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中美合作引发轩然大波 杭州会议激辩基因伦理 □寿蓓蓓 李虎军 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引发争论   4月2日到3日,在杭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 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上,新华社记者熊蕾质疑中美基因合作的调查,成为争议 的焦点。   熊蕾在会上讲述了经调查的发现:在安徽,数以万计的居民为哈佛大学与 中国的合作项目“贡献”了血样,经精选的血样对研究和开发治疗的药物是极 有价值的,但不少“贡献”者并不知道为谁、为什么“验血”,他们自己能享 受什么权利,这不符合国际惯例。   熊蕾的调查写成了报道,发表在今年3月26日的《瞭望》周刊上,题 目是《令人生疑的国际基因合作研究项目》。大别山深处老实巴交的农民储勉 斋一家的照片,上了这期的《瞭望》。   储勉斋是熊采访时好不容易找到的验血者之一。1997年3月10日, 储坐上镇里特地来接他的拖拉机,下山到了头陀镇卫生院,他把胳膊从一个小 洞伸进一块黑布帘子,感到针头的刺痛————他看不见自己被抽了多少血, 只知道来参加免费体检。与他一同前来接受“体检”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女 儿。在此前(1996年11月)的一次体检采血中,全镇共有1400多人 参加,而这次只挑中了4户,储家是村里惟一被挑中的一家,被认为是免费体 检的“幸运者 ”。   负责这些项目的,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徐希平博士。徐主持的 合作项目先后从美国千年制药公司等处得到资助,资金超过1亿美元。千年公 司和哈佛方面都认为,是在安徽的合作项目确保了这笔大额投资。   徐希平曾对美国《科学》杂志记者说,这些项目的基因取样,样本的代表 性将覆盖两亿中国人,其中,仅在安徽的哮喘病样本,就涉及600万人。   消息传到国内,曾引起轩然大波,然而不久事情就平息了。   徐的项目一直在进行着。但由于中国开始施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法》,并成立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1998年6月),基因材料出境 必须由遗传办批准,徐便把实验室建在了安徽,但是“徐以前拿走了多少材 料,谁也说不清”,仅哮喘病一项,徐本人承认带走了16400份血样。是 否知情同意了?   基因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被采集样本者的知情同意。徐希平曾称“严 格按要求对受试者实施知情同意的运作方式,包括受调查者签署知情同意 书”,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违规事件”。   在这次大会上,哈佛中国项目的中方合作者之一、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 研究所副教授陈常中也说,不久前进行的一次回访调查显示,“尽管少数研究 对象对调查过程不太满意,但所有研究对象100%都是自愿参加、知情同意 的”。   陈常中提到,1999年哈佛大学六人代表团考察安徽,以及最近科技 部、卫生部组织专家现场调查,合作项目都得到了肯定。   对此,与会者中有众多质疑者。曾与徐希平共事的扎娜(Zahner) 博士就是一位。她曾多次自费到安徽调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说,在 安徽进行的项目,由于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低,医疗保障条件差,调查对象的 权利难以得到保护。   这位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助理教授,还促成了美国政府的调查。2 000年11月,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专题报告,建议美 国医学研究人员不要在中国的贫困地区进行研究,因为当地医疗条件差,人们 不能保护自己的权利。美国全国卫生协会(NIH)把报告发给了所有目前在 中国有项目或将有研究项目的人员。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科技处官员高大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知情同 意当然不只是老外的专利,知情同意和研究对象保护,也是中国政府的原则立 场。 ”   据高大卫介绍,美国政府规定,哪怕只有一例没做到知情同意,该研究项 目也要被停止,并且可能受到罚款、不再批准项目的处罚。   高举例说,去年,美国一对双胞胎参加一个基因研究项目,孩子的父亲因 自己不知情而也被提取了信息,向美国政府提出不公平,该项目因而被停止, 项目负责人也被免职。   美国NIH负责亚太地区合作项目的荷尔特(Holt)博士也对本报记 者指出,如果研究对象得不到保护,研究就不应该进行。   徐目前在NIH拿到9个项目,荷尔特说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如果美国 卫生部门的调查有证据表明,徐的项目违反知情同意的原则,NIH将停止资 助, “我们正在等待调查结果”。   匆匆赶来参加闭幕式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说:“1998年,我 国政府颁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人类 遗传资源,起到重要作用,人类基因资源的国际合作也逐步纳入健康和法治化 的轨道。”   “但是,”他话锋一转,“在各个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个 别有违生命伦理学的情况,希望能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建立相应的监督 和管理制度。” 还有利益分享问题    徐希平曾经说过,“参与合作研究的中国当地群众是直接受益者”。然 而,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邱仁宗 不相信这话,他断言,徐的项目“不可能有”涉及基因研究成果利益共享的协 议。因为直到2000年,国际组织才讨论这一问题,这意味着此前“根本就 没有考虑到利益分享这一层”,基本上“所有的利益都是研究方的,被剥削了 都不知道”。   200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发表了《关于分享利益的 声明》,呼吁基因研究如果有了利益,制药公司提取利润1%—3%返还受试 者,中国人类基因组织也赞同这一声明。   邱仁宗介绍说,该声明是为了解决利益分配与回报的不公平,由于发达国 家到发展中国家攫取基因资源,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   荷尔特指出,参与合作项目的人员应当视其贡献大小,分享利益,“如果 研究对象提供的基因资源是独特的,他们也应当分享利益。”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宋大康介绍了一项国际合作的例子,十多 年前,该所与一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开展利用微生物开发药物的研究。中方提 出,药物开发成功以后,不能在中国申请专利,并将药物的销售额按一定比 例,返还中方。谈判了半年多,外方最终接受了中方的条件。   他认为,为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国内一些地方竞相压价,损害了中方利 益,中国科学家应当自重。   邱仁宗、杨焕明等学者认为,国际合作项目必须由中外双方共同研究,中 方绝不能单纯提供样本。   陈竺表示,在国际合作中,要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考虑合作双方的权 益,协议不能是口头上的,要形成文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际合作都涉及知识产权,对于社会公益性的项 目,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的是基础性数据。”双方激烈交锋:今后怎么 办?   研讨会的压轴戏终于在4月2日20时55分开场了,其激烈程度在各方 意料之中。   大会主席杨焕明念完一封“关于科学家的职业操守”与会者的来信后,说 “ 现在开始辩论”,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陈常中首先上台发言。   他说,安徽医科大与哈佛大学包括哮喘病的合作,从1995年就开始 了。针对上午新华社记者熊蕾介绍的例子,他说:“关于头陀镇的研究,19 96年覆盖的范围包括头陀镇和另一个镇,1997年3月,调查研究从头陀 延伸到岳西县,这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别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探讨合 作医疗模式的可行性。”   “储勉斋一家在1996年接受了调查,并在1997年3月接受了跟踪 调查,在1997年10月8日,储家又接受了一次调查,这次才是安徽医科 大学与哈佛的合作项目展开的调查。储家可能对这3个项目中,哪个项目有知 情同意书有混淆。”   “中方到底有什么受益,”他说,“我们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了一流的技 术、方法、培养了人才,我本人就在合作中承担了许多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 文40来篇,像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第二,促进了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 锻炼了乡镇卫生机构的科研意识;第三,为数以万计的老百姓进行了血样检 测,发现了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人。   “对于知情同意我深有体会,不能去欺骗,因为骗了第一次,就不可能有 第二次。”   陈常中讲了10分钟,刚要下来,中国医学伦理学会会长、白发苍苍的李 本富拿起话筒问:“究竟有多少人知情同意、多少人没有知情同意?做哮喘病 的人,给病人带来多大好处?”   陈表示,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先解释,如果不同意,就不能做。”   这时,也参与哈佛合作项目的安徽省安庆市疾病控制中心光文伟接过话 筒,谈了两点:感觉在农村做知情同意非常难,如何做好,请大家指教;哈佛 要求所有的调查对象必须要有知情同意,做到100%知情同意是肯定的,你 的风险和受益都明明白白说清楚,可以随时退出。   杨焕明说,如果在那么偏僻的山区,能够做到100%的知情同意,我们 要好好向你们学习。此话引起一阵掌声和笑声。   王滨燕与旁边一位先生商量了几句,这位先生上前自我介绍————原来 他是一位律师,这又引起一阵笑声。   这位王律师说,100%与偏僻地区并不矛盾,他重申不是一个项目。王 挥了挥手中写着“储勉斋”名字的档案袋说,“1997年10月8日那次在 储家的调查,才是国际合作项目,储家签了一份知情同意书,现在放在档案袋 里,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就不向大家出示了。”   会场一阵骚动,UNESCO生物技术培训中心徐怀树在座位上大声说: “ 知情同意书只是签字,上面没有隐私了!”会场上又冒出一个怀疑的声 音:“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哈药集团的一位副总对此表示不解:“没做到(知情同意)也无所谓,现 在的讨论没有太大实用价值。”   又经过十多分钟唇枪舌剑,解放日报记者站起来提问:“许多血样在各种 合作中流失到国外,这对我国的基因研究有什么影响?”   杨焕明回答:“大批基因外流,对我国相关研究带来极大困难。”   徐怀树提出:1万多份血样流出,关键是以后怎么办?有什么办法、程序 能保障利益共享?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朱大海说,谁受益谁不受益,不是一个短期行为。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争论,参加中美合作项目的王滨燕和她的律师便离席 退场。   尽管晚上的辩论没有取得实质性结论,然而像徐怀树所提出的这类问题, 却发人深思。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