前在西方,有关“超心理学”和“唯灵学”的伪 科学研究曾几度兴风做浪,巫术、巫医、招魂术也居然能披上科学 的外衣登堂入室。在其信仰者中,不仅有没受过教育和比较容易轻 信的人,而且也不乏知名人士,如:培根、华莱士、克鲁克斯、洛 奇、巴莱特等人都曾误人歧途。100年前,恩格斯撰写的《神灵世界 中的自然科学》一文,对现代唯灵论者们曾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驳。 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引进了科学和民主,呼吁“国人 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 重”。   但是,伪科学并未因科学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怯步。它们仍然 变换着伎俩在世界各国流行,且把自己妆扮得更加迷人惑众。于今 中国尤烈。自70年代末“耳朵识字”始,各种迷信和江湖骗术纷纷 拉科学的大旗做虎皮,把本来没有事实依据的表象,硬说成有道理; 把乌七八糟杂乱无章的东西拼凑在一起企图说成系统的理论;把某 些与科学毫不相干的东西硬和科学原理拉扯在一起。他们将骗术、 魔术、幻术包上科学的外衣,或曰“继承传统文化”,或曰“探索 人类未知领域”,或曰“建立科学新体系”,甚至成立专门的伪科 学“研究机构”、“科学团体”,企图利用科学的威望欺世盗名, 愚民害人骗财。这些伪科学的行径危及社会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特别是现在,随着科学自身的发展,使得科学与人们经验判断 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人们对科学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困难,许 多人包括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人,也常受 到伪科学的骚扰。近日,读拉德纳的《科学与谬误》一书,从中获 得了这方面的教益,这里介绍给大家,以供辨识真、伪科学时参考。 该书首篇“在科学的边缘漫步”(“科学的边缘”指的是一些灰色 地带,在那里科学是否得到尊重令人怀疑。作者注)以西方历史上 几个著名的伪科学事件,如:地平说、古代宇航员、生物节律、神 造论、二室的头脑、灵学等为例,批驳了伪科学是怎样利用科学具 有实验性、探索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在“一切都是可能的”幌子下 从事违反科学规律的活动。从多方面归纳概括了伪科学的特征。作 者特别指出:人们无需等到成为科学权威后才能看出某事是伪科学 ——关键在于对何为科学,以及更重要的是——对何为伪科学这两 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伪科学的标志是什么呢?   一、拾科学之牙慧   一旦某种理论被否定,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们是不会回过头来 把它重新拣起来,除非他们看出怎样使它在原来不起作用的地方发 挥作用。此时必然是出现了使这种理论能够适用的情况。要么是发 现了新的证据,要么是旧概念有了新意义,从而使科学体系发生了 变化。而伪科学者面对现代科学的复杂性,往往寻求人们较易懂的 解释,在已被科学所摒弃的事物中寻找出一个所谓的问题,他们汇 集形形色色的论点,其实大多是科学的弃物。与恢复某一旧观念的 科学家不同,他们无法为其披上新衣。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地平论”, “既然大地是球形的,那么另一侧的人却掉不下去,这怎么可能呢?” 然而,这一问题早已被科学实验所证实。在“神造论”反对进化论 的意见中,也可以见到这种拾科学牙慧的例证。   二、善于故弄玄虚   科学家的研究往往是在公认的理论体系范围内工作的。在这个 体系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 一旦某个异常现象得到承认,科学家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使他符合 公认的理论,并将异常现象解释为非异常现象,同时要有较强的全 面的说服力。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科学家在对未知世界和未知事 物进行探索时出现或发现异常现象,并不会使他们大惊小怪。然而 伪科学家们则与科学家不同,他们是在专门寻找不可思议的东西, 一有“发现”便欣喜若狂。某些所谓神秘的事物,如:超感应力, 百慕大三角,古代先进知识的确认,实际都是披着神秘外衣的十分 普遍的现象,他们甚至一心要把最牵强的解释包含在内,置合理性 的标准于不顾,一切都陷入混乱之中——然而这一切全不顾,却把 他们发现的所谓的“神秘现象”解释得越来越玄妙,有时会把一些 现象称为“无法解释的事物。”   三、求助于神话   伪科学者常由于应用神话而将自己暴露,伪科学有一个共同的 模式:先从古代神话和故事开始,以《创世纪》对造万物的记载, 《伊利亚特》中神告诉阿基里斯去做什么,把这些当做真实事件来 报导。“《圣经》上说,一辆火车载着伊利亚被一阵旋风吹上了天。” 这辆“火车”是什么?冯·丹尼肯(瑞士的一位前饭馆经理,专门 从事古代宇航员的研究,著有《神的战车》和《外星之神》)说: “那是宇宙飞船。”为了证实他对《圣经》的解释,他不得不假设 那时有宇宙飞船,但这正是他希望用自己的叙说所证实的事。难道 《圣经》是科学的定理?用神话来为这种假说提供证据,显然是站 不住脚的。古代记载中也许有能为科学家提供线索的地方,但科学 家一般不会将古代记载的话全部信以为真,除非他们所说的与自己 观察到的事实相一致,如:日蚀,黑子,彗星等记载。   四、搜罗不真实的证据   就一个科学假设来说,真实的证据越多其肯定的程度也就越大, 这个假设也就越可能得到承认。一个得到肯定的假设必须得到强而 有力的证据支持。一个被承认的假设,有大量的证据对它加以肯定。 对于证据的支持,通常有这样几个标准确定其可靠程度的:1)例 证的数量。一般来讲,观察到的事实是多多益善。 2)例证的种 类。在同一条件下见到的大量实例给一种假设提供的支持要比在各 种不同的条件下见到的少量实例提供的支持少。 3)相对抗的假 设中的不可靠性。对某种假设提出的证据若能在同时否定一种或几 种与之相对抗的假设,便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4)提出假设之后 见到的例证与之前见到的例证相比,提供的支持则更为有力。然而 伪科学的作法是:即单凭证据的数量就可以弥补各个证据在质量上 的欠缺。他们搜罗大量的可疑资料来支持他们所欣赏的理论。查尔 斯·伯利茨和他的百慕大三角的信奉者列举了一桩桩关于船只和飞 机无影无踪地消失的事例;冯·丹尼肯以一件件人工制品来支持他 的古代外星来客的假说。拿飞碟来说,所有的证据实际上都带有轶 事色彩,通常都是未受过训练的目击者的报告,还有无法再次观察 核实的事。然而百慕大三角的证据不是伪造的,就是被歪曲的,为 增强其神秘性,他们不惜更改日期和情况。伪科学家们极不愿意摒 弃他们的证据,甚至在某项研究己证明有问题时,他们还是决不打 算将它从罗列的项目中剔除。   五、不能驳倒的假设   科学的各种假说都必然是被驳倒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它现在 被驳倒,而是说,被驳倒的可能性是必然存在的。对于任何假说, 人们有理由问“能拿什么证据反对这一假设?”如果拿不出;这个 假说就不能有科学性。伪科学家喜欢的是无法驳斥的假设,其原因 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来反驳他们的论据,他们就不 必害怕那些能证明他们有错的事实。神造论就是无法驳斥的假说的 最好例证。看看菲利普·戈斯的论断:“世界是连同悠久历史的遗 迹一道创造出来的。”象这样的论断怎么反驳呢?   六、从虚假的相似中得出结论   使伪科学貌似有理的一个常见策略,是伪科学论证所依据的原 理已成为正统科学的一部分。他们常说:“我们正在做的事与正统 科学正在做的工作确实没有多少区别,然而是他们不愿意公平地对 待我们。”他们还争辨说:占星术的基本原理(即天体对地球产生 的影响)已成为科学观点的一部分,那么占星术的理论在科学中就 应有一席之地。生物节律是另一种使其本身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符的 伪科学,它的论点也是来自那些据说与正统科学研究相似的东西。 表面上看,占星术和生物节律论者好象是在遵循着一系列完全可以 接受的推理,可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研究途径,除坚持说与现代科 学知识一致,表明它与研究过的其它领域相似外,还有什么更好的 办法呢?对科学家来说,一种假说是否与公认的科学原理相符,是 个重要的问题,科学家的工作不是抛弃以前已经建立的真理,而是 将这些真理包含在更广泛的概念之中。科学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已经 科学建立的、并被实验所证实的内容。不能仅仅因为你的主张同科 学家所承认的主张有相似之处,就说你的主张与科学确信的东西相 符。他们必须详细阐明类似之处,确切地注明一致和差别,否则, 在一个领域中发现的相互关系就不能有效地用于另一领域。   七、用情景描述来说明   每种科学理论都有概括性的一面,这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因 为没有它,科学理论就丧失说服力。科学地解释一种现象,就要表 明它如何从一般规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遵循一般的科学原 则,否则就得不到科学的解释。没有这些法则,那就只能是一个情 景描述。当伪科学声称提出理论来向当代世界的看法进行挑战时, 他们所提出的根本不是理论,而是情景描述,更拿不出新的法则来 代替旧有的。维利科夫斯基(俄国出生的心理分析学家,《星球相 撞》的作者)说,“金星几乎与地球相撞,使地球翻转倒置,这不 仅是两个磁极的颠倒,而且是地球同其他星球的相关位置的颠倒。” 这种颠倒的形成依据什么机理?维利科夫斯基的唯一回答是:“就 象一声霹雳击中一块磁铁一样。”连最起码的科学解释,即根据一 般法则对现象所作的说明也未见于他的著述中。   八、靠寻章摘句进行研究   报告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的科学论文集常常被称作“文献”。 科学家往往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其研究领域中的文献,对正在从 事科学工作的人来说,书面报告只用于传递研究成果,即提出理论, 提供论证和反证,提供搜集到的材料。一篇科学文章若不能很好地 起传递作用,或不能提供有利的论据和论证,便毫无价值。伪科学 家在处理科学文献时往往暴露自己,他们对从事科研的看法只是读 科学期刊和专著;他们着重寻章摘句,而不关注基础事实和推论。 他们认为科学就是科学家们的全部言论,科学家的任何言论都可以 反对其它言论。每种言论都值得考虑,每种言论都可以解释。对于 “发现了什么”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书中的话对我有用我就 用,甚至怎么解释都行。   九、拒绝批评   拒绝批评绝非科学上的成功之路,尽管科学从本质上讲能自行 修正错误,但为了纠正错误,人们必须首先知道错误是什么。发现 错误的最好方法是听取批评,接受意见。而伪科学家恰恰接受不得 批评。他们常常采取避免批评的方法是:首先,立论空洞无物,一 个例子是:“不是以正常方式发生的事都应归于心灵活动。”什么 是心灵活动呢?它是一种超自然现象。因为你所说的一切就是:凡 不是以正常方式发生的事都是超自然的。你可以放心,在这一点上 没有人会证明你错了。其次,将话说得模糊不清,从而使批评不得 其门而入,一个例子是维利克夫斯基预言“金星是热的”。多高的 温度才算热?第三,他们不把科学上的辩论看成是科学进步的途径, 而是看成科学家或是科学界对他们的围攻和蔑视。这种态度在神造 论中表现得最清楚不过。每次辩论之后,神造论者从不关心批评怎 样影响了他的理论,唯一担心的是“我是否获胜”。   十、从事伪科学的人往往缺乏或者没有系统地接受专业教育和 学习   尽管难保证受过专业教育的人也能成为伪科学者,或者没有受 过专业教育的人也能做出科学成就,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复杂深 奥,现在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几乎没有未受过该领域的正规教育或未 获证书的。而从事伪科学的人,往往没有受过系统和专业的教育。 因此,他们不按科学研究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与科学界也没有任何 接触。他们抱怨科学家对他们的批评,不接受科学家对其研究成果 的检验。当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伪科学者并非根据其社会地位和 文凭以及说得多么玄妙,重要的在于他的工作方法。人们常把科学 家说成遵守科学方法的人,科学方法的通常概念是:搜集资料,提 出用于说明这些资料的假说,再通过严格和反复的实验对假说进行 检验。   作者在给出10个辨识伪科学的条件后,还专辟一章,揭露伪科 学家们总是直截了当地或者含糊其词地借助于“一切都是可能的” 这句名言,为自己提供支持,企图让人们相信他们的工作是科学探 索。并特意从科学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可能性”的哲学前提。   拉德纳指出,“可能性”首先是实际可能性,即某件事如符合 自然规律,它便是可能的。例如,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出现在 同一地点是可能的,但在同一时间则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 方。第二是逻辑上的可能性,一种理论若无自相矛盾处,那它在逻 辑上就可能站得住。逻辑上的可能性比实际可能性适用范围广得多。 许多不具备实际可能性的事,仍可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伪科学家 们常把他们关于可能性的言论与科学多变的主张联系在一起。这个 事实表明,他们所谓的“可能”是类似某种“与科学相一致”的东 西。请注意他们关于“可能”的概念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希望它 小于逻辑上的可能性,但结果是,他的广阔度至少一样,可能还大 些。他们想说,一切都是可能的,但并非每件事都需严肃对待,他 们没有给严肃的可能性和非严肃的可能性之间的差异留有余地。   “可能性”在科学思想上还具有创造和竞争两个方面的意义。 科学哲学家把它们称为发现领域和批判领域。就创造来说,“一切 都是可能的”作用是“启发器”,它是用来刺激并鼓励创造过程的。 科学家是在旧理论无用之处提出有效理论时,考虑一切可能性,他 们大胆地寻找新方法来对待面临的现象问题。但在科学辩论中对理 论加以维护时“一切都是可能的”就完全不起作用了。你不能争辨 说,因为一切都是可能的,所以人们应当承认我的理论是正确的, 你甚至不能争辨说,因为一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的理论是可行的。 你必须说明,在现代科学中,你的理论怎样有可能站住脚——不仅 在逻辑上能站得住,而且在当代科学辩论中具有名符其实的竞争力 量。伪科学家们试图通过花言巧语就把自己的“不可能”变成“一 切都是可能的”,从而把读者引入歧途,甚至可以变成“畅销书” 获得巨大利润,但无法在科学市场上通行一步。就竞争来说,“可 能性”也是要具备几方面的原则:理论必须能解释有争议的事实; 它不能有任何明显的缺陷(如自相矛盾)。它即使违背某些基本的 设想,也必须符合现行的科学体系或者具有某种倾向于它的、使其 值得考虑的因素。凡提出用以支持某一理论的证据和论据,必须按 科学界的标准来进行评估。获胜的理论必须能表明此种理论比其它 供选择的理论更为人们所赞同,它能解决别的理论无法处理的问题。   拉德纳最后指出,伪科学还具有很大的娱乐价值,它可以满足 一些人的猎奇心理,给绝望者和空虚者以慰藉。另外伪科学还具有 极大的商业利润价值,这是任何一个出版商都可以证明的。   也许《科学与谬误》一书提供给我们的辨识伪科学的条件并非 完全充分和准确,或者还不全面,但是,这样一个事实是不容置疑 的——科学家的工作是对未知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探索,而这种探索 本身的思想和方法必须是科学的。他们最先承认这一点:科学认识 是无止境的,也是能自我矫正的事业。科学理论经过提出、争论、 接受、评述,最后被驳倒并由其它理论来代替,在这一过程的每一 点上都存在着无答案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最终要靠己有的理论来 回答,另一些问题则可能表明需要新的理论。当科学进入一个以往 没有想象到的领域时,它是靠合乎理性的方法进入的。同样,我们 也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认识到:伪科学所作的努力决不会表明是科 学的,伪科学也绝不是有缺陷的科学,它根本不是科学。应该说科 学与伪科学是有着鲜明的界限的。   参考文献   拉德纳著,安宝明译,《科学与谬误》,三联书店1987年7月 摘自《伪科学曝光》  何祚庥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