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信不信由你注解11   作者:棒棒医生   42.抑郁症并非单纯精神心理疾病,躯体疾病住院患者合并抑郁的很不少   【注】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 快感缺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疲劳乏力、自杀倾向等。全球抑郁症患病 率约5%,是严重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人们常常误以为抑郁症只是一种单纯的精神障碍,大错特错。抑郁症和躯体 疾病密不可分,常常互相影响。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0%;反 之,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患抑郁症,风险增加30%-60%。很多慢性病都有此现象, 如癌症、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哮喘……都容易并发抑郁症,是得病后才抑郁 的。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住院患者中,约有20%-30%合并有程度不等的抑郁, 比例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单治疗躯体疾病是不够的,还要照顾患者的心理。住院病人不管什么 科,都需要心理医师参与照护,才能得到最佳预后。我院在做国际单病种临床照 护计划认证(CCPC)时,就是这么做的。在急性心梗、脑卒中、慢性肾病、成人 哮喘、二型糖尿病、甲状腺癌、髋关节置换等7个病种的CCPC小组中,都有心理 医师的参与,这是一种先进的医疗理念和临床照护模式。   43.发热咳嗽时可以吃冰的,痛经时也可以   【注】人们对发热和咳嗽有很多误解,由误解而上升至恐惧,因恐惧而导致 非理性的执着:热必须退,咳必须止,冰必须禁。   正确且有非常可靠证据的观念是:发热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生理反应;发热 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不会引起肺炎、脑损害等基于想象的并发症;寒冷不是发热 的原因;发热多数不需要使用退热剂,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退热,而是为了增加 舒适度。增加舒适度还有胜过冷饮的吗?   咳嗽也是一样,人们之所以在冬天容易咳嗽,并不是因为寒冷,而主要是因 为冬天人们往往聚集在室内,呼吸道病毒更容易传播之故。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咳 嗽时喝冷饮会加重症状,会导致并发症。因此,只要你觉得舒服,咳嗽时当然也 可以喝冷饮。   至于痛经,是由于月经初起时子宫内膜脱落,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引起子 宫不规律的收缩,宫内压增高,子宫缺血,无氧代谢产物增加,从而刺激C型痛 觉神经,引起痛经。有效的方法是吃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以对抗前列腺 素。这和吃冰喝冷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所以,吃喝什么,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喜 好,你喜欢喝热红糖水就喝红糖水,喜欢吃冰淇淋就吃冰淇淋,都没有问题。   其他如咽痛,冷饮和冰块甚至是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比得上半颗抗炎药。   胃病和冷饮也没有关系,没有数据表明吃冷饮的人群比喝热水的人群胃病发 病率更高。所谓“老寒胃”,大约是心理暗示效应吧。   44.抢救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药物不是激素   【注】输液包括输血都可能发生过敏,严重过敏反应虽然概率很小,一旦发 生,可以危及生命。因此,首要原则是,能不输液的尽量不输液。其实际含义是: 感冒、支气管炎、大多数的咽扁桃体炎、大多数的肺炎、大多数的急性胃肠炎、 大多数的手术后等等,都不需要输液。   中药注射剂是严重过敏反应的重灾区,有的医生(不限于基层)喜欢在其液 体中加地塞米松,企图预防过敏,这是毫无依据的拍脑袋做法。   激素不仅不能预防过敏,也不是过敏急救的首选药物,中国《严重过敏反应 急救指南》中明确把激素(糖皮质激素)作为二线药物备选。   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正确用法是必须掌握的,真的可以救命: 在大腿中部外侧肌肉注射,而不是皮下注射;剂量按0.01mg/kg体重计算,14岁 及以上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mg,14岁以下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mg, 而不是每次1mg;5-15min后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给药。   第二重要的治疗也不是激素,而是大量输液。过敏性休克患者体内液体重新 分布,有效血容量显著减少,输液需要分秒必争。因此,几乎在肌注肾上腺素和 吸氧的同时,在最初的几分钟之内就要开放至少两条静脉通道(插入两根大口径 的静脉导管)。然后,对于成人,应在数分钟内以最快流速输注1000-2000ml生 理盐水,最高达7000ml。儿童按20ml/kg计算,每次输注持续5-10分钟,需要时 重复给予。10分钟内至少1000毫升,是近于喝啤酒的速度,有这样的紧迫感,才 有可能成功急救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需要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才能完美执行,作为患者对此 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因此,最好防患于未然,性命攸关,谨记三拒绝: 拒绝过度输液,拒绝滥用抗生素,拒绝中药注射剂。   45.头孢绝大多数不需要皮试,包括既往曾经皮试阳性者   【注】打头孢前要做皮试是由来已久的医疗潜规则,直到2021年国家卫健委 才发文明确规定头孢一般不需要做皮试。即便如此,很多医院和医生仍然不放心, 还在做皮试,仿佛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头孢之所以不需要做皮试是基于以下的科学理由:   1.头孢发生过敏是小概率事件,仅1-7%,而其中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的概率更 是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仅0.0001-0.1%,万中无一。   2.头孢过敏的半抗原---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皮试与实际过 敏的符合率非常低,<30%(青霉素大于70%)。这种皮试的临床意义非常小,阳 性不一定会过敏,阴性也不一定不过敏。   2013年,国外做了一个头孢皮试预测价值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共1421例使 用头孢者,74例(74/1421,5.2%)皮试阳性,但没有一例用药后发生过敏;反 而是皮试阴性的有4例发生皮疹、瘙痒等反应。这个研究以可靠的证据否定了头 孢皮试对过敏反应的预测价值。   国家卫健委文件中规定只有两种情况需要做皮试:一种是药品说明书明确规 定了要做,如头孢替唑。这一类其实是说明书自身的问题,并非有证据表明这个 药物确实需要做。   另一种是既往发生过“明确的头孢类Ⅰ型变态反应的”。这一条需要深刻理 解,所谓“头孢类Ⅰ型变态反应”是指打头孢后1小时内出现的速发型反应,表 现为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一般需要急救处理。 而“明确的”三个字要求医生仔细问病史,患者有确定的回忆,才算数。因此, 医生如果仅仅在病历里写“有头孢过敏史”是不够的,必须详细描述过敏的过程。 如果患者只是模糊记忆,好像发生过过敏,而不记得具体的症状,也不记得有否 急救,那也不算数。很显然,既往的头孢皮试是不包括在内的,也就是说,皮试 阳性史没有意义,打头孢时不需要考虑它,不需要再做皮试加以验证。 (XYS20230829)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