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两小儿辩日》说中医   作者:布医布施   《两小儿辩日》一篇仅有百来字,二千多年前的短文,能给人们什么样的启 示,见仁见智。但从“科学角度”来讨论,仅靠“见到”大与小和以“感觉到” “凉”与“烫 ”,即只依据“直观感觉”来判断太阳远近的做法是不严谨的。 现在,太阳什么时候远什么时候近,已可用科学方法算出来了,两小儿都错,已 是常识。在还属于“地心说”的年代,人们不知道地球有“自转”和“公转”, 也没有天文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凭借“直观感觉”来判断太阳远近是有其合理成 份的,不过,其“科学水平”是处在初级阶段以下,不妨将其称为“小儿辩日阶 段”吧。要是说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和中国之外的医学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处 于“小儿辩日阶段”,且都有诸多相似的谬误,倒也确切。而现代的医学研究是 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靠严谨的科学方法,与“小儿辩日阶段”岂能同日而 语。把《两小儿辩日》来比拟现代的医学研究,确实不妥,正如有网友所说,驴 唇不对马嘴。   如今把这个典故搬出来,如拉郎配地非要把中西医拉到一起,平起平坐。但 未必能如愿,或许适得其反。   “其实,一个是依据分析测定,另一个则来自直觉和感受,两者代表了人类 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 ‘“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 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 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 法。’“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揣度一下, 也许只是文字游戏而已。两小儿的认知方法,一个是以眼睛看见到的(视觉)来 判断,另一个是以皮肤感觉到的(痛温觉或温冷觉)来判别,两者均是属于“直 观感觉”范畴,要说有区别的话只是形式而已。其中,哪个小儿是依据分析测定, 哪个是依据直觉和感受?哪个是“东方”,哪个是“西方”?哪个是中医,哪个 是西医?举个例子说明试试看。   “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中医)“从 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有令人信服的实例和 证据吗?就对复杂的人体结构来说,西医通过解剖组织学和生理生化等,不但看 清楚人体的外表,而且了解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组成,从宏观到微观了解整个人 体的结构和功能,这难道不“整体”?而中医呢,对人体解剖一知半解,缺少组 织生理生化知识,对复杂的人体结构,只从外表看到些皮毛,对体内的结构所知 甚少,不了解各个脏器的结构和功能,何来整体认识?以五脏与七窍的关系为例, 看外表,人的头面部有看得见的眼耳鼻口等七个窍,体内有肺心肝脾肾即所谓的 五脏,就以为五脏与七窍是相通的。认为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肺气通 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 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 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肺经气管鼻咽部与鼻相通说对了,那其 他脏的精气是通过什么途径分别通达于相应的窍的呢?舌又不是窍,何来心气通 于舌?色盲难道是肝病所致!?聋人是由于肾功能受损!?切除一个肾脏就会有 一侧耳聋!?不知道人体内有经膀胱与尿道口相通的输尿管,就胡说肾气通于耳 (开窍于耳),闹出笑话。不过,为了摆脱困境,这时中医们就会扯起那张遮丑 的虎皮——五脏是指脏器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种种反映,不是指实质的脏器 来狡辩。那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这些“虚”的东西与有形态的“实”的七窍 是通过什么途径,如何相通的?又会抬出那个停留在“小儿辩日阶段”“放之四 海而皆疑”的理论——阴阳五行甚至周易八卦来胡搅蛮缠。中医对人体“整体的 模糊”程度倒是够高的,想不服也难。   中西医是如何从整体上来认识疾病的,以疟疾为例。   中医 靠阴阳五行表里寒热和三个手指头。疟疾由感受疟邪,在《内经》亦 称为疟气,邪正交争所致,疟邪具有的特点是:伏藏于半表半里。 “藏于皮肤 之内,肠胃之外。”入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 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 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入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 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 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因疟邪 具有虚实更替的特性,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从 而表现为病以时作的特点。“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 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疟气深 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阴疟,或称三日疟。   西医 靠显微镜,检验技术,微生物,病理和流行病学等知识。疟疾的病原 体为疟原虫,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 原虫,各种疟原虫的形态不同,各种原虫的裂体增殖有不同的周期。传染源是病 人和无症状带虫者。传染途径是由按蚊传播,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或使用被疟原 虫污染的注射器,也可感染得病。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先在肝细胞内后在红细胞 内发育。寒战高热是因裂殖体发育成熟破裂、裂殖子和疟原虫的各种代谢产物、 残余的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进入血流所致。因原虫裂殖体成熟时 间不一,故各型疟疾的发作时间也随之而异。   依上述可以看出,中医不知道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只有想象中的疟邪疟 气;不知道疟邪疟气从何处来(传染源);不知道疟疾是经蚊子传播的(传染途 径);不晓得疟原虫在体内处于何处,就编出个模糊不清,无具体所在的皮肤之 内半表半里的空话来忽悠;不知道疟疾发作时间不同是由于不同的疟原虫裂殖体 成熟时间不一所致,就瞎蒙是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 期,从而表现为病以时作的特点。中医对于疟疾谈不上有什么整体认识。中医关 于疟疾的理论,说其90%是糟粕算是客气;说其水平是在“小儿辩日阶段”算是 抬举。   现代医学基本上是在近一二百年形成的,应该说它是脱胎于古代医术;是在 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否定错误,吸取精华,吸收有利于医学发展 的一切科学成果,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严谨的科学方法,艰辛探索,不断创新, 一步一步地摆脱愚昧与迷信,更新自我而发展起来的。   源于约2500年前希腊的“四体液说”,经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盖 仑(Galen)发扬光大,加上肝脏产生的“自然精气”,心脏产生的“生命精气” 和脑产生的“动物精气”的“三精气说”,盖仑的“左右心间隔上存在着许多纤 细的、肉眼看不见的‘小孔’说”等错误理论,主导西方医学理论多年,其间医 学只能在原态徘徊。   前人由于认知方法和历史局限,谬误在所难免,后人就应敢于否定,并善于 创新,才能向前发展。   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塞尔维特(MichaeI Servetus)、哈维 (Wiliam Harvey)等前赴后继否定了盖仑错误的血液循环学说。魏尔啸(Rudolf Virchow) 细胞病理学说的创立和被接受,宣告了体液病理学说占统治地位时代 的终结。敢于破除对像希波克拉底和盖仑等如此至高无上的权威的迷信,极大地 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性的意义。   主导中医数千年的阴阳五行、气血精津(液)和经脉等这些基本上是靠“直 观感觉”加“臆想”编出来的理论,存有谬误实不足怪。但是,那些食古不化的 中医却对之奉若神明,膜拜得五体投地,博大精深,世间无人能及,句句是真理, 唯恐理解不深透,绝无存疑余地。就是遇到有疑之处,也不是往前探索,看其中 是否有误,加以改正,而是去翻故纸堆“挖祖坟”,看古人是怎么说的,以古训 为准。还有称为“中医药典”的《本草纲目》,也是动不得的。1999年一个“官 方”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中的人气条目 [时珍曰]医家所谓元气相火,仙 家所谓元阳真火,一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老人、虚人, 与二七以前少阴同寝,藉其薰蒸,最为有益。杜甫诗云“暖老须燕玉”,正此意 也。但不可行淫,以丧宝促生耳。其出版说明如是说:“以科学态度进行了认真 的整理,以求达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目的。”连如此荒诞不经的谬误,都动 不得,其食古不化的固执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科学发展,像新陈代谢一样需要吐故纳新,需要不断更新自我,否则只能作 茧自缚,在自我陶醉中枯萎。西医如果不敢于否定前人的谬误,就不会有现代医 学;中医如果敢于否定前人的谬误,就不会有“博大精深”了数千年,如今不靠 扶持就难乎为继的中医。如此下去,中医想不停留在“小儿辩日阶段”也难。 (XYS20080909)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