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10.dxiong.com)(xys.ebookdiy.com)◇◇   揭露院士候选人北大教授陆林弄虚造假的真相   ——兼论中国学术不端行为之现状   作者:梁建辉   本人梁建辉对所提供的材料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陆林: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性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毒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主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addiction》编委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共产党党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   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陆林的论文入选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8年度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   2008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然而,在这些头衔和奖项背后隐藏着陆林种种的弄虚造假的行为   让我们抱着极其公正的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认真,细致,严谨 的科研作风,深刻揭露陆林弄虚造假之行为。   其一,杜撰虚假信息,伪造实验数据。在正式发表的SCI研究论文 (ActaPharmacol Sin 2007 Apr; 28 (4): 473–483)中,陆林作为总撰稿人 (责任作者)提供虚假信息,篡改和伪造实验数据,发表假的统计参数和指标。 陆林学术论文的造假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此外,陆林作为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 发表在Cell Mol Neurobiol (2008)28:479-490的文章存在伪造数据资料的嫌 疑;其二,在2006-2007年期间,陆林学术论文作者单位的标注十分混乱,一会 同时标注三个单位(美国、复旦、北大),一会同时标注二个单位(美国、北 大),一会又只标注一个单位(北大)。在学术论文作者单位标注方面,陆林缺 乏诚实为本做人的素养,胡标乱注,百变其身;其三,剽窃他人成果。陆林作为 责任作者发表在Acta Pharmacol Sin (中国药理学报) 2006 Feb; 27 (2): 140–144的文章存在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陆林论文中第141页的图2 (Figure2) 来自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2003药物滥用监测报告书”第35页,图15,英文版 的第13页,图13(注,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发表)。遗憾的是:无论在正文中, 还是在图注中,陆林都没有标注图2 (Figure 2)是引自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 “2003药物滥用监测报告书”;其四,自撰虚假科研履历,自吹自擂,宣传自己 是“世界上重要的研究应激诱导药物复吸的科学家(NIDA Notes, 2001,17; 3)”。根据陆林自撰科研履历中所提供的资料,期刊应该是NIDA Notes,2001 年,第17卷,第3期。然而,相同年份,相同卷期的杂志(NIDA Notes)无从查 找,根本上不存在。网站材料显示:2001年至2002年为第16卷,2002至2003年才 是第17卷;其五,2005年,陆林以17个破旧的有机玻璃盒子作为骗人的道具,发 布虚假报道,蒙骗领导和群众,沽名钓誉;其六,落笔造假,故意伪造5个合同 的签订日期,陆林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肆意欺骗女性职工。   由此可见,陆林弄虚造假并非一时一事,继续在这里揭批陆林的学术造假就 显得啰嗦了。如果陆林还有一点诚信做人的味道,就应该把他自己弄虚作假的种 种行径交待清楚,以告诫后来之人,以谢全体中国纳税人。   自2005年以来,陆林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中加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十一五支撑 计划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专题项目,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973计划以及教育部985人才项目等上千万元基金 的支持。值得质疑的是这些基金都拿来干什么呢?至少部分基金是拿来弄虚造假 了,这可是不争的事实。在陆林造假的论文中,清清楚楚标明是受北京大学教育 部985人才项目(陆林项目号:985-2-046-121和985-2-027-39),科技部国家重 大基础研究(973)项目 (No 20003CB515400)以及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陆林项目号30570576和30670613)的资助。   这可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这可是中国纳税人的血汗钱。面对这种情况,人 们不禁要问:陆林你拿了那么多的科研经费,国家给你那么多的支持,你不好好 做科研,尽玩弄造假之术,做假的实验数据,写假的学术论文,报假的科技奖项, 你居心何忍?良心何在?对得起中国的百姓吗?   普通的骗子骗得一万,两万人民币,就得判刑坐牢,而陆林这种弄虚造假之 人,成百上千万元的人民币拿来造假骗人,似乎拿他没办法,束手无策,陆林自 己还心安理得,泰然无事,毫不受到良心的谴责。三鹿奶粉掺有“三聚氰胺”, 原董事长田文化尚要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死刑,而陆林在学术论文中也掺合“三 聚氰胺(假数据)”就那么理直气壮,毫无愧色,就不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吗? 由不得不令人感叹:世界上什么样的骗子最可怕,披着科学外衣的骗子最可怕; 世界上什么样的骗子最可恨,有身份,有地位的骗子最可恨。   某些高产的科研骗子,发表的所谓的“学术”论文,又多又好。他们的长处 在于编故事,造故事,而不在于真正的做故事。编故事,造故事比做故事来得轻 松,因此,“学术”论文多;编故事,造故事可以把故事编园编顺,有缺陷的地 方,造点假数据粉饰一下,从外面一看,真是光溜顺当,滴水不漏,因此,可以 提高“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   当今而目下,对于这样的科研骗子来讲,故事编顺当了,“学术”论文发顺 当了,基金项目也就骗顺当了,自然而然科技奖项也就得顺当了,接着下一个循 环继续开始。编、发、骗、拿、得,周而复始,复而周始,脱胎换骨,换骨脱胎, 很可能就由科学“骗子”变为科学“泰斗”或科学“圣人”。   揭穿一个学术骗子并非易事。首先,学术打假需要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生物统 计学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生物统计学知识,很难从统计指标和参数 方面查证和查实陆林学术论文的弄虚造假。因此,揭穿“学术”骗局比“普通” 骗局更具有挑战性;其二,要有非常认真之科学态度和执着之科学精神。揭穿学 术骗局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地一字一句地阅读原文,核对每一个统 计指标和参数,查证每一个实验数据,然后,进行相互应证,才有可能使学术骗 局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其三,要有“下油锅”的勇气。学术骗局很容易在一个单 位形成局部的、短暂的利益共同体。在学术骗局中,各路人马,各得其所。共同 维护学术骗局的存在,也就维护了各方面的利益。虽然揭穿学术骗局,鞭挞学术 骗子,有利于学科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有利于树立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然而, 揭弊之时尚需坚强,勇敢之精神。在此,呼吁全社会给学术打假者一个宽松的环 境,给予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某些造假的学术论文在专业领域中像幽灵一样游荡,流行,甚至被其它的学 术论文引用或引证,以讹传讹。鱼龙混杂,追名逐利,科学的神圣被学术骗子玷 污。面对造假的学术论文,没有人会穷其一生,紧追不舍,穷追猛打;面对学术 骗子,绝大部分科研专业人员也只能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心态。各种学术 道德委员会也大凡是“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或者是“民告了,官不究”, 甚至是“民告了,官要护”。事件的当局者大多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为弄 虚造假者开脱。因为对于事件的当局者来讲,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远比长远的、 整体的利益重要。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客观上给学术造假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 和滋生的土壤。这是学术造假的第一个原因;其二,像其它的造假行业一样,也 是“利”字当头,学术骗子往往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额的科研资源。此外, 学术造假同样可以造成不公平竞争,陆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三,各种评审 制度难以阻挡和制约学术造假。许多评审工作貌似严谨和认真,实际上却是非常 简单和粗放。学术论文评审大多只注重故事是否编得有新意(创新性),是否编 得园溜(逻辑性),是否编得所有的图表(数据)都可以应证(真实性)。然而, 学术论文背后的故事评审者都是不知道的,也无法评审。科研基金的评审比论文 评审稍有简单和粗放,科研奖项的评审就更加简单和粗放了,数一数发表了多少 篇SCI论文,算一算影响因子多少分,查一查引用了多少次。估计认真阅读原始 论文的评审者不会很多,以怀疑和批评的眼光来阅读申请者原始论文的评审者可 能更少。在这样的评审制度下,学术骗子往往可以连续闯关成功,以致于假的实 验数据也就变成了真的科研成果了。客观上,给学术骗子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 其四,事实上,许多造假的实验数据是无法查证的,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真正高 水平的学术骗子可以把实验数据造得天衣无缝。如果存在一个科学研究的利益共 同体,要想查证这样的造假的实验数据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是无从查获和查证的。 因此,实验数据的真假完全取决于一个科研人员的良心和科研道德的自我约束, 舍此别无他法;其五,从理论上来讲,实验数据可以通过重复实验得到验证。然 而,客观上来讲,这是不现实的。在科学研究追求创新的今天,没有哪个实验室 为了验证另一个实验室数据的真假而去做重复实验。更没有哪一项基金会去支持 这样一项工作。回过头来讲,即使发表在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上 一般的学术论文也不值得其他科研人员去重复。即使在重复实验中,发现了假的 实验数据,假的结论,也不一定会去较真。何况许多事情一时真假难辨,是非难 分,尤其是某些半真半假的学术论文,情况就更为复杂了。就科研人员个人来讲, 很难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这项学术打假的工作中去。如此的现实,给陆林这 样的弄虚造假之流留下了极大的学术造假的空间。   真正的科学家和学术骗子是共存共生的,魔法与道法之争也将是永恒的,人 类社会要发展,历史要前进。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假的终究是假,不可能成为主 流。真相因愤怒而显露,黑幕因抗争而洞开,陆林的骗局到了该终结的时候。借 用唐人刘禹锡的一句诗来展望未来,应该是“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   匡扶清新的科研之风气,树立诚实的学术之道德。共勉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梁建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证号:432801196210042030   手机:13520380859   E-mail: liangjh@bjmu.edu.cn (XYS20171118) ◇◇新语丝(www.xys.org)(xys10.dxiong.com)(xys.ebookdiy.com)◇◇