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揭开《黄帝内经》的神秘面纱(13)   作者:王力微   第一篇:《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和作者考证   5).《黄帝内经》的成书:   《黄帝内经》里没有叙录,根据历史记载,和书里的时代印迹,仍可以把它 的成编过程大致的轮廓复原出来。   公元前26年以来,天下的书籍集中到了皇宫,首先是要存放、初读、分类, 再按类别各行其事。李柱国校方技,只说医书吧,就很不少,从马王堆3号墓的 出土文物和淳于意所列举的书来看,就很多。《黄帝内经》里也记载和引用了至 少22种书。这些书,在《汉书·艺文志》里,一本都不见了,怎么回事?在《汉 书·艺文志》里,记载的医书、方书,整整齐齐,归纳得非常有条理,没有重复, 也没有注本,一个注本都没有,又是怎么回事?一本长期广泛流传的权威著作, 会没有注本吗?为什么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林亿校本以官方名义颁行天下以后, 注本犹如蜂起,又盛行起来了呢?这都是《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以前,并很通 行论者所无法解释的。   李柱国面对繁杂、零乱、内容或重复,或矛盾,记叙或祥、或略的医书,可 以只除去重复,校对错字,然后杀青、誊写,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不需要花很 多时间。但这样的校书法,在《汉书·艺文志》里没有反映,因为里面没有杂书。   第二种方法,就是根据资料,给以归纳整理,像《吕氏春秋》、《淮南子》、 《新序》、《说苑》一样,在众多资料的基础上,去重复,纠错字,统一体例, 分门别类,编成医家7部,方家11部,此外,还有房中之类,是否为李柱国一人 所编,就不得而知了。但他是方技书的总主编,最后的定稿,由他把关,应该是 没有疑问的。刘向一人校了那么多书,其他人校了多少,都有记载说明。个人估 计,因为当时的书又笨又沉,有一些助手帮助搬运、翻检、抄写,是完全可能的。 校书,实称校雠,就是对两本内容相同的书,一人唱念,另一人核对,像仇家一 样,认真挑刺,不容有丝毫马虎。刘向们就是这样校书的,有明确记载。   面对众多重复、体例不一、长短不一、良莠不一的书,李柱国会怎么办?完 全重复的好办,内容相近,却又不完全一样的,比较难办,比较好的办法是:全 部收录,各存其异,这就是《黄帝内经》里为什么有多篇近似,或互有矛盾的原 因所在。   两说并存,马王堆两种《脉书》的同时存在,也可以说明,这是不能确定哪 个更正确时的通行做法。后来的书,这样做的也很多,比如明初编的《普济方》, 也是几说并存。就是现在,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也是这样做的,只是要尊重原 作,不能为统一体例,随便改动。   在体例上,李柱国做了问答式的统一,《黄帝内经》本身的内容可以为证。   会不会有《黄帝内经》是天下献来的一本现成的书?决无可能。原因在前面 已说过,医书的传递,是十分诡秘的,非其人不传,是明规则。阳庆连自己的儿 子都不传,对公孙光也不传,都是在快要离开人世时,才传给自己长期看好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有钱有势,也不可能得到基本上是天下所有的医书,更谈不 上聚在一起,讨论医学,编成一本书。李醯对扁鹊的态度、作法,很可以说明一 些问题。技不如人,就把人杀死,这是为什么?如果当时医术昌明,扁鹊用得着 往来穿梭,到各国行医?后来的淳于意为何说众医的诊断错误?齐文王为何死了, 还不知是为什么死的?是他们请不起医生?淳于意代表了当时医术的最高水平, 否则,不会因为他不给认为是不治之症者看病,因而惹上冤家被告发,险些砍去 双脚。   医书和医术的传递情况,在《黄帝内经》里也有多处明确的记载,这可认为 是当时多个医家的共识:   (1).传授方法:   ①口头传授。《灵·口问》:“九针之经,……此先师之口传也。”公孙光 对淳于意也是口头传授,可以互相印证。   ② 临场传授。《灵·逆顺肥瘦》:“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就是在临场 治病时,把着手教。诊脉,不这样教肯定是不行的。   ③ 传医书。   (2).传授原则:   ① 封闭式:即只传给认为可以传授的人。   《灵·官能》:“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传?黄帝说:各得 其人,任人其能,故能明其事。”说明书是不能随便给人看,或传给什么人的。 长桑君、阳庆就是这样传的。   《素·金匱真言论篇》:“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素·气变交大论篇》:“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长桑君、阳庆都持这样的态度。   《灵·病传》:“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阳庆就是这 样做的。   《灵·阴阳二十五人》:“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 余愿得而明之,金匱藏之,不敢扬之。” 长桑君、阳庆都是这样做的。   ② 开放式:   《素·八正神明论篇》:“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这是指那些比 较一直的看法,可以公开传授。如:五脏、脉络等内容,就比较一致。   《素。著至教论篇》:“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这和前面的看 法想矛盾,应该是一种看法,持这样看法的,可以传人;持不同看法的,可以不 传,谁也不能强迫谁。   (3).得到医书,是件很神圣的事:   《素·灵兰秘典论篇》:“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 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宝焉。”如此宝贵,能 随便示人,甚至互相讨论吗?   根据以上的传授方法,任何凡人,想征集到全国的医书,是完全不可能的。 没有资料,也就编不成大部头的《黄帝内经》。就是诸侯王也没这个本事,他们 能得到零碎的篇章,就算不错了。再说,在列王中,只有刘安儒雅,其他全是些 声色犬马之徒,贪图享乐犹恐不及,哪里来的雅兴编书?如果编了,为什么不炫 耀一下?   (待续) (XYS200801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