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于方之战,南方周末的版面设计和记者李海鹏非中立问题   肖夏林   一   1   2005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第二第三版几乎是两个整版,刊登前一段时间于 建嵘和方舟子激烈论战的报道和评论。看到这个东西,我吃了一惊。   南方周末现在做这个事件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论战在开始的时候不做,在 高潮的时候不做,在结尾的时候不做。为什么事过境迁才来做,这到底是为什么?   作为中国第一大报的南方周末,到底为什么?是文化新闻敏感迟钝,还是另 有所谋。   全部看完之后,我们才发现,无论版面安排,还是文章内容,还是作者的选 择,南方周末拥于打方的态度明确,完全是一边倒的批判方舟子大会——清算方 舟子,为于建嵘声张(实际上害了建嵘)。作为一个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南方周 末完全介入了于建嵘和方舟子的论争和恩怨是非之中,客观中立的立场荡然无存。   2   第一,从版面上来看,于建嵘完全占踞有利地形,于建嵘访谈是二版头条, 方舟子是三板末条,或者是整个二版三板打开版面的末条,最多是第二条。合理 客观的版面安排应该是,既然于建嵘头条,那么,方舟子应该是二条,或者并列 第一,把访谈方舟子放在《两败具伤的恶战》的位置上,这样才显示一种公平和 均衡。另外,双方所占版面也很不成比例,后者的版面明显比前者少四分之一, 虽然版面大小未必完全反映好恶。   我们要站在于建嵘一边,坚决反对方舟子,似乎就是版面的广告语言。   这在其实,任何读者一看版面安排就知道,南方周末站在谁一边,立场为何?   3   专题的评论是非常重要的,报社的立场往往在评论中展现。评论安排不均衡, 或者不中立,出现问题,报社的中立立场就会被质疑,就会破产。从这次的评论 来看,南方周末完全失去了中立立场。   评论有三篇,社论绝对不中立,一篇努力中立,一篇基本中立。   笑蜀是南方周末的评论员,笑蜀的《闹过悲过之后,应该是深思》应该是代 表南方周末,为这个专题写的的社论,这个社论完全就是针对方舟子而来,否定 方舟子的学术打假,否定个人的价值,否定言论自由学术监督,说个人学术打假 破坏学术界的安定团结,要求回到历史的老路上去,帮忙帮闲腔味响亮。不仅反 动,而且外行。但是,笑蜀本身是于建嵘相见甚欢的朋友,是这次所谓闹剧中最 重要的打手之一,现在站出来当法官,看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当原告又 当法官了。如果说南方周末在进行一场客观中立的报道和讨论,笑蜀的身份完全 非法,如果南方周末声明,南方周末的目的就是批判方舟子,谁也无话可说。但 是,南方周末号称是努力追求客观中立。   李方的文章比较游戏,虽然极力想保持中立,但是,要保持中立非常困难, 因为李方与方舟子是论敌。方舟子阅读李方的文章肯定有特别的体验。论说有论 敌出战,作为平衡应该有方舟子的朋友出面写一篇文章方可达到平衡。   曲水是谁?读者不知道,曲水应该是一个化名。曲水的文章应该是最中立的, 也是最诚恳的,我不认为是针对方舟子的,应该是针对问题的。   二   4   就记者李海鹏采访二人的内容来看,记者的立场还算公允,没有特别的偏向。 但是,记者我“看不出作假的痕迹”这样的表述还是不说为好。因为这是一个记 者无法判断的问题,而且,这句话也是记者立场的表示,有违记者的中立立场。 这样的问题,即使专业领域的人士也没有办法清晰判断的。这样的学术问题,只 有双方进行激烈和细致的学术辩驳才能够清晰,有些事实恐怕必须进行实地考察, 方能够做出假或者真的判断。   5   第三,《于建嵘VS方舟子——两败俱伤的恶战》一文记者李海鹏可以说是旗 帜鲜明地站在于建嵘一边,批判方舟子。于建嵘是正面人物,方舟子是反面人物, 前者骂娘,是别无选择,是大家的期待的打方英雄,后者是心理变态,是学界警 棍,科学怪兽。   在记者李海鹏笔下,于建嵘的骂娘的丑恶行为,被视为一种可歌可泣的英雄 行为,是大家的共同期待,对于于建嵘的学术道路和学术人生更是高度的歌颂和 赞美,对于方舟子的打假的英雄行为基本上持一种暧昧态度,对于方舟子的语言 和人格性格缺陷则是大加批判,而且罗列了方舟子所有的罪行。记者李海鹏简直 就是审判方舟子的公审法官。   这样以践踏新闻中立为能事的记者文章,不能不令人震惊。   6   恐怕最令人震惊的是文章的标题,所谓“于建嵘VS方舟子——两败俱伤的恶 战”,别说是不是两败俱伤争论很大,显然记者严重越权,做了与记者身份不相 符的事情,不出现问题才怪呢。杨瑞春和南方周末的终审主编,难道也没有这样 的新闻常识和伦理,任由这样的荒唐标题出笼?南方周末当局意欲何为?即使是 两败俱伤,作为一篇报道文章,不是记者时论文章,记者绝对不应该把自己当作 终审的法官,枉下结论。除非当事人双方都沉痛承认,双方是两败俱伤,否则, 作者没有任何权利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这不是记者的职权,而且是记者必须忌 惮的原则。   如果这篇文章,加上一个问号,恐怕是一个记者理性的选择。无论内容如何, 起码在报道的题目上,是一个鲜明的中立。   在文化学术论争中,记者必须谨守客观中立的原则。记者是事件客观全面而 且中立的记录者,记者在此不是法官,记者不能冒充法官在是非争议中进行裁判。 所谓的于方之战,是不是两败俱伤,不是记者说了算。记者应该进行大量的调查 和采访,然后得出某种非记者个人意志的结论,或者不作具体结论,让读者判断。   一般认为,也可以说是压倒性的结论,于方之战,于建嵘惨败。虽然一开始 是学术的真伪之辩的混战,但难分高低。于建嵘两封杂种说的骂娘信一出笼,把 论争推向高潮,但是,论争的性质也立刻转换,于方之争完全变成一个道德事件。 在这个道德剧中,方舟子,居高临下,占尽绝对优势。虽然不能说方舟子大胜, 但是,于建嵘惨败,没有什么话可说。   7   “大家等待的狠角色”,记者用这样的标题,把于建嵘塑造成为一个时代英 雄,表示了全社会对于建嵘骂娘完全支持,对于方舟子完全否定,方舟子被骂是 咎由自取,大快人心。   “大家”是一个全称判断,于建嵘骂娘,不可能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在于建 嵘的支持者中恐怕也只有少部分支持。记者用这个小标题实在荒谬,可见,记者 拥于反方的绝对立场。   第二个标题是“对付人渣要用流氓手段”,同样问题严重。用主人公的话作 为标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在论争中不宜用当事人一方鲜明立场的句子作 为标题,主要是为了保证报道记者的中立立场。实际上越是想偏袒一方的记者, 在报道标题中越是中立,绝对不会在标题上出现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南方周末这 么大胆。但是,我们光看“对付人渣要用流氓手段”标题,就知道这是于建嵘的 话,不能不让人怀疑记者是站在于建嵘的立场上。在这样激烈的论战中,记者假 借于建嵘的话作为标题,用意不言自明。   “对付人渣要用流氓手段”,虽然是于建嵘的话,但并不是于建嵘的原话, 是记者概括合成的,在这里是不能够用双引号的,因为不是于建嵘的原话。这是 小学语文常识。记者在这里假装引用,不仅违背中立的职业道德,而且也违背一 般的新闻准则。   “对付人渣要用流氓手段”这个标题,人渣后面应该加上一个逗号。起码不 至于成为病句。   如果标题改为“对付方舟子,就要用‘流氓手段’?”,就显得比较客观。 或者“对付‘人渣’”,“就要用更流氓的手段”,虽然也是不中立,起码不会 被人改病句。   第三个标题,是“不受欢迎的‘益鸟’”?这个标题有了个问号,但是,我 们看完文章就知道这个问号是没有意义,或者说是不存在的,只是记者的一个幌 子而已。其实这个问号本质上是一个句号。   这个句子,首先有问题,是一个病句。“不受欢迎”是不受谁“欢迎”,记 者没有提出,在这里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全称的判断,这个谁就是前面的“大家”, 是一个全称。另外,只要是益鸟,就会受到人类的欢迎,即使不是全部欢迎,但 是,绝对不是一个大家的不欢迎,即使不是益鸟,认为也都要爱护何欢迎与人类 共同享有一个地球,这恐怕是一个常识,怎么会用一个不受欢迎这样的词汇。在 今天,所有的鸟都是益鸟,只要不是禽流感。   方舟子打假受不受欢迎,这恐怕不需要谈论。方舟子的敌人,当然不会欢迎, 但是,这是问题吗?如果用方舟子的敌人和论敌来论方舟子,这篇文章的价值有 什么意义呢?怎么会有公正可言呢?再怎么讨厌方舟子,也不能站在被方舟子打 倒的学术骗子立场上吧。   8   在这场恶斗中,双方都有绝对的支持者,而且战斗基本上是这些人日夜在网 上战斗,广大网友只是观战,甚至不屑于观看,偶尔参加战斗,不是要强制制止 这场恶斗,就是对于建嵘阵营的漫骂不满。因为完全个人恩怨下的攻击漫骂,没 有任何辨析没有任何学术,特别是拥于派的人。这也是于建嵘失分的一个重要原 因。支持于建嵘的大都不讲道理,就是毫无条件地否定漫骂方舟子,基本上是非 理性的,而且,见谁灭谁,方舟子阵营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一部分比较温和理性, 一部分一半理性,一半非理性(与于方对骂)。   “如此一个方舟子,难免被很多人认为是猫头鹰式一类的人物,虽被某些人 认为是学界益鸟,确是一只讨厌的猛禽”,记者再次出来当法官,而且,措辞极 其不严谨。只能说护主心切。什么“难免”,什么“某些人”,什么“讨厌的猛 禽”,一副不屑与蔑视,记者把自己当作审判方舟子的法官了。你的“难免”是 怎么得出来的,到底是难免,还是主流欢迎的确定;是“某些人”,还是学界的 主流。这个记者完全在胡说八道了。   记者所谓“更多的人涌上论坛,赞扬于建嵘‘有性格’,把矛头对准了方舟 子”,更多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如果记者认真看过双方论战,了解基本的网络自由蒙面集团群殴的性质,看 清楚注册ID何注册时间,就不会这样写文章了。记者显然故意掩盖于方双方网战 的事实,达到非中立的合法性。   这个“更多的人”不具有于方之外的公共性,而且,人数绝对不是多,就那 么几个人,日夜在网上发泄战斗。我没有上关天,起码世纪沙龙是这么一个状况。 几个人怎么说是更多呢?   所谓“于建嵘适时出现的意义,不在于他们的阵营中多了一位人文学者,而 在于这就是他们一直等待的狠角色”,所谓“讨方阵容空前壮大”,更是莫名其 妙了,就那么五六个人,交战双方高潮时,也不过10来个人,何来“阵容强大”?   所谓 “这就是他们一直期待的狠角色”,记者简直把于建嵘当作横空出世 的时代英雄。记者显然只刻意看到了事件的表面现象,只看到了骂人的激情和勇 气,没有注意骂人的性质。   所谓“总之这是一根学术警棍,一头科学怪兽,有人格,没人性”,不知是 记者代表被采访者结论,还是自己结论,还是记者写作上的问题。记者显然把自 己当作公审方舟子的法官了。   这个句子是否应该这样表述:“总之,在不少人的眼里,方舟子是一个学术 警棍,一头科学怪兽,有人格,没人性”。   “关天茶社的一位网友颇为欣赏于建嵘的莽撞”,记者所说的这个网友,网 名是什么,这个网友是不是于建嵘的核心拥护者等,是不是托,还是自由网友, 这些都是记者应该清楚表述的,不能让读者怀疑。否则,这个网友的意见就毫无 意义。南方周末经常以网友的名义,表达意见,2003年年度人物评选的时候,就 列举了不少既没有网站,也没有网名网友的赞美诗,就让人怀疑,是南方周末自 己写作以网友名义的造假行为。   不知道第一大报的记者,大多数时候忘记自己谁,公开站在当事人一边,不 懂新闻的专业常识,不知道记者的工作伦理。不能不让人遗憾。   9   我们看到,记者在引用这次论战网友言论时,基本上只引用绝对支持于建嵘 网友的文章,支持方舟子的言论只有一个,还是一个中立立场者。   在论说方舟子时,记者选择的人选基本上都是方舟子的论敌,合法性客观性 很成问题。一些人的论说莫名其妙。   关于这篇文章,还有很多问题,例如,这次论战漏掉的重要内容,于建嵘写 信的电脑问题,等等,大多数问题,都是基本的常识问题。无须再论说了。   记者的立场,南方周末的立场,就是反对方舟子,清算方舟子的立场。而且, 已经赤裸裸,完全不顾后果了。   但是,这就是今天周末记者的选择,这就是南方周末明确的选择。这大概就 是中国第一大周报,南方周末特别的自由。 (XYS200511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