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量子概念:一个史诗时代的开端 □戈革    一   每值年底,当“圣诞节”将届之际,孤独如老夫者一般也会收到 几张颇为别致的贺卡,为我这种贫乏而黯淡的生涯平添几分温馨的色 彩,殊不易也。   在1999年收到的贺卡中,最有特色的一张是美国AIP物理学史中心 的主任维尔特博士(Dr.Spencer R.Weart)寄来的。卡上除了他手写 的祝词外,还以AIP全体人员的名义印上了“为新世纪而致以最佳祝愿” 的字样,而尤其发人深思的是,卡上居然印上玻尔和他母亲的合影。 AIP是美国物理科学各专门学会的联合组织。为了迎接和庆贺新世纪的 到来,他们没有选用最伟大的美国公民爱因斯坦而却选用了丹麦学者 玻尔来作为自己的形象典范,这恐怕不是完全偶然的吧?   曾记得美国天才物理学家费曼(R.Fegman)有一段议论:   从人类历史的一种长久的观点来看——例如从自今以后一万年间 的观点来看,几乎没有疑问的就是,19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将被认为 是麦克斯韦的发现电动力学规律,而比起这个在相同的10年内发生的 重要科学事件来,美国的内战将褪色而成为只有地区意义的事件。   在那个被誉为“给予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19世纪中,当然也充 满了许多浩气冲天、杀人盈野、登基加冕、山崩海啸、歌功颂德、狗 仗人势、不亦乐乎、呜呼哀哉……的大事件,但是在费曼教授的心目 中,所有那一切都只好“小姐权且落后”,全都比不上麦克斯韦的电 动力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有 很深刻的道理的。费曼不是科学史家,但是当谈论人类历史时,却显 示出很高的“史识”,绝非那种妄自尊大、生拉硬扯的妄人所能企及!   仿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试行评选20世纪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至少照鄙人看来,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量子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也就 是从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概念到1927年海森伯提出测不准原理 和玻尔宣布互补性概念的那段历史事件。   有一位备受许多外行人推崇而却被专业科学史家们批评得体无完 肤的梅拉(J.Mehra)先生,立志要写一部九卷本的量子物理学史。 但是他写了五卷就写不下去了,至今未见下文。然而他对量子理论发 展史的看法却颇有精到之处,很值得我们借鉴。他说:   量子理论在20世纪中的发现和发展,是一个史诗式的故事,…… 千万个问题共同交织成了量子理论的构造,……量子理论在科学史和 人类智能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比……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更加 独特得多。它在观念上和过去进行了完全的决裂,而塑造了一种关于 物质结构和辐射的以及关于许多基本自然力的新世界观。   梅拉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写了许多书也编了许多书;因为贪 多求快,难免有时出现疏漏(老夫自惭亦有此病),但是他的这段关 于量子史的议论却颇有见地。   如此说来,要稍许妥当地介绍一下量子理论的发展,就必须写许 多本(例如九卷)书,而短短的一篇文章是根本不可能“一口吞尽西 江水”的。现在我们只能简单地谈谈普朗克在一百年前提出量子概念 的情况。      二   历史的发展从来是不可能按照拉普拉斯式的因果原理来进行的。 你可以从各种方面来寻索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但是你绝不能证明那 一事件的逻辑必然性。例如,众所周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马科斯· 普朗克是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发现了微观过程的量子特征的。但是,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得出这样的发现的恰恰是普朗克这个人,为什么 恰恰是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得出的,等等,谁也作不出必然的回答。老 实讲,这样的问题,并没有什么本质的意义(只能起一定的启发作用)。   按照一百年前的理解,一切的物质实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所 谓的辐射则简单地被看成电磁波。所谓黑体辐射,就是和周围的物体 处于温度平衡的辐射。设想把一个厚壁中空的物体保持在不变的均匀 的温度下,则其空腔内部所包含的就是黑体辐射。人们设计了实验装 置,巧妙地测定了黑体辐射的能量按辐射波长(或频率)的分布曲线, 而当时理论家的任务就是从理论上推导出这种经验曲线的公式(理论 解释)。   当时所能用的,就是经典理论中的热力学和统计力学。这些理论 已经证明在许多别的领域颇为有效。在这种统计力学中,有一条最基 本的“能量均分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按一定程度计算出来的平均 能量,和物理对象的温度成正比。但是,当考虑实物和辐射的平衡时, 这条原量却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原来,那时多数人同意,一切物质实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当用 统计力学的方法来处理它们时,每一个原子都可以看成一个简单的、 具有三个自由度的质点。一个或几个物体中不论含有多少亿个原子, 其数目总是有限的,从而它们的自由度总数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 辐射被看电磁波,它的状态要由所在空间中每一点上的强度来定义。 不论多么小的一部分空间,它所包含的数目都是“连续的无限大”, 从而任意小的一部分即辐射的自由度数也肯定是无限大。如果把“均 分原理”应用到由物质和场构成的一个体系上,那就会得出无法接受 的结果了。因为,体系的总能量无论如何是有限的,而只要存在很小 的一小部分场,体系的总自由度数就是无限的。“均分”时分子有限 而分母无限,得到的平均能量必然是零。按照玻耳兹曼关系式,这一 平均能量应等于1/2KT;K不等于零,故T必为零。于是体系的温度在 理论上必为绝对零度。就是说,不论体系的总能量多么大,它都会不 断地被吸收到场中去,而使所有的物质实体都处于绝对零度的状态。 只有这时实物和场才能达到平衡。显然,这种荒谬的(佯谬的)结论 是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不能相信的,最不能相信的想必是发现了“热 力学第三定律”的能斯特(W.Nerst)。   在19世纪末期,某些物理学家(例如英国的开耳文勋爵)已经清 楚地意识到了这种困难。但是在具体的“理论研究计算”中,人们还 是想尽了办法来回避这种困难,而普朗克则是在这种探索中取得成功 的第一人。   众所周知,在普朗克以前,已有人推导过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 式,得出的结果和实验符合得很不好,而普朗克的公式则和实验符合 得非常令人满意。如果不是在推导中列入了十分奇特的“量子概念”, 这样的成就或许只能在科学史上被人顺便提及,而不会给普朗克带来 不朽的令名。      三   普朗克的论文刚刚发表时,德国物理学界的文摘刊物只用短短的 一句话报道了它,而普朗克本人也还对自己的理论基础远远没有心安 理得。特别是,普朗克是一个谦虚谨慎的君子,绝不是那种胡吹乱捧、 动不动就沾沾自喜的小人。因此,有人说他在发现了量子概念以后曾 对自己的儿子自夸“作出了牛顿以后最大的发现”,那恐怕不太可能 是“历史的真实”而更加可能是“艺术的夸张”。   然而,从历史回顾的角度来看,量子概念的引入,确实不愧为牛 顿以后最伟大的发现。普朗克的工作打响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第一 枪。它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科学上、技术上、社会上、哲学上的多种多 样的巨大后果,而量子理论也逐渐成了20世纪物理学中的“唯一思想 模式”。随着人们对量子概念的逐步理解、应用和发展,也通过他自 己在科学上、教育上和学术行政上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马克斯· 普朗克渐渐变成了当时德国学术界的领袖,成了国际上深孚众望的学 术伟人。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不堪忍受的物质匮乏、离乱、 压迫和屈辱。但是他的学术贡献和高尚人格,永远受到了全世界学人 的景仰。   德国原有“威廉皇帝学会”,约与英国的“皇家学会”相当。二 战以后,该会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其所属的物理学研究 所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物理学及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在慕尼黑)。   当普朗克提出自己真正划时代的量子概念时,他是柏林大学的教 授,年仅42岁。那时爱因斯坦刚刚大学毕业(得到博士学位),年仅 21岁。玻尔还没有进大学,年仅15岁。这三个人,被称为早期(旧) 量子理论的三大先驱。普朗克当然是开山祖师;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 作出了贡献,后来成了量子理论物理诠释的反对派;玻尔大大推进了 这一理论的发展、表达和哲学诠释,成了20世纪量子理论的思想领袖。   此时,后来在新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那些人 还基本上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当时薛定谔13岁,路易·德布罗伊8岁, 泡利刚刚出生几个月,而海森伯、狄拉克和约尔丹则还没有出生。年 龄最大的是玻恩,他当时18岁,但也还没有进大学。但是过了20多年, 这些人都已经大大地出了名。因此,当时德国人曾把量子力学戏称为 “男孩物理学”,而玻恩在哥廷根大学主持的理论讨论班也被说成了” 玻恩幼儿园”!   时至今日,经过100年的蓬勃发展,量子物理学已经蔚为大观,形 成了经典物理学旁边另外一座金碧辉煌、千门万户的巍然大厦。由于 理论认识方面“非形象化”的特点,许多人仍然怀着一种胆怯的或怀 疑的心理来瞻望这座大厦,觉得它里面有许多神秘的“迷宫”。但无 论如何,在今天的情况下,多么狂傲的人物也不敢否认这座巨厦的伟 大和重要。即使在最落后的地方,也不太可能有人再像当年的纳粹分 子那样把量子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骂成“犹太物理学”了。 相反地,量子物理学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在全世界大学中普遍教授的 必修课。 (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