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无我与辩论   Earnest   作为一个《新语丝》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方舟子在与众多中医支持者的辩 论中陷入‘迷茫’和‘郁闷’的境地,忍不住从深潜的水底浮了上来,要开口说 上两句,跟大家讨论讨论辩论的问题。   根据目的的不同,辩论可以分为好多种,第一种是以取胜和羞辱对方为目的, 如诸葛亮骂死王朗;第二种是为了说服旁观的第三者,比如各种辩论大赛;第三 种的目的是为了说服辩论对手。本文主要针对第三种,兼及第二种,谈谈自己的 一点体会。   三种辩论之中,以第三种最为普遍,经常发生在我们和友人或非友人之间, 目的是想通过讲道理,摆论据来说服对方,没有心存恶念,也不是为了争强好胜, 经常是基于帮助对方改正错误观念的出发点。但是辩论的开展却往往与我们的美 好愿望背道而驰,双方因为观点的碰撞而眼红耳赤,心跳加速,分贝升高,最后 往往不欢而散。(比如很多《新语丝》的读者想说服自己的亲人朋友认清中医, 却又无法如愿。)其原因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是因为这个“我”在作怪。   我们来辩论。有一个你,有一个我。你持有一个观点——A,我持有一个观 点——B。A和B互相矛盾。正确的理念应该是,我们在辩论双方观点的正确与否, 即A和B中的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但是A和B都只是观点,是客体,与主 体不同。所以,无论它们两个谁对谁错,都不会导致主体的对或错。比如,A错 了,但是你并没有错。因为A不是你,你也不是A。如果你抛弃了A接受了B,也不 是说你是对的,而是你的做法是对的。所以我们辩论,A错了就错了,B对了就对 了。你抛弃了A接受了B,你会高兴,因为你的认识进步了。我也高兴,因为我帮 助你纠正了错误的观点。   但是人们往往无法区分这个“我”和“我的观点”的不同。很多人从一开始 就认为,是‘我’和‘你’在辩论我和你的对与错。我就是我的观点,我的观点 就是我。如果我的观点是对的,我就是对的;如果我的观点是错的,我就是错的。 所以,不是你错,就是我错。但是,这个世界我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所以,我怎 么可能是错的呢?我不可能是错的,我一定是对的。所以我的观点一定而且只能 是对的。即使对方给出再多的证据,我也拒绝承认我的观点是错的。   所以当一场辩论从观点之争演变成你我之争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双方 再也无法说服对方了,再进行下去只会是有害无益。所以辩论的很重要的一个技 巧是保持‘无我’,不要让这个‘我’掺合到观点之争中来。不但你要做到‘无 我’,而且要引导对方走向‘无我’。这样的辩论才不会陷入死胡同。   首先,你要选者合适的辩论时机,不能是在对方不开心、逻辑混乱或和你闹 情绪的时候。其次,你要做到‘无我’。因为你一旦有‘我’,有了我对你错的 想法。对方马上就能感觉得到,于是他马上会制造出另一个‘我’来进行防卫。 再次,即使你已经‘无我’,你还要很细心地采用善巧的法门不让对方的‘我’ 升起。如何地防止对方的‘我’升起,需要智慧和实战经验,需要自己去摸索。   但是,这个方法也不一定是适合于所有人的。因为有些人,由于自身利益的 相关或其他原因,已经紧紧地把自己和某个观点捆绑起来了,所以一提到那个观 点,他心中的‘我’就已经起来进行防卫了。对于这一种人,最好的策略就是不 要和他去辩论那个观点,而是从一些类似、相近但又不那么敏感的观点入手,不 让他的‘我’出来捣乱,再逐步逐步地导向那个观点。   话说回来,在方舟子的这种情况,如果参加电视辩论,我的建议是不要轻易 地答应去。有几次,我看方舟子好像是在参加鸿门宴,明显地给对方下了套了, 辩论对手也完全是固执己见,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听你的观点。一定要请你去的, 可以,但是首先要约法三章。第一,要电视或电台提供辩论者的名单,知道对方 的一些背景,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讲道理的人;第二,不能以一对多,对方来几 个人,我方也要有几个人。气势上不能太弱,人选要由方舟子自己挑;第三,发 言时间要公平,双方要有相同的发言时间,而且要像辩论赛一样,有一定的规则, 不能无理取闹,不能随便打断别人。   去了之后,要讲究策略。首先,要确立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说服辩论对手 (基本上不可能),而是要说服电视机前的观众。所以,你要做到‘无我’,让 观众看到的是你的理性、科学知识和逻辑能力。你不要因为对方的无理取闹、人 身攻击而生气,因为绝大多数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分别善恶和真假。所 以,辩论对手越凶悍,越无理,你应该越高兴才对,因为,对手正在不断的丢分, 观众正在不断地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其次,如果有可能,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 让一个或多个对手丢掉‘我’的这个盔甲,让他或他们口服心服。如果能做到, 效果会是超级棒。不过,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   (最后,要说明的是‘无我’的这个辩论技巧是我从佛陀的事迹中得到启发 的。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印度有很多宗教门派。各派之间经常辩论,很多却是 恶性辩论。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出家人(不是佛教的)喜欢辩论,开始时 辩胜了几场,很是洋洋得意,后好却输了很多次,非常懊恼。于是有一次与对手 辩论时,他早到了几个时辰。等了一些时候,对手没有出现,他就洋洋得意地宣 称对手是因为怕他而不敢来不辩论了(‘我’总是对的!)。佛陀悟道之后的起 初几年不太和人辩论。后来影响大了之后,不断的有其他门派的人找上门来辩论。 但是佛陀恰恰是一个伟大的辩论者,他会很善巧地让辩论对方的注意力保持在理 性、无我的层面,细心地分析观点的是非,而不让对手感到自己被击败或羞辱了, 以至于很多信誓旦旦地要击败佛陀的对手在辩论结束之后马上要求成为佛陀的弟 子!嗬嗬,不容易的哟!) (XYS200705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