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立此存照】 【准备进入“处女般的不毛之地”,饭后不宜。】 数十位文学大师热评《丁祖诒文集》 丁祖诒文集首发暨研讨会  千龙教育讯(记者 陈岚) 3月31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报告文学 学会、中国散文学会联合主办的《丁祖诒文集》首发暨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瑛,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张锲,全国政协文教卫 委员会副主任王巨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长舒乙,中国作家协会 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等出席,阎纲、周明、何西来、雷抒雁等众多评论 家、作家以及多家媒体也悉数到场。同时,李瑛、邓友梅为文集首发揭幕,中国 文学馆常务馆长李荣胜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接受了丁祖诒的签名赠书,该书已被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    丁祖诒系西安翻译学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常委,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于60年代翻译刊出了近百万字译文,80年代主编了 30万 字的《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90年代中期参与编写出版了《经济英语》、《外 贸函电》、《计算机基础》等10多部陕西省自考指定教材,90年代末期主编出版 了20册1280万字的“全面素质教育手册”等多部巨作。     《丁祖诒文集》收集了他创办西安翻译学院20年来所撰写发表的各种体裁的 作品,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的坎坷和辉煌,可以说是对中国 民办教育事业的系统性总结。文集全面论述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态势和未来方 向,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观点和实践论证,处处洋溢着一代教育家高远的人 格风范和敢为天下先的英雄豪情,以及对对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推动中 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不懈追求。     研讨会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对《丁祖诒文集》的出版给予了 高度的评价,对丁祖诒及其西安翻译学院成功的办学实践表示肯定,认为他的文 集是一部“记录教育、记录社会、记录历史”的大作。 《人民文学》杂志原常务副总编、作家 崔道怡   古都西安南郊、翠华山下,太乙河畔,屹立着这样一座新颖独特的高等学府。 说她新颖,是因为此前未曾见过,说她独特,是因为至今没有再出现过。更重要 的,她的属性,她的专长,她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她的艰辛道路和辉煌业绩, 在中华大地上,是首创的,是唯一的。   当高考已经成为万千学子人生途中一道难关,当失学已经成为千万青年性格 命运的一大转变,是她,向那些有可能流浪于社会、凋落于凡尘的青春才俊,提 供开花结果的沃土和乐园,是她,为一茬一茬有抱负而无运气的落榜生,开拓了 再展身手、反败为胜的机遇和挑战。   她曾举步于“零起点”,蹒跚于“无资金、无后盾、无校舍、无文凭”的困 难,她曾勇猛闯过陈规陋习、世俗偏见,奋斗于荒凉的处女地间。白手起家,无 私无畏,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经历二十多年风吹雨打,她在磨练中成长壮大, 现已升为我国教育领域一颗明星,光辉灿烂。   而今,她受到从地方中央各级领导人关怀与重视,她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和国 家教育部部长的观光与赞赏,她引来英美著名社区校长与教授和她签订合作意向, 她招来世界级艺术家演出喝彩专场—“拥抱太阳”,她为申奥尽力尽心,为申奥 成功发出第一声欢呼歌唱。   “破云逐日万里行,追梦牵魂炎黄心,纵有异国千般美,怎及华夏申奥情。 炸雷一声寰宇惊,五环锁定北京城,金肤坐地绿茵殿,黑睛遥巡地球村。”这是 她的心声,这心声源于她的创始人、经营人、领导人,源于对民族、对国家、对 青年一代具有超越庸常大爱之大写的人。   她,是西安翻译学院;大写的人,是西安翻译学院的院长丁祖诒。半个世纪 前,丁祖诒18岁,以高考门门90分优异成绩被名牌大学所青睐,却因“政审不合 格”而落榜。三十年后,他放弃拼搏来的成果与地位,决心“与落榜生同行”高 举起“社会办学”的大旗。   “路漫漫其修远,吾上下而求索。”他是求索者,他要为落榜失意的年轻人 寻找到继续深造以能成才之路,从而升起希望之星。有志者,事竟成。他是有志 者,他要用志气点燃心灰意冷之人胸中之火,他是成功者,丁祖诒48岁卓然挺立, 充当了全日制民办高等学校的先驱。   又二十年,西安翻译学院拥有住校生四万名,登上全国规模之最。西安翻译 学院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98%,遥遥领先。丁祖诒以其开创中国民学的不争之 位,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成为《东方之子》,引起世界关注。由美国国会认证, 给予“受尊敬的教育家和中国大学校长”的荣誉。   丁祖诒,教育家、思想家、实践家、革新家,同时具有领导、经营、演说, 创作的才能的经历,他的追求,他的胆识,他的风骨,就是一部内涵丰富而有源 的书。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写他,《为了中国的“哈佛”》可谓开端之作。他也应 该写自己《丁祖诒文集》就是他写自己的开端。   《丁祖诒文集》,跟丁祖诒所创建的西安翻译学院一样,也是新颖独特的。 一般性的文集,大都把各种问题分开来编撰,尤其致辞、访谈类文章,更多单独 立卷,至于他人的评价,则很少收入。而这部书,别开生面集美文、论文、致辞、 访谈、评论之大成,万紫千红,花团锦簇。   美文篇,跃动着情系祖国现实与未来的赤子之心,论文篇凝聚着探索教育繁 荣与发展的学者之思,致辞篇,回响着他对同人和世界的强音,评论篇,汇合着 论家对他中肯的评价,整部书,铭刻着实践家奋进的足迹,闪烁着思想家智慧的 光辉,焕发着他自强不息、永当前驱的精神。   这部书,是教育家丁祖诒为人民、为社会人心公益、无私奉献的谐振,是革 新家丁祖诒的勇气、有魄力另辟蹊径开拓进取的记录。这部书,是自传性与文献 性、艺术性与史记性相结合的集成文库。这部书,深沉厚重是求索者丁祖诒的奋 斗历程,是成功者丁祖诒的心血结晶。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这部,它也有其别具一格的新颖独特之处。把诸多评论家 文章也收进来,不仅有立此存照的作用,而且是一种有助于读者的诠释和辅导, 可以跟作者的笔墨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把文章中精彩和警策的段落或语句抽取 出来,单列于书页之侧,读之更为醒目提神。   这部书,洋洋五十三万余言,却只有文集的第一卷,更加瑰丽的篇章,还在 后面。我们等待着它的第二、第三、第N卷陆续出版……相信西译在丁祖诒的运 筹中,定会更大更高更快更强地迈进,相信不久的未来,东方哈佛必将出现在翠 华山下、太乙河畔、中国的古都西安。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作家 邓友梅   尊敬的丁祖诒同志,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一进来,就有人说,这里好像 开“文代会”!在北京,专家们要想凑得那么齐都很难,今天我一看这么多老师 都来了,一个原因是周明他人缘好,但是他人缘好也召不了那么齐,什么原因呢? 就是丁祖诒同志他的人格魅力!   对于他这本书,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埋头苦干,能够开 创这样的成绩,得了成绩以后大家说著名教育家怎么怎么样,这个并不惊人,惊 人的是在著名教育家之前,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有什么苦自己咽在肚子里,这个 精神我觉得是伟大的。而且我觉得在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应该这么说,是继 承和发扬了中国历代文人最优秀的东西。这个特点,大家都各自有一点,但是光 各自有一点不行,还要把它集中发挥出来。   我觉得首先我们敬重的是丁祖诒的为人。他的事业的成功,包括他这本书的 出版是他事业的一个说明,而且这个说明非常完美,我觉得他本人用行动所创造 的“作品”,不是文字的“作品”,我觉得不仅仅要感动我们这一代人,而且要 感动几代人,太不容易了。   我看了以后,我老实讲,像我们这样的人,写点东西,这个虽然难度不大, 他这样困难的把学校办下来,办好了,被国家和世界承认了,这些要没有全力的 牺牲,把整个精力投入进去做这个事业,没有这种精神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觉得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参加这个会,表示我对丁祖诒的同志的敬意, 我觉得他的人品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本来我今天是想听各位老师的发言,好好学习学习,很不巧,今天是我们八 一起义80周年,是抗日战争60周年,咱们诗坛组织了一个活动,我今天下午去井 岗山,2点多钟去机场,所以我也回去做一些准备,非常的抱歉,下边各位同志 的发言我还是要学习,所以委托周明把下面主要的发言记下来,回来以后我再好 好的学习。 著名评论家 萧云儒   非常感谢会议的组织者能把北京这么多知名评论家,我的兄长,我的朋友还 有很多我的老师能够请过来讨论丁先生的著作。   我在这里作为陕西方面来的人,我讲讲自己的读后感。   我觉得丁祖诒先生他年龄比我略大一点,他的命运是很曲折的,是那个时代 造成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历史环境,使得他的生命发出了我 们这代人很少见的光彩。   我读他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丁祖诒先生实际上写了“三”本书。   第一本就是这本形成文字的书,这是他第一个阶梯。   实际上他第二本更大的书写在钟南山下,写在翠华山下,三四万人的一个大 学,整个的一个西译社区加起来十几万人,孩子们的培养各个方方面面,二十年 来都是由他在那儿操劳,所以我觉得,他把自己的心血学成的文字,更多的是在 翠华山上,翠华山上很多石刻上应该有丁祖诒先生生命的痕迹,还有钟南山,还 有描写的丁祖诒先生的生命的痕迹,这是他的第二本书。   我觉得更有意义,更深远的书是写给未来的书,因为他在这么多年的西安翻 译学院的教学、组织工作当中,培养了大概十多万名学生,他用光明的种子、知 识的种子播散在这些孩子们的心里。他们走向社会,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 族贡献自己的能力。   西译的毕业生还是很火,我觉得丁先生把自己的笔,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到这 些年轻人心里,使他们为这个国家再写新个书页,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我 觉得丁祖诒先生一辈子写了三本书。   它的意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传统往往“叙而不作,作而 不严,严而不行”,思考、表述和实践常常是分离。那么在丁祖诒先生,他应该 属于老知识分子这一代,按他的年龄,却实际上具有很多现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把思考、言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好,他的实际的能力、思考能力,包括他的情怀, 诗人的情怀都结合的很好。所以我觉得丁祖诒先生是一个在时空上属于老一代知 识分子,但是在心灵上非常具有现代的一个知识分子。   第二个我的想法,就是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主角,两个都没有出场的主角, 一个就是丁祖诒先生自己,虽然都是他写的,他写的是对象的事,谈他们学校, 或者谈他参观访问,但是始终他才是贯穿的主角。第二个主角就是西安翻译学院 这个群体。   一个心情非常丰富的个体主角,和一个事业繁盛的群体主角在这个书里面交 织,我们中国文联搞国际民间艺术节活动也曾到他们那里演出过,我给大家介绍 一个细节。   国际民间艺术节十几个国家的几百个民间艺术家到西安翻译学院演出,不巧 的是当天阴雨绵绵,晚上演出是否还下雨,下雨了的露天演出怎么办?丁先生一 直安慰我,你不要管,你坐到那里喝茶,一切都可以解决,我说有雨衣没有,丁 先生胸有成竹地说,一万件雨衣都已经准备好了。不料,就在演出正式开始的前 10分钟,下了一整天的雨突然放晴了,丁院长登上舞台说,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 世界将来到我们西安翻译学院,而西安翻译学院马上就要溶入世界了。当时丁院 长话锋一转突然说,我们两万西译人的热气把乌云冲散了,万一再下雨,大家动 不动?“不动”的豪言壮语响彻会场,“如果下刀子呢?”,依然是“不动”雷 鸣般的吼,丁院长诙谐地说,“因为我们都是西译人”!   丁祖诒是教授,能够在实践当中培养出这样的组织能力和精神上的号召力, 这的确是传统知识分子所没有的,所以我觉得这两个主角在他的书里面交融的非 常好。   最后我想说一点,这本书具体文字写的是反映了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发 挥到什么程度!他的文笔,咱们看奥运会这几篇文章,真的是使我震撼,他的情 怀,他的实践能力,还有他的意志,中间有很多的坎坷,他一往无前的意志,还 有他对自己实践的过程,实践生命的那种形而上的关注和思考。一个人把自己的 生命在各个层面都做了尽可能大的发挥,不说这些文章具体怎么样,我只说一个 人能够使自己活到这个程度,发挥的这么极致,我自己是非常敬佩的。所以我在 这里也向我尊敬的丁祖诒先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大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 石英   丁祖诒先生这本文集可以说是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文字,它是丰厚的、广泛的, 高屋建瓴而又亲切好读的一部佳作大全。我是将文集视为一本散文来读的,透过 它的精髓,我受到了一些新的启示,散文发展到这个时期,应该有一些什么样更 开阔的意识,应该有些什么新的思考,我觉得这本文集对我还是有所启发的。不 但了解了丁先生温和的文风,也借此了解了丁先生这个人,从这本书里面读到了 他这个人。   我想说如下的几点,我细读了他散文的这部分,而且我把他整个的文集竭力 的从散文的骨子里边做一个散文来体味,所以我想的比较多。第一个就是我刚才 说的,就是散文发展到现在,一般来讲,它已经从一种比较狭窄,更专门的方向 来发展,不是向这方面来发展,而是向更宽泛,更多元,更开阔的方向发展。因 为社会生活大大向前发展了,因为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必然使我们的视 角,使我们的笔录不可能完全同于五四时代,三十年代,因此我们理所当然的, 促使我们向更开阔,更宽容的这种心态来关照当前的散文天地。另一方面由于各 行各业,各方面的人士都融入散文协作的领域,也必然带来了一些新的生活气息, 一些新的感觉,一些新的知识和见闻,这样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习惯的新闻框 架,不可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和知识面的表达。完全以传统美文这个概念 而言,不是说模式,原来我们就传统的美文这个概念,无疑从狭义的美文应该另 有评价,现在和将来也不应漠视这种狭义美文的价值,然后美文也不可以做太狭 窄的理解,只要一篇散文,它的思想和艺术表现融合的比较协调,比较得意,仍 有其一定的美学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祖诒先生美文的部分,写的还是比较 大气、简练,有特色。我们今天不可以像过去几十年中更狭义的美文,以这个来 作为决定的标尺,并出了另外一种本应属于美文的散文。事实上,即使是今天被 灌以比如说西安的美文的这种谈论,它的名字叫美文,但是它的艺术表现,篇章 种类也不是就像以前那样纯粹的作为一种狭义的所谓美文的作品,事情也不是完 全的狭义的,那种单纯的东西。作为一种作家的作品,我们同样应该以这样的眼 光做出一种宽容的、合理的理解,这是我第一个感受。   第二,祖诒先生在这部文集中,收录了一些致词和具有一定文学味的论文, 我读后觉得,收在这里面,作为一种从散文的议论去理解的话,一味不可,作为 广义的散文也有其依据,这种文体也并非指祖诒先生为诗,我们所写的近现代的, 比如说讲演的文稿,中国古代的一些思辨、论说色彩比较浓的文章,也当之无愧 的被列入散文之列。比如说《古文观止》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论说性比较强, 比较浓的这样一些作品。而在古代的经典的散文家,包括一些编辑家里面,也把 它收录到作为一种基本散文的大的框架以内。但是这些作品,这些文章,我读的 其中一部分,是有别于一般的社论和理论文章的,我觉得起码其中一大部分是有 别于一般的社论或者理论文章的。那么它的特点是,从内在来讲,它比较有气势, 有一定的感情灌注,甚至有一定作者的性格特点和行文的习惯,那么这些就是有 别于纯粹公众世人的文章的。   第三,我感觉本文集的多元文体,包罗多方面的内容,从单一的文学性来讲, 可能是不太均衡的,这一点我觉得我同意上面说的,比如说做一种文体,从多种 来讲,从文学评论比较强的这样一种角度来讲,当然是不均衡的。但是从另外一 方面说,看了这个文集以后,也恰恰说明作者具有多方面的才识,多方面表现的 手段,因此他贯以丁祖诒文集才这么说的,他没有说丁祖诒的美文选,丁祖诒散 文选,所以这样的话,恰恰说明他有多方面的才识,多方面的阅历,多方面表现 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单纯的,比如说他这一部分,纯粹是一种作为散文 来写的,我觉得更加开阔了我的眼界,而且收益可能还比较多。当然了,我也希 望丁先生今后能单出一本美文集,或者写的比较多一些的,或者竞选的,这样的 话,更充分的展示他作为一个文学作家的才情。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评论家 曾镇南   我对他的论文和访谈部分比较感兴趣。论文部分是他对自己的教育系统比较 系统的感触,访谈部分是激发他的思想,做出很敏捷的反应,更能看出他的一些 想法。看完以后总的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实践教育家的文集,不能从文学的意义 上比较狭隘的去理解他。刚才石英同志讲的很好。《古文观止》实际上就是很多 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的文章。我曾经看过《邓小平文选》当中,有一篇与撒 切尔夫人有关的文章,曾经有一个人想编一本《今文观止》,我就推荐那篇文章, 因为那篇文章体现了邓小平的个性。所以我觉得不要从太狭隘的角度来看,要是 丁祖诒同志写的美文像那样,没有必要。   我觉得丁祖诒的事业在中国有很普遍、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学刚好差那么 几分,没到线就失学,从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道路,这种情况我们接触的太多了。 高考我到现在还认为,在中国的国情跟环境里面,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办法。现在, 我们还真不能像美国那样用做了多少义工统计,写了多少推荐信,因为我们没有 这个环境。所以高考是唯一一个公平的办法,但是确实是高考公平就体现在差2 分,差1分也不行,结果很多青年,有志可以造就的青年失学了。   所以我也感到,确实是,他选择的这个群体,办学的群体,真正的带出了一 种教育家的良心,真正的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把这个学校办好,我觉得这个是 功德无量的。因为从严格来讲,我觉得我们这种国家定下来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好 处,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包括在座的绝大多数人,我们都受惠于这种制度,都 是靠党跟政府的助学金成长起来的,而且也都得到很妥善的分配,这个分配办法 比起现在靠各种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还是有他的好处。但是随着社 会的进步和向前发展,教育光是增加国家的也不行,必须有私营教育,私营教育 在这种大家都在追逐利益的时候,它特别容易变成一种利益的争逐,这样就毁了 私人教育的名声。丁祖诒他的这种实践精神特别可贵,知易行难,可以忧思,可 以提出很多问题,但是究竟怎么做,很多人都很茫然,不知道怎么从事,所以这 里面给你们提供了一个他的实践经验。   我祝贺丁祖诒文集的出版,他的事业应该继续发展,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当前的这种社会环境里面,如果这个事业能够开创出中国教育发展的另一条路 子,我觉得这个也是一场教育革命的风暴,他是新教育风暴,也是民办教育的风 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长、作家 舒乙   我很高兴来参加今天这个文集的首发式和研讨会,很高兴认识祖诒先生,另 外也多日不和各位文人见面,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聚会。   我在办文学馆期间,还办过两个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受尽了苦难,所以我 今天非常崇拜祖诒的成功,他是办民办教育的一个成功人士,我是办民办教育的 失败人,所以我对他第一是表示非常的祝贺、表彰,也表示非常的羡慕。今天我 看来的差不多都是文友,社会上的人和教育界的人来的很少,事实上我们在谈一 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在谈一个广泛的教育问题,我觉得他这个文集有很多共性的 东西值得研讨,第一个问题社会在关注什么,社会在向社会要求什么,家长的要 求是什么,要上学的人的要求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我知道很 多家长由于我们的社会机制有问题,比如说我们的保险事业不行,我们的卫生教 育、医疗这方面都不行,所以到老年的时候,很多进入老年的人觉得没有保障, 没有社会保障。我们刚开完“两会”,今年的“两会”大会发言有几个亮点,其 中第一个亮点是一个院士代表9个院士就医疗卫生的问题做了发言,居然赢得了 19次掌声,这个人说话调子很低,他并不是说要招大家的掌声,他一上来就提出 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台上都坐着国家领导人,他说你看,我们自称搞社会主义, 搞了几十年,卫生事业健康的情况搞到这个样子丢人,搞到什么样子?就是有病 看不起,没地方看,健康情况很糟糕。他举了一个联合国的统计数字,就是我们 的健康情况和卫生情况排名世界第188位,倒数第4。这个数字说出来非常惊人, 他的意思是说你搞社会主义,按道理讲医疗卫生都应该是公家包起来的,怎么搞 到现在看病没地方去,交不起药钱呢?像话吗?当时掌声雷动,不得了。提了非 常尖锐的问题,这个就反映了社会机制问题,我们还得改善,我们还有很大的努 力的余地。其中就包括到老年的时候,谁来养?那么现在这种机制只能是靠子女, 那么靠子女怎么个靠法呢?他就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高中,高中以后能进大学, 大学以后能找一个比较像样的饭碗,然后自己的老年靠他了。这是家长们和社会 对教育的需求,非常现实,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这样就给教育提出了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干什么的,我们的教 育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教育又遇到了自己的问题。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 应试教育,因为我办过这两个学校我都知道,学生要求应试教育,他不反对应试 教育,老师和校长要求应试教育,咱们这些文人和理想主义者说不要搞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糟糕了这三方面人的一致反对,比如我在那儿当理事长也好,当名誉校 长也好,我讲演说你们要愉快的读书,你们要玩,你们要这个,你们要那个,由 校长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一概反对,你说的根本不行,我们要考大学,独木桥, 我要逃离农村,逃离农村我只好走这个独木桥,我只好去考试,考试以后上大学 我就逃出来了,我们就是要念书,我们就是要背书,我们就是要考试。学生、家 长、老师、校长就为这个,这是现实。所以学校到底怎么办,这是一个很严峻的 问题,有严重的冲突,这是教育存在的社会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公立还是私立?公立因为有数,学生多,所以就是刚 才曾老师说的,开立一部分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没有录取的人来上学。但是又不 重视这个私立学校,给它设置了无数的框框,无数的禁区,又变成一个很大的问 题。你看公立学校,我们国家连年教育经费增长,增长的应该是绝对数相当多, 玩命的往重点学校和有名的学校放,一个学校能放好多个亿,北京四中、北京二 中这些特有名的学校,放好多个亿,我们北大、清华甭说了,不得了的巨大的投 资。但是这个私立学校一分钱不投,非但不投,很多的限制,这里面就说了很多 的限制,我看了以后觉得这是怎么回事?一方面私立学校客观上有很大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思想搞了很多的限制。   所以我就看他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是有共性的,就是讨论了社会问题,讨 论了教育问题,讨论了公立私立问题,都是当前国家和老百姓最关注的,而他自 己又拿出来一套他的很成功的东西,我说实话,他幸亏是在西安,在北京绝对完 蛋了,他绝对和我有同样的命运。第一个为什么在北京完蛋呢?他绝对挤不过北 大清华,他也挤不过四中二中,国家教委的那些人就盯着他们,这是我的领土, 我把钱投给他,你怎么来了,就是这样挤垮你,所以他幸亏在西安,有好多好处, 但是反映了共性问题。北京的私立学校要想站住脚,就得大投入,有大投入才得 有大产出,可是知识分子没钱,没法大投入,也没法像他这个,好像一两万就买 一块地,而且今天家长的心理很有意思,比如说我办一个英国中学的这种封闭式 的学校,他不来,你说要睡平板床他不来,他一定要睡席梦思,你说6个人一间, 8个人一间双人床他不来,他一定要单间,你说我这儿是一般的暖气,他不来, 他一定要空调,那么你知识分子办学校的话,你哪有那么多钱,就是靠工资,靠 稿费,大家凑凑,凑了几十万放在学校,教育理念好的要命,他不来。你必须要 有大投入,那么这个大投入就是好多私立学校夭折了,为什么?没有生源,没有 生源就没有学费,没有学费就没法支出,好老师就请不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所以他的这个西安翻译学院的很多情况具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他里面提的很 大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和带有共性的东西。所以是有意思的一个文集。我 相信这个文集在教育界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会引起很大的震动。因为我知道办教 育的人早就知道有这么个学校,早就知道有这么个丁院长,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在 教育界是引起很大兴趣的。比如说他的“三个半瓶子做理论”非常棒,就是新进 去学两门外语,取得一门专业了,后两年比如说是学外贸,学金融,学电脑等等, 除了这个之外,教开汽车,教开电脑,教开办公自动化等等,掌握好多技能,而 且毕业的时候,身上带着好多本,持证上岗的那个证带着,这个不得了,这个就 比一般的外语学院的学生受欢迎,那个外语学院的学生水平可能比西安学院的水 平高,别的学生可能不会熟练的搞电脑,办公自动化,不会金融,不会外贸,不 会这个不会那个。是一个虚的,他这个虽然这三个方面都是半瓶子,但是不得了, 加起来比别人还多。这个就很实用,所以教育到底怎么办,就包括我们现在高中 怎么办,就变成很大的问题。高中毕业了,说起来一共上了12年,了不得,什么 都不会,洗衣服不会,晾衣服不会,最基本的技能全都不会,回家就是小少爷。 所以很多问题,他们就走出了一条让别人很羡慕,看起来非常闪光的东西,这是 他们的精华。   我们的教育到底该怎么办,到底出来那些人应该是些什么人,花那么多学费, 他升学以后的就业率很高,现在大学扩招了以后,找不到该去的地方,他们98% 以上大家抢着要,包括很多外企抢着要,这个了不起,我看慢慢这个就是我刚才 说的那个矛盾,就是公立私立的矛盾快解决了,就是北大清华开始不包分配了, 私立一下子站住了,如果北大清华所有的公立学校继续包分配,私立学校永无安 宁之日。现在一扩招就业难了,北大清华不包了,再过一些年,私立学校的学生 如果办得得当,像他这样,就可以和公立学校的学生竞争了,那个时候即使再大 的投入也没有用,就是私立学校万岁了。所以他这个是有启示性的,是有带头作 用的,可以解决我们教育的问题,公立私立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他的作为在全国 各地有示范作用,他的名气很大,他在教育界是很有名的,都知道那是三万学生, 那儿出来的人会开车,那儿怎么怎么样,知道很多。所以这些东西,对全国都有 启示作用。我一是祝贺他,二是很佩服他,对他表示敬仰。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作家 何建明   我看了这本书,一看当时就很震惊。我从98年开始写了三部书,我一直想采 访这个学校,但是一直没有去成,有很多原因,但是这个学校在我心目当中印象 非常深刻,在中国高考报告当中最后有一章就是写大学,中国的大学应该是什么 样,中国的大学的认识非常之多,古人有古人的说法,今人有今人的说法。我总 觉得中国的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高等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大学呢?我自己一直 在琢磨,没有琢磨出来。但是我们想,当我们的大学没有穷人和富人之分的时候, 我们可能就是大学,当我们的讲台上只有不是一个老师,一个教授的时候,可能 我们是一个大学。当我们这个社会没有文凭与学历之分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可能 就出现真正的大学。   我说这番话,意思是说中国的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到今天,我们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刚才几位老师就说了,我觉得丁院长这本书,这个文集的意义大家 都讲了,但是我看了,我觉得他这部书已经远远超出于他的文本的意义,丁院长 他做了很多事情,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从事教育的人很值得我们思考,我是这么 认为的,就是中国的教育现在有两种,刚才舒乙老师也说了,我觉得舒乙老师有 很多讲的很真实的地方,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就说中国的民办教育和公办教 育里面有很多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几乎是这样,刚才曾老师也说了, 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凡是教育存在的问题,民办大学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什 么原因造成的?只有办民办大学的人才知道,民办大学之苦之累我也了解一部分, 它为什么会有这种生存环境的苦难和这些艰难?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 对文凭越来越重视,对知识越来越重视,知识有什么标准,只有一个文凭,文凭 是唯一的,可以衡量这个人是否可以进我们现在文学馆的一个牌子,在我们没有 认识一个人才的时候,这是唯一的一块牌子,这么走了30多年了以后,我们慢慢 的发现这个路已经不行了,刚才舒乙老师说了,北大清华现在也分不出去,原因 在什么地方?我们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所谓的走独木桥,公办教育已经走到了 非常艰难的死胡同,并不是说我们公办教育没有成功的一面,但是确实存在大量 的问题,问题就是不像丁院长他们办的那样有实用性、未来性。我们现在很多人 上大学就是因为文凭的原因,好多的大学生,包括我们自己的子女在内,我们的 子女可能还都不错,有很多的小孩,你去了解了解。我写了高考报告以后,我就 想写一本《中国大学的毛病》,题目都写好了,叫《大学有病》,里边问题确实 是非常非常多的。恢复高考以后,30年来一直是以高考作为唯一的标准,而且我 们在录用大学生的时候,就业的时候,也存在同一个问题,所以使中国出现了这 么多的教育问题,到今天已经慢慢的不行了。   但是丁院长他走的这条路非常成功,成功的原因,除了舒乙老师刚才讲的不 在北京在西安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舒乙老师办的这个孔孟之道 儒家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丁院长办了一个翻译学校,我们现在改革开放需 要大量这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在西安这样的地方,旅游非常发达,而我们现在公 办大学的学生有些毕业以后,包括民办大学的还没有就业的地方和就业的机会, 除了学生在学校里面不好好的念书以外,还有我们这些教育不能跟社会发展,社 会需求相适应。这就造成了我们中国公办大学的问题。民办大学确实也存在很大 的问题,我在采访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它需要生存,又没有国家的投入,它看到 公办大学现在法律会计财务之类的很热门,稀里哗啦一拥而上,公办大学都没有 就业,你民办大学挤什么呢?这个就造成这种问题的存在。   我觉得丁老师,如果这个学校能给教育一种方向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今天来 看民办大学,看丁院长的成功之处,应该换一种观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民办 大学的看法仍然跟二三十年前,中国人看待民营经济一样,不能看到中国的民营 经济未来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中,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占的比重,所以 中国的今天的民办大学仍然是这种我们在二三十年前看待中国的民营经济一样, 如果改变不了这种观点的话,我想中国教育比民营企业的发展还要慢一点。我想 丁院长这个学校的模式,应该我们在五十年,一百年以后再看的话,回过头来再 看,那么他的意义可能就会有我们和丁院长期盼的那种中国哈佛的那种味道,哈 佛大学大家都知道是民办大学。我们中国除了解放前的民办大学有一点成功以外, 改革开放以后几乎都是失败,所有的章程都是来自于民办大学,确实也存在一些 问题。但是丁院长办的这个学校,我所掌握的材料,我所感觉到的信息,包括就 业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学校。   我想我们看待丁院长的创业,看待丁院长对教育的这种追求,还有看待我们 西安翻译学院这样的办学的模式,应该要转换一种观念,就是看待中国的民办教 育要用我们今天看待民营经济发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 及它的未来的意义,以及在中国未来现代化进程当中的意义的观念,我们才有可 能真正认识到丁院长所追求的事业以及这个学校对中国教育的意义,如果不是从 这一点,我们还不能认识到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我们丁院长 他所追随的那种价值所在。我是写报告文学的,写教育的也很多,最近也有人让 我写新中国的新教育,还有包括舒乙老师他们探索的这种,包括很多教育家都在 探索中国的教育到底如何走向,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探索。那么 丁院长他这种教育模式已经给我们现在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价值。现在在广东还 有很多大学生,上完大学以后还继续到中专还有技校学习然后再出来找工作,说 明中国的教育跟我们现在中国的就业机会还存在不相等的问题。我想丁院长他们 那个学校,98%的就业率恐怕在哈佛里面也未必是,当然哈佛可能是百分之百了, 但是这种就业率完全可以说明这个方向是非常准确的。至少这种办学的模式,在 未来的中国的发展,特别像我们中国现代进入一个新经济的阶段,这个经济已经 超出了原来的那种,向着一种高科技的、但是同时又需要大量技能的新经济发展。 我们现在需求两种人,一种是追求高学历的人,一种就是打工,现在在农村两种 选择,好多人不愿意上学,因为上不了大学,还不如去打工去,一种是千方百计 的去上大学,所谓的独木桥系,上完大学在中国的就业率不到70%。我2000年采 访高等教育的时候,一个数字说我们全国同龄的青年,100个人当中,17岁考大 学的话,100个人当中,实际上应该有一个比例,而我们中国当时大概只有12点 几,100个人之中只有12个才能考大学。高中考大学现在还不到20%的比例,我们 北京不能算,北京可能连大专带本科的话,可能达到70%、80%到90%的都有。这 些说明中国大量的青少年还没有上大学的机会。西安丁院长这个学校,我总感觉 有一种比喻,就是这个学校在西安在陕西,他给我们大量的无法进大学的人,一 种跟我们当年奔向延安的感觉似的,我不知道这种比喻是不是正确。但是他对于 我们这种看不到上大学希望的这种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延安的希望。 环渤海控股集团总裁、诗人 郑介甫   我认为丁院长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场革命性的冲击,这个 冲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办一所大学的意义。当然现在民办大学遍地都是,但是在 丁教授当时办大学的时候,面对的是制度方面的障碍,资金方面的障碍,以及不 被社会认可,所以这种意义很可能会在一百年以后才会引人瞩目,现在我们只是 对丁教授的作品评论评论,我觉得可能三五十年一百年以后,会对丁教授做出一 个很深刻的,很高层次的评价。   我觉得丁院长是教育工程师,实践的工程师。有些人对丁老师存在误解,认 为办大学是赚钱,其实不是,一所大学要维持下去要有很多投资。我觉得丁老师 文集里面所有的论文、他的演讲稿、他的诗文,激情澎湃,是苦难的积淀和呼喊。 与其说是文书,不如说是我们教育和改革的先行者,一个呐喊者,至少我是这么 认为的。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作家、诗人 蒋巍   如果要给我的发言立一个题目的话,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题目,别无选择 的一个题目,就是《仁人志士丁祖诒》。   我读丁先生的文集,我想到三句非常具有文学感觉的话,我想赠送给丁先生: 丁先生是以不可遏制的激情记录教育,是以不可阻挡的锋芒记录社会,是以不可 磨灭的光彩记录历史。这就是我读我们丁先生的这部文集所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 象。进入教育我想我们在文集当中看到,丁先生当年扛着面袋子的照片,一幅儒 家的学者风采,包括带有老板的气质,那个时候整个一个农民工,我们也看到了 他的西译这个学院的起源,是在那样一个简陋的环境让我们感叹丁先生创造了奇 迹,创造了教育的奇迹。而可贵的在于他这种激情百折不挠,一直咬牙坚持到现 在,关于教育我想我们不得在这里谈论教育,也不能谈论医疗,因为谈论起来就 容易愤怒,就容易崩溃,就容易想到我们孩子的血泪史。我觉得我们作协有一位 女士在概括她的孩子的时候,用了一句非常准确的话,叫做血吸虫,我们孩子是 我们的血吸虫,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就是吸我们孩子的吸血恐龙,这种模 式对于孩子的摧残和剥削是无情的。目前我非常奇怪的是,我们的卫生部和我们 的教育部在议论起教育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时候,他们好像是旁观者,迄今问题如 此严峻,没有人向社会道歉,没有人引咎辞职,非常奇怪。好像都像评论家,非 常奇怪。我想整个我们社会教育部门,教育界需要有丁先生这样的仁人志士来立 起一番感动人的事业,以人为本的事业,救出孩子的事业。所以我觉得真的是面 对我们丁先生这样一片事业,这本书尽管重要,但是文本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可 以想在他的事业的背后,每一双孩子的眼睛如何在濒临绝望的时候重新充满了希 望,重新燃烧了快乐,重新拥有了前景。每一个孩子都是无价之宝,而他拯救了 多少孩子,这样的价值我想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这就是我为什么愿意用仁人志 士这样的词来作为我这次发言的主题。   当然我想时间关系我就不想更多的说了,以不可阻挡的锋芒记录社会,他的 所作所为,他的事业,他的思想,他的这种解放的观念,对于我们整个社会,不 仅是教育体制,包括文化体制,政治体制等等都提出了非常有启发的,有挑战性 的这样的一些启迪,一些经验。   丁先生以他将近半个世纪的奋斗,百折不回的这样的努力,以不可磨灭的光 彩记录了历史。我想我这些感受,完全没有文学修饰的这样一种追求,完全是发 自内心的对于丁先生和为那么多失学的孩子或者是高考落榜的孩子重新开拓了希 望之路。我在采访丛飞的时候我无数次的流泪,就是他尽管不是教育家,他不过 是个歌手,然后他就把自己赚来的钱资助了178个贵州山区的孩子,丛飞他这么 说,他说如果把一个孩子从农村捞出来,让他上了学,他就会变为城市人,然后 他的儿子、孙子、侄子就会变成城市人,一个家族由此改变,他说这就是我资助 孩子的意义,他以那样巨大的牺牲来资助贵州的孩子们。我想我们今天的丁先生, 他的精神和丛飞,和所有我们中华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教育家,我想丁先生的精神 和他们同样高大,高山仰止,这就是我非常真诚的一种感受。也正因为这样,大 概在所有研讨会上,我从来没有过自己这样一种主动的表示,那么今天我是挥毫 泼墨,为我们丁先生写了一幅字,前两个月我在广东参加会议的时候,有一位何 先生告诉我,蒋巍,我把你的字卖了买栋别墅,当然我的画是他买别墅压倒骆驼 的一根稻草,但是可以看出,我的真诚的心意。 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评论家 阎纲 丁祖诒先生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和成绩,我真是感到非常高兴,而且也觉得 就是我们的教育也可能是有希望了。丁祖诒我知道很早,他是什么人呢?在书里 面好话说尽,桂冠也戴满了,是一种鼓励,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在我 心目中,他是个学者,是一个极富进取心的学者,丁祖诒先生又是极富事业心和 自信心的教育家,丁祖诒先生知行合一,这就是丁祖诒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实在是了不起,他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我怎么也忘不了,好多学生考大学, 就差那么几分,就差那么几度的火候就上不去,我就要添上一把火,让他能够达 到上大学的标准。一个教室发展起来,到现在,而且那么多学生毕业以后他们都 成为人才,这个是了不起的。以上的各位先生们说的非常正确,教育问题太严重 了,为什么说添几把火就可以上去,我有两个孙子深受其害,他们都是差十几分 就上不去,结果上了自费学校,我有一个孙子在陕西,他差几分不行,上了自费 大学,四年毕业以后,召考公务员,他考上了全省第三名,当时报的时候他说报 西安,我说你报咸阳,在咸阳是第一名,结果回来集训了,也交了钱了,最后说 是不行,因为你是自费生,一直失业到现在。我还有一个孙子,现在也是上的自 费的学校,他将来的命运,我看和我这个孙子差不多。   丁祖诒他是什么,差这么几分我给你烧把火,救了多少学生?这是挽救,救 世主。再说这个教育,我们国家前一段一个是农业,一个是能源,一个是交通, 还有教育和科学,是我国三大战略重点,邓小平警告说,我们要千方百计的在别 的方面忍耐一点,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解决好。文化大革命大错误就是耽 误了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个问题到现在解决的怎么样,我记得两句话,说孩子上 学掏光腰包卖粮,大人得病,卖桩子卖房子。这种情况太惨了,上学就得把腰包 掏光,要是看病呢,那就是卖桩子卖房,这个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前天看到都 是把房子卖掉了,黑龙江那个房子很不错的,卖了八千块钱,买的人可怜他,给 了他一万块钱,为什么?因为他得了白血病,已经借债了,没法再借了。   在这个大形势下,丁祖诒的贡献的确是了不起的,所以今天绝对不是一个文 学讨论,绝对不是一个作品研讨,它的意义比它大得多。所以我就觉得他了不起, 在我心目中,结合我的实际情况,确实了不起,他是救世主,在拯救我们教育。 我发言的题目《兴学者仁》,新学者仁,仁得寿。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诗人、作家 雷抒雁 两架航空母舰开过来,丁先生开的这一家是引领教育的航空母舰,是一个 重量级的,我这儿我认为刚才大家说了,有一个东西有混淆的,就是民办学校和 私立学校是有区别的,民办是进入社会个人办学,民办学校不是个人,私立学校 和这个还是有一点区别。教育在中国的位置还是很高的,中国的圣人不是老子, 不是庄子,不是孔子,孔子是教育家,在中国是天地军亲师,这个事业是非常了 不起的,自古以来所有文化的传承跟教育是连在一起的,民族的兴盛和发展都是 和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重视,或者非常 尊敬教师,我觉得在农村大家称为先生的是两种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医生, 很尊重他们。但是我们教育问题目前比较多,也不是今天的事,有人说过中国的 教育很失败,就是农村的人逃离农村,看不起农村,反过头来在欺压农村。十几 年前就有这种说法,有本事看能不能逃离农村,能不能当官,当官再欺压农村, 几千年来中国农村比较落后,一直发展不起来,跟这些东西很有很大的关系。所 以我觉得教育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跟我们民族的兴衰是密切相关的。   丁先生选择了一个最难的区域去做,但是做得很优秀,我读他这本书,我不 是当做散文、文学甚至是文集去读,我把它当做《论语》去读,因为孔子一生六 部著作,最有名的就是他的《论语》,他的《论语》是他和学生的活动的记录, 既有他的思想,也有他的实践。我们从这本书里面能够看出丁先生他所具备的一 个教育家,一个创业者所需具备的这些才能,他的语言很个性,你看他的文章也 好,看他的那些记者的采访也好,他的语言很个性,很少有套话。他在教育上创 造的像哥伦布那样的成绩,他的志向,包括他在这里面刚才讲到的他的仁爱之心, 这是对于办教育的人来说首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一心想赚钱,那就不 叫教育,那是商人。我们的卫生为什么刚才大家说很多的,就是现在医生是虎狼 医。人手指头受了伤甚至要做CT,要做艾滋病检查,这哪是医生,哪是医院,哪 是共产党医院,完全是一种江湖上的虎狼医,骗钱,药都是假药,吃死人的药, 这怎么可以呢?教育是什么?我们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他不是博士生 导师,他是一个研究生导师,他导了多少学生,他说他的研究生有三四十个,我 说你跟幼儿园的老师带一个大班一样,你这样能带出研究生来吗?我当时上西大 的时候,我们那个班30个人,那个老师也是忙的昏头胀脑。一个人带30个研究生 怎么带?这就是我们现代大学的状况,还有很多学校盖房子也好,我看到我们的 母校都盖到很远的地方,非常漂亮,但是大学的含金量在哪里?在两个地方,一 个是图书馆,第二个是教室。一个大学好不好,过去图书馆是一个标志,老师是 一个标志,有好的老师,房子盖的很漂亮,床都是席梦思的。学生看书,图书馆 也好,实验室也好都是在老城里面,新城搬不过去,搬过去也很麻烦。教授住在 老城里面,新城里学生上课,上课几分钟走了,学生下课找不到老师。现在唯一 学生可以自由谈恋爱,可以在学校旁边找一个房子同居。我们的民营教育所以艰 难跟我们的政策体制有关系,外国有基金会,征集的资金是很多的,可是我们国 家搞不起,为什么呢?企业给了你钱以后他免税,他愿意给你钱,现在我们的企 业家给了你钱,还得再交税。加上我们的基金会,整个在发展上,这个理念上, 或者是在这个制度上不完善,所以民营企业碰到了好多的问题。   我觉得丁先生10年来的创业,很重要的是他个人品质和个人的魅力起了很大 的作用。形容他活动的场地是很小的,他也是民营企业里面成功者当中很少的, 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的,他影响很大,他这所学校可以说是陕西的一张名片,在陕 西办这个学校,影响力非常大。这本书我觉得正是他的个性,他的思想,他的语 言,他的风格的一个最终体现,我们在这本书里面能读出丁先生的人品,办学的 思想,还有写作的风格来,所以我觉得看了这些文章以后,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 今天这个书的出版,我想还有很多他的文章也好,或者是来不及说的写成第二本 第三本。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 李星   我跟丁祖诒认识多年,开始在做教师的时候就认识,我知道他这几十年怎么 走过来的,真是很不容易的走过来的。他的事业已经很辉煌了,中国讲立功,我 觉得他给中国教育立了功,中国讲男子三立,立功、立德、立言,我觉得他立了 功,在我们陕西教育当中,全国也有,有一些官员利用他的权势,批一点地皮, 贷一点款,胡吹,别的我不了解,我看了报纸新闻,有一个学校把自己的就业率 吹到99%,结果中央电视台证实这是事实捏造,但是有这样的机构,就可以看出 老丁这样干实事的人,有这样的管理机构,就看到假李逵打败真李逵,就可以看 出老丁这个人走过来是多么的艰难。原来石油学院矿业大学的领导,他就是受良 心驱动走向民办教育事业。   现在这本书我感觉是立言的一部书,就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有时不一定就 是思想者,我觉得丁祖诒先生这本书就是立功立德立言的过程,但是我们虽然认 识多年,但是我一直对丁祖诒这个人认识不透,他很多面,很复杂,最叫我吃惊 的就是,看到三五千字的批评文章写的这么漂亮,我觉得我写不出来。还有西班 牙随笔,让我感到这个人是个诗人,不仅是文化界的人还是文艺界的人,文学界 的人,他完全是一个散文家。再一个看他的论文篇,特别是对于民办教育的那种 认识,那种理解,他的思想上的好多发现,我觉得他完全是一个思想家,是一个 有思想的人。在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促进西部大开发,他这个文章,当时在北京 演讲的时候,发表的前后,《中国民办教育法》出来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 就是完全提出了他的好多观点,丁祖诒对中国民办教育的认识见解以及他的贡献, 在这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当中前进,我是完全肯定的。丁祖诒不仅是一个中国民间 教育的开拓者、探索者、奋斗者,开拓者必须有开拓的精神,探索者必须以实践 作为轨迹,他是一个实践家,作为奋斗者,这个奋斗能够坚持下去,这个人必须 是有信仰的人,我觉得丁祖诒是有信仰的人,我觉得是一个爱国的人,而且是一 个爱民的人,有信仰的人,就是在民办教育这个领域来讲。但是通过了解,我们 又认识到,过去我觉得说的话很少,尤其是在各种场合见面,几乎没单独说过什 么话,现在通过这段文字,我觉得岩浆……   他是诗人,但是又是思想家,再一个这个人还是一个知识积累丰富,眼界和 视野十分开阔的一个学者,现在好多学者,好多专业人员,包括文化界有很多人, 特别他们的思路,让人感到很狭窄,经验很丰富,眼界比较开阔的一个思想家, 而且是有人文精神的思想家。也就是如此富有理想激情的民办教育实践家,一个 教授一个学者,我觉得尤其在丁祖诒身上,而且管理着几万人,我觉得这个是很 不容易的。再一个我觉得看到这本书,应该要跟丁祖诒的事业结合起来,你看到 丁祖诒是某个大学校长,但是老校长说的一句话,他还有另一本书,每年使成千 上万的学子有机会深造,高中升入大学,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学子走向社会,成为 对国家有用之人。而且西译社区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丁祖诒他不断的每年 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我觉得就是丁祖诒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如果两本书结 合起来,我们不能不激动。 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秘书长 张 同吾   听了大家的发言以后,我很有感触。我讲三个意思,或者三句话。   大家所讲的对我都很有启迪,我都不重复了,我和各位朋友一样,对丁先生 充满了崇敬之情,这种崇敬之情,我从另一个意义上去理解,就是我们自己再来 做一些理解,我20年的教师生涯,教过8年中学,教过8年师范,教过4年大学, 当然我站的角度不一样,是教育者,而不是领导者。给我的感觉就是说,越是不 像好教师的教师可能越是好教师,越是不像好领导的领导,越是好领导,越是不 像好学生的学生可能是优秀的学生。也就是说,这个大概是我20年教师生涯的经 验。凡是循规蹈矩的,一步一步的,缺点个性的,缺点创造力的,缺乏叛逆精神 的那些教师和学生常常是没有出息的。中间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的母校北京四 中校友会要采访我,我说你们别采访我,我正是由于数理化都不及格,所以高中 的时候就没考上。后来我曾经在毕业的时候,离开我初中教师的时候,凡是规范 性的学生常常是没有出息的,我想丁先生他那么多的学子,都是没有考上大学的, 都差一点。往往这里边却包容了大量的潜在的精英,具有创造力的精英,而您给 他们一个平台,给他们一个场所,使他们受到更好的熏陶与教育,会激发他们更 大的才气,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点,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像人家那样开发这样一个宏伟的事业,但是可以 理解这是何等的艰难,在中国完成一件事情也难也不难,一个好人不钻营取巧, 不溜须拍马,不弄虚作假,堂堂正正的办成一件事情太难了,而您的可贵之处我 想就在这儿。何况您是一届书生,难就难在这里。您以自己的才华、智慧和人格 魅力,开创了一番宏伟的事业。我自己的体验,是在很多大诗人,包括很多朋友 在您的支持下也开拓了一番小事业,中国诗歌学会,深切的感觉到千难万难,这 个过程当中,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就不必说了,我仅仅讲到一些小事情,一届书 生和官员办事的区别很大,张志明同志是我们的会长,他去世的时候,我给他们 送了一个花圈,我觉得不能摆在前面,因为咱们是一个民间社团,要摆在边上, 但是办公厅的同志说你拿走,搁到门后面去,门后面不是放花圈的地方,我跟马 佳说,他说你放到正中间去。最大的区别我是一届书生,他是一个书记,是一个 领导,那就不一样了。就拿这么一个小例子来说明,处处受到各种世俗的挤压。   您作为一届书生堂堂正正这样能够取得成就,当然在我们的国家,文化精英 也不止您一位,我希望能够也效仿您很好的总结一下经验,给我们推广。比如蒋 巍同志,也是一个好人,他怎么能够在全国横冲直撞成就非凡,而且很多名人的 字都换不了别墅,他的字能换得到,而且他成为中国中老年妇女崇拜的偶像,我 想这是我们一定要向蒋巍先生学习的很好的启迪,谢谢大家。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作家 张锲 我以前大多开的都是文学座谈会,像丁祖诒同志这样纯粹是一个教育家, 也是事业家,同时还是文学家多种身份的人,这样的座谈会还没有开过。孔子是 教育家,天地军亲师,师道一直是很受重视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把老师铲到地 下了,所以老师不受到尊重了。现在的老师普遍受到尊重了,现在教育当中,老 师重新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公办大学现在我们国家实在是做了很多很多的工 作。我这几年一直参加我们基金会组织的活动,我们在座很多的同志也都参加过 了,我们看到各个地方对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视的,很多学校校舍都改善了,现在 的中小学、农村中学学杂费也都免掉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气象。但是我们的教育 问题现在很大,现在家长们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孩子上学的问题,我 的孩子从小是一个颇有一点才气的小作者,他从小就出了两本书。他上中学的时 候,采访过一些名人。教育不主张搞这些东西,教育就是,他们有一套规程,就 是应试教育,我记得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次李达钟先生对我的孩子还有他自己 的孩子,他对于教育当中不规范的做法有抗议,他有一天请了我的夫人,还有他 的秘书的夫人,还有他秘书的孩子,还有我们,和教育部的部长在一起聊天,他 的意思是想通过我们两个人的孩子,来看出当前教育出现的弊端。但是刚一开始 教育部常务副部长跟我们在会上讲的一个半小时,中国不能不搞应试教育,这就 是刚才讲到的,应试教育是有不合理的东西,但是现在千军万马,特别在农村都 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走独木桥,如果不搞应试教育,家长不同意,老师不同意, 学生不同意,周围邻居和朋友都不同意,所以不能不搞应试教育。但是现在应试 教育遇到问题了,现在应试教育遇到的问题是,我家里人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 她从事教育20几年了,他现在担任传媒大学分院的院长,我们家里面成天排队来 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她组织的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学院的院长,现在播音系一年只 招60个学生,但是报考的有一万几千人,这一万几千人,到我们家里面,所以现 在我们家里面就像逃难一样,她不让人家知道我们家在哪里,不告诉人家电话。 刚才有位同志讲,一个教授带了三十个研究生,我爱人也带了三四十个研究生, 但是现在这些研究生毕业了,没有工作,从中学到大学,大学毕业到硕士研究生, 到现在为止这几十年人生,他工作没有找到,他上的是传媒大学,名牌大学,他 工作没有,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中国,他们就讲,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社 会需要要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的教育问题不解决,现在影响到我们中国的社会 主义的往前发展。现在中国的学生上不了学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上了学之后还有 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分配,现在是很难的。所以搞艺术院校,现在北京名牌的艺 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一年多招收一百多人,中国传媒大学也不过收六七十个人, 但是去年山东一个省报考艺术院校美术院校是25万人,这个没有办法平衡,又到 研究生之后还是没有办法分配,所以这个问题,教育的问题不好解决,确实是影 响到我们社会。所以出现了像丁祖诒这样的教育的事业家,民办教育的事业家是 很好的现象。我们这个会议我一直没有发言,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我希望丁 祖诒办学的经验能够得到广大的宣传,也希望他的事业越来越发展。   刚才讲到里面个别的词句都好改,因为前几天我去看季羡林老师,他生病, 住在医院两三年了,他见到我讲,我最近把三个大师的帽子都甩掉了,我感觉到 很轻松,这样的大师,那样的大师,不要搞那么多,丁祖诒同志你的事迹,你的 做法,你的胸怀,胸襟,才干这方面做得都是很好的,所以编辑同志在下次修改 的时候,尽量删除那些太多颂扬的词句,就像季羡林说的那样,千万不要把我的 帽子戴的太多,压的都喘不过气了,这么多大师受不了。丁祖诒你现在威望正在 继续上涨当中,现在大师太多了,不过这是一个小问题。今天这个会议开的很好, 我们都是受过教育的,现在十八九岁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全家都是为孩子上学 的问题发愁,这个问题不解决,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牵涉到稳定,牵涉到和谐社 会的发展的,丁祖诒通过搞民办大学,民办大学风险那么大,在西安天时地利人 和都有,他能够做出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为丁祖诒鼓掌,谢谢。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作家 王巨才 我想起一首唐诗,富有哲理,大家都知道,就是此家情景在新春,绿柳才 黄……满城都是看花人。   为什么想起这首诗了,我就想到了丁祖诒教授作为一个拓荒者,改革家,他 这部充满了忧国意识和创业激情的文集,记录了我们民办高校事业有绿柳才黄, 到现在的满园春色,同时从这里边也折射出了,我们时代变迁的那种田光原野, 对于我们研究我国教育工作的成败的得失和今后的发展走向都是一个很好的民建 档案,民建文本。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弘扬我们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又是一 个难得的教辅读物,内容非常生动详实的这样一个教辅。所以我对这部文集的出 版也表示祝贺,也像蒋巍大师一样,对于我们现在长期以来的,在我们民办高校 的这些原地里面辛勤耕耘的这些志士仁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作家 李荣胜 我跟诸位都有同感,今天我们在现代文学馆,实际上是对一部社会学的大 书进行内容研讨,它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我就说三点我 个人的感想,第一就是对丁祖诒丁先生,我在想,一个人他的能量有多大,一个 人在他的短暂的一生当中,到底能为社会做多少事情,多少实事,多少好事,而 丁先生用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告诉社会,几乎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一生他的大起 大落,他经受那么多的磨难,经历那么多的创业,他的人生发挥到了极致。   第二点我就想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近 三十年的伟大的社会变革,应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伟大的社会变革。 一方面我们社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个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量的 矛盾错综复杂,但是相对而言已经很宽松,对一个人提出了有所作为的很广阔的 空间,这个如果在改革开放之前,连想都不能想,那么丁先生他才能够有可能借 助这种社会变革,成为一个社会精英。丁先生所从事的民办教育的这条路,我知 道充满艰辛,充满风险。我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期,我还在《光明日报》当记者的 时候,我就在我的家乡福建泉州一所民办大学为它呼喊,他就是一个华侨赚了很 多钱,也可以是光宗耀祖,也可以说是为了祖国的事业,把钱拿到中国来办学, 但是当地就为他这一个学校的名字,无数次的刁难,这个不让搞,那个不让你搞。 当时我在《光明日报》也有这个条件,直接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上。所以民办教育 这条路是一路艰辛,但是丁先生走过来了,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所以我们社 会就是这样,又存在很大的矛盾。   第三个,我赞成刚才何建明那句话,他走了,我们的教育有病,就说刚才舒 乙先生谈到应试教育,就应试教育本身也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我记得前两 天有一场很著名的官司,大家都记得,有一个家长状告教育部,他的孩子高考考 了660多分,还没有进北京大学,因为山东可能招生招很少,进北京大学的分数 可能是670多分,但是北京的考生500分可能就进到北京大学,那么这个考试是全 国统一考试,全国统一考试应该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就是不平等,所以他 就起诉教育部,当然这个官司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第二年开始,就北京自己命 题,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分数再低,你不可攀比,就这个事,又引发了一场辩 论,而且我在《人民日报》看到一篇很好的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那个文章说, 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这种全国一流的大学叫做国立大 学,统一考试,完全按照分数,那么这样,就是我们的国家的一流大学,我们的 师资力量,我们国家的投入都是最强的,培养的学生一般保证安排工作,也不让 他自己找,而且还不准他随便出国。大学培养的高材生,70%、80%,甚至90%浪 费了我们国家大量的资源。省内大学到别的省招生,根据你的财力办多少大学都 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市里面有能力还可以办市立大学,县里面有能力的 还可以办县立大学,这样好的意见,在《人民日报》发表以后,教育部理都不理, 这个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一个体制,你要改革它的体制,那是非常之艰难 的,那个体制是很难动的。   还有一个就是分配的问题,我看到一个内部材料,今年的大学生,可能会有 60%到70%找不到工作,这个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好像我们中国的教育已经非常的 发达,实际上如果你拿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材料,人均大学生的比例我们 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我们大学生的比例又是最低的,这个 就说明,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就是刚才舒乙先生说的,我们的应试教育很不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国家整个社会的人才竞争环境没有 改革,没有到位,我们教育当中,大学生分配不像西方的自主择业,但是自主择 业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大学生比例还很小,另一方面我们大学生大量的失业,这 一点我也很有体会,我当出版社社长的时候就有这个机会,有的可能是初中生甚 至是小学的又回来了,现在就是美国回来的博士生我也不要,因为我们已经进满 了,我不能把初中生和小学生弄出去,所以就是博士生,美国回来的,哈佛大学 回来的我们也不要,所以就是我们国家的体制问题,体制要转变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丁先生他创立民办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机制,是适应发展的 需要,培养大量的有用之材,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他的贡献,他对今后我们国家 教育改革的贡献,今后教育改革的走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可操作的参考系数。 我认为这一点,我们大家都要向他表示崇敬,向他表示感谢。所以我感到今天我 们的研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我们那么多的文学家,那么多作家,那么 多评论家来关注国计民生,来关注我们的教育,来忧国忧民,这个在我们的现代 文学馆众多的文学作品的研讨会上,这个是最有意义。   我还要再说几句话,就是这次“两会”《物权法》的通过,在之前和之后都 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一个是之前,就是时代潮流不可不通过,因为我们的民营经 济,我们的非公有经济,现在有三个数字,60%、70%、80%,这三个数字表示什 么呢?它创造的对于国家GDP的总量,它的就业安排,它对国家的税收带来的贡 献已经达到60%、70%、80%,所以《物权法》,水到渠成一定要通过,如果不通 过,我们国家的制度很难往下推。   今天丁先生创办的民办教育的经验,民办教育的模式,民办教育的方向性的 这种成功,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很有意义的,可能有一天它会遍地开花,谢谢 大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作家 程树榛   丁祖诒先生是我的老乡,我们都是共饮湖水的人,基于这种情况我一定要发 言,尽管你现在已经在陕西落户了,但是你的根还在江苏,还在苏北,我也感到 苏北人到陕西的西安,而且做出这样的事业,而且能够引起这么多的专家,这么 多的朋友重视,我也感到光荣。   我觉得丁祖诒同志他的爱心促使他做出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为我们 长期在关注中国的教育,我们感觉它存在很多的弊病,好多的学子由于考试差几 分结果不能够摆脱自己那种不幸的命运,还在原来的地方挣扎,丁祖诒同志用他 自己这样一种爱心,他就说我给你加一把火,差几分加一把火。我举一个简单的 例子,北京市的高考率,就是高中毕业生75%要录取,可是我们江苏是什么呢? 江苏我遇到的是40%,同样都是高中生,但是录取率不一样。这是不平等,但是 这种不平等也没有办法,他是在天子脚下,在北京城,我们那里是远离北京,当 然那是没办法跟北京相比了。但是这种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你明明知道, 但是又没有办法解决。但是丁祖诒同志他用自己的努力,而且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丁祖诒同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了很多 人的命运,特别是很多贫苦孩子的命运,让他们能够摆脱这种在贫困的条件下生 存的状况。我还有一点希望,希望丁祖诒同志把你的爱心能够折回到我们的家乡 去,回到我们江苏,关心这些落榜的青年,能够得到你爱心的滋润,能够为他们 铺一个很崭新的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评论家 何西来   我发言的题目是《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智者、仁者和勇者》。丁祖 诒文集出版了,我为祖诒感到高兴,也为文化教育底蕴深厚的三秦大地哺育培养 出来这样一位中国当代民办教育事业的巨子,一位当之无愧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而感到自豪。因为他来自我的故乡,至于根现在是在苏北还是在三秦大地,这是 一个可以争论的话题。   认识丁祖诒是在11年前的北京,1996年的3月25日,比这个时间只早6天,以 丁祖诒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为了中国的哈佛》研讨会在由张锲同志文学基金会 召开,介绍了丁祖诒的家庭、性格和素养,最重要的是全面介绍了他白手起家, 艰苦创业,艰苦卓绝,筚路蓝缕,创建民办大学的感人事迹,他本人也参加了那 次会议,我们的结识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尽管在这之前我已经认真的读了《为 了中国的哈佛》这本书,对他有所了解,很为他的不凡的胆魄与见识所感动。那 次会上,吴坚平、武德升等军政要人都与会讲了话,对于丁祖诒创立民办高校的 义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为他和他的西译学院给了评价,文化界、教育界、报 告文学界有不少名流与会。在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评价那部报告文学作品的同时,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表现出了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极大关注,表达了对丁祖诒本 人的热情支持和美好的祝愿。之后我还应邀参加过一次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关 于他的教育思想的高层论坛研讨会,再后面,我还接到他寄来的一个铜制的西译 学院院士的委任牌证,那牌证至今我还立在我的案头。那当然没有国家两院院士 来的牛气,但我仍然以能作为祖诒的同道,作为西译人而倍感光荣。我的母亲还 健在时,我曾以回乡之便到翠华山下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气象巍然的校园去过, 在祖诒这个学校里面,破旧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家里与他共进过一次晚餐,饭菜 虽然简单,我记得是一菜一汤,但他把我当家里人,当老朋友,当乡党看,我感 到心里热乎乎的。   另外一次是参加他的论文,《发展民办教育,促进西部大开发》为主要研讨 内容的促进西部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也是利用返乡之便去的。虽然我们这十多年 来分在京秦两地,他很忙,我也不清闲,私下交往并不很多,但我自觉与他的心 始终是相通的。关心他的事业,关心西译的成长壮大,兴旺发达,尽管人微言轻, 但我只要有机会,总要为他和他的事业呐喊,而且是心甘情愿,我自以为是出自 真诚的。02年,祖诒应邀在北京大学一个叫做英杰演播厅的地方以民办、公办共 筑教育辉煌为题目标演说时,有一个学生在他演讲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西译搞 了很多的社会上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比如申奥,外国大使访问,英国、美国多所 大学签约,以及全球500强的大招聘,北大清华却没有想到,是不是你专门有一 个运作的班子负责推广,这其中是你个人的魅力还是这个班子的运作?提出了这 样的问题。丁祖诒几乎不假思索便很坦率然而又很幽默地回答,我认为,还是我 的人格魅力多一点,引起了一阵会心的笑声和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我很同意他的 这个自我评价。   今天我想就他的人格魅力和个人魅力谈一点想法作为读他文集的感言。在中 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事业中,他是一位难得的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先行者和实践 家,以我看,就是放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总体格局中来评价,他是一位当之无 愧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我简单的讲智者,何以说他是智者、仁者。智者讲两点,第一点,他有开阔 的胸襟,他有不凡的见识,刚才蒋巍送了四个字,如海襟怀。我赞成,讲了我心 里想讲的话,他的学校在有名的钟南山下的太乙宫。古代大诗人王维写的“太乙 近天都,连山到海域”,一个象征就是它在长安城南离皇宫很近的地方,另一个 意思是终南山一直向东延伸到海的岸边。丁祖诒就出生在离海岸很近的洪泽湖畔 老子山镇,就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在龟山炼丹的老子山镇。人们说丁祖诒有海的 胸怀,我赞成,你讲到我的心里去了。我们社会的大海,人类历史的大海是怎么 样潮汐的,很敏锐的感受到市场大潮的冲击,他知道大潮推来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他应该站在什么地方,他就是这样才办成了这一番事业。能够比一般人更早的领 会到这一个潮流来临的当然是智者,他是从东边最早出现的这一缕朝霞当中看到 太阳的。我们的制度卡死了想办一番事业的大学者们,他没有卡到西安去,等到 北京教委的领导和北京的人们领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的学校已经扩展到上万人 了,晚了,所以他是智者。   说他是思想者,他不是一个猛干家,他一方面在思考,而他的思考是为他的 干领路的,探路的,你看看这本书就是他经验的总结,而很多总结不带有前瞻性, 是事后总结的。他能够抓住一切机会,来扩大他以及他学校的影响,他知道在现 代的世界,在现代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做,他做到了,他出了这本书,这本书的有 很多的哲理,比如说很简单,刚才讲的三个半瓶子醋加历来是一瓶半醋的理念, 了不起,有很多就是一瓶醋,他就多了半瓶,新加坡银行系统要30个劳务做银行 职员,别的外语院校去了以后光会念外语,光懂得工具没有别的才能被悉数退回, 然后找了搞财经搞金融的,但是又不能说英语交流不了,退回来,最后这30名给 了西译,月工资七千元。所以他概括的总结的这个,是所谓实践出真知,这都是 他在实践当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刚才上面的同志讲的,这不光是文学著作,对于 我们整个的政治、经济,对于我们整个的体制改革,对于我们整个教育的改革都 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第二他是仁者,孟子讲,人皆有不忍之心,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杜甫很欣赏 他,写了一首诗,说恻隐人之心。他搞的第二希望工程,咱们黄传会因为写希望 工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你搞的是第二希望工程,这个第二希望工程打动了我们 两位已经过世和现在还健在的两位学术巨人,一个是冰心,冰心对丁祖诒最肯定 地说,你搞了一个“第二希望工程”,为这些落榜生解决了问题。丁祖诒到北大 去夜见季羡林,季老也是再这一次肯定的,所以那次在北大发表演说的时候,开 头就讲了到季老那里去感受到季老关怀落榜生海一样的情怀,季老说:“你的第 二希望工程,为党,为国家分忧,这么多的落榜生不是一个两个,办了学,而且 说他们是烧到七八十度的水,如果再加一把柴就出来了,你就是这个加火者,举 火者。”   另外,作为仁者,他还在他那里安排了很多人的就业,好多工厂办不下去了, 好多人需要就业,我就给他介绍过一个就业的人,此人叫王举元,后来听说干的 挺不错的,他是一个工厂的党委书记,他又是这个工厂的厂长,那个工厂搞到最 后没法搞下去了,他儿子说我们那个西译很好,他知道我认识丁院长,他说你把 我介绍去,我后来把这个曾经做过党委书记和厂长的这样一个党员干部介绍到他 那儿去了,不光是这样一个,他带了很多人,教育后勤的社会化安排了多少人, 别的不说,单是那个学校发展到两万,开始有几个人,现在变成了一个非常繁荣 的小城镇,都是解决了这些问题。   所以我说,还不讲别的,他对贫困生,本来学费比我们正规的北大清华收的 少得多,但是他还拿出来几百万资助那些非常贫穷的人,资助那些弱势群体的孩 子,这不是仁者吗?这不是仁人吗?所以刚才我很同意蒋巍讲的仁人志士,用四 个字来概括。刚才我们阎先生也讲到了仁人志士。所以我说,他是仁者。   最后一个勇者,他敢为天下先,我听他叙述过他创业的阶段,他很多情况下 是拿命换,就是钟表机械厂,最初把那一块国有大厂买来,有一次因接交过程中 厂方少数工人盗卖该移交的资产而发生冲突,,人家几百人把他们现场接交的二 十多个教工人包围在一间房子里,人家动的是铁矛铁锨,砸的是废硫酸瓶,就在 楼底下,他的那一间破屋风雨飘摇,还能经得起冲击吗?他自己要下去,他旁边 的工作人员都哭了,说你不要下去,下去就没命了,但是他还是下去了,走到了 暴徒的人群中!后来在楼里的二十多为手无寸铁的男女交工竟然被逼的打开煤气 罐准备与暴徒同归于尽,这只是血腥一例。各种各样的禁锢,各种各样的限制, 对于这个民办学校学生的这种歧视,助学贷款没他们的份儿,不能够给他们贷款, 连买一张火车半票的资格都没有,民办学校不行,而且一度还要强行征税,国家 规定在学校运行期间,学校的财产由学校管理,学校如果办不下去了,所有学校 的财产不能够带走,都是国家的财产,这样一个社会公益事业,还要征税,那些 来上学的学生本来就可怜的不得了,需要他补助,这些从哪里来?还不是征在学 生的头上,这些落榜生本来就非常可怜了,还是弱势群体,还要征税,这些事情 麻烦不少。但是他走出来了,以超人的努力走出来了,我想智者、仁者、勇者, 这就是我对他人格魅力的感悟和体认。上面的同志们讲了,跟我们中国历史上的 那些大教育家可以放在一起,毫无愧色,刚才有人讲说我是在读《论语》,《论 语》是中国的圣经,他有这样的感觉。云儒写这个序非常好,充满激情,把能够 用上的肯定性的评价都用上了,而且我注意到你用了经典字样,我很少用经典字 样,但是我赞成用这个字样,历史家会证明,这个序当中用的经典字样是能够站 得住的。 与会作家、评论家: 李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中国文联副主席 诗人 邓友梅: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作家 张锲: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作家 王巨才:全国政协委员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作家 舒乙: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博物馆学会会长 作家 张胜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 书记处书记 作家 阎纲: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 评论家 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作家 崔道怡:《人民文学》杂志原常务副总编 作家 程树榛: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副会长 作家 石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作家 何西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家 雷抒雁: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诗人 作家按 傅溪鹏:中国报告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家 杨匡满: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作家 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家恩 范咏戈:文艺报总编 评论家 李荣胜: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作家 何建明:《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 作家 蒋巍: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作家 诗人 曾镇南: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家 白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作家 蒋元明: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作家 李树声:中国艺术报总编 评论家 黄传会: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 作家 王宏甲:解放军总后政治部创作室 专家作家 王治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助理 红孩: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作家 郑介甫:环渤海控股集团总裁 诗人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小说评论》主 编 张同吾: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 国际华文诗人笔会 秘书长 (XYS200704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